多选题

(多选)如图所示,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杯不同浓度的盐水中,鸡蛋在甲杯处于悬浮状态,在乙杯处于漂浮状态,可以肯定的是(  )

A
甲杯盐水密度比乙杯盐水密度小
B
甲杯盐水密度比乙杯盐水密度大
C
甲图鸡蛋受到的浮力比乙图鸡蛋受到的浮力小
D
甲图鸡蛋受到的浮力等于乙图鸡蛋受到的浮力

题目答案

AD

答案解析

分析: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

当物体全部浸没入水中,若物体的重力大于浮力(或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物体便下沉;

若物体的重力等于浮力(或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悬浮;

若物体的重力小于浮力(或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物体上浮,最后漂浮在液面上.

知道物体漂浮和悬浮时,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

此题首先根据鸡蛋的浮沉情况,判断出液体密度与鸡蛋密度的关系,从而判断出甲乙的密度关系.

根据两种情况下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判断两种情况下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

解答:

由图知,鸡蛋在甲中悬浮,所以甲液体的密度等于鸡蛋的密度;鸡蛋在乙液体中漂浮,所以乙液体的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由此可知乙液体的密度大于甲液体的密度,所以A正确,B错误.

鸡蛋悬浮在甲液体中,所以鸡蛋在甲中所受的浮力等于鸡蛋的重力;鸡蛋漂浮在乙液体中,所以鸡蛋在乙中所受的浮力等于鸡蛋的重力.所以C错误,D正确.

故选AD.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首先掌握物体的浮沉条件,能根据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或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判断物体的沉浮,同时能根据浮沉情况判断密度的大小关系及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

多选题

(多选)下列公式可以被用来计算电功率的是(      )

A
P=UI
B
P=Fs
C
P=I_R
D
P=$\frac {U}{R}$

题目答案

ACD

答案解析

分析:

从电功率定义:电流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叫做电功率,公式为P=$\frac {W}{t}$,结合电能公式W=UIt和欧姆定律I=$\frac {U}{R}$可以得到其他公式.

解答:

解:电功率的公式:P=$\frac {W}{t}$=$\frac {UIt}{t}$=UI=I_R=$\frac {U}{R}$.

故答案为:ACD.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于电功率的理解与掌握,注意结合欧姆定律灵活运用知识.

多选题

(多选)如图所示,物体M受同一直线上的两个水平拉力作用,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一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M一定不受摩擦力
B
物体M可能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C
物体M可能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D
物体A和B的重力势能一定相等

题目答案

BC

答案解析

分析:

1、掌握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个相互挤压的物体,若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则两个物体间有摩擦力,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2、分析物体可能的运动状态,对其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

解答:

解:由图知,物体静止在桌面上,则物体受力平衡:

若A的拉力大于B的拉力,则物体有向左的运动趋势,则产生向右的摩擦力,此时F_A=F_B+f;

若A的拉力小于B的拉力,则物体有向右的运动趋势,则产生向左的摩擦力,此时F_A+f=F_B;

若A的拉力等于B的拉力,则物体不受摩擦力.

所以BC正确,AD错误.

故选BC.

点评:

此题考查了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关键是能判断物体所受拉力的三种情况,正确对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做出判断.

多选题

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
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0刻度线上
C
称量时右盘应该放置待称量的物体,左盘放置砝码
D
观察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表明横梁已平衡

题目答案

ABD

答案解析

分析:

托盘天平的使用,包括以下步骤:放置;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放物体;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横梁恢复平衡;读数.通过托盘天平的使用规则结合选择项中的物理情景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

解:A、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故A说法正确.

B、在调节横梁平衡时,首先要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故B的说法正确.

C、称量物体时,要将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在右盘里加减砝码移动游码.故C的说法错误.

D、横梁平衡的标志有两个: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或者指针偏离分度盘中线的幅度相等.指针在分度盘中线处,表明横梁已平衡,故D的说法正确.

故选ABD.

点评:

此题综合了托盘天平使用中的放置、调节、放置物体、加减砝码等各方面的内容.题目的难度不大,综合性较强.

多选题

如图所示,用一滑轮组在5s内将一重为200N的物体向上匀速提起2m,不计动滑轮及绳自重,忽略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r]

A
物体上升的速度是2.5m/s
B
拉力F大小为100N
C
拉力F的功率为80W
D
拉力F的功率为40W

题目答案

BC

答案解析

分析:


解答:


多选题

(多选)关于物理实验中的测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测量平均速度"实验中,斜面的坡度不能太大
B
用托盘天平称量质量时,如果砝码磨损,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C
长度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一位代表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
D
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为方便读数应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

题目答案

AB

答案解析

分析:

(1)若要计时方便,应使小车运动速度慢些,斜面的坡度要小,这样所用的时间长些.(2)给已经磨损的砝码赋予一定的值,进行判断.

假设标有100g的砝码,磨损后还有90g,当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标有100g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天平平衡,实际物体的质量是90g,读数却是100g.(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在使用温度计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温度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要和温度计中液面相平.

解答:

解:A.在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是为了便于测量小车运动所用的时间,故A正确; B.假设标有100g的砝码,磨损后实际质量为90g,当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标有100g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天平平衡,实际物体的质量是90g,读数却是100g.所以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故B正确;

C.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倒数第一位为估读值,故C错误;

D.温度计读数时,如果从液体中取出,其示数会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故D错误;

故选AB.

多选题

下列有关图7所示的情景,表述正确的是(  )

A
天坛的回音壁是利用声音的反射,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
B
传统的自行车尾灯是将照射来的光反射回去,达到安全警示的作用
C
石油气主要是利用降低气体温度的方法,液化后被储存在钢瓶内
D
验钞机能够发出红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出荧光

题目答案

AB

答案解析

解答:

A、天坛的回音壁是利用声音的反射,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响度增大,故A正确;

B、传统的自行车尾灯是一块块互相垂直的平面镜组成的,可以将照射来的光反射回去,达到安全警示的作用,故B正确;C、石油气主要是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后被储存在钢瓶内的,故C错误;D、验钞机能够发出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出荧光,故D错误.故选AB.

多选题

将边长是$10\text{cm}$的实心立方体木块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水槽内,待木块静止时,从水槽中溢出了$600\text{g}$的水,已知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则(     )

A

木块受到的浮力为$6\text{N}$

B

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600\text{Pa}$

C

木块的密度为$6\text{g/c}{{\text{m}}^{3}}$

D

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60\text{N}$

题目答案

AB

答案解析

A.木块受到的浮力为${{F}_{浮}}={{G}_{排}}=0.6\text{kg}\times 10\text{N/kg=}6\text{N}$,A正确;

B. 已知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木块将漂浮,则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p=\dfrac{{{F}_{下}}}{{{a}^{2}}}=\dfrac{6\text{N}}{0.01{{\text{m}}^{2}}}=600\text{Pa}$,B正确;

C. 已知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木块将漂浮,$G={{F}_{浮}}=6\text{N}$,木块的密度为${{\rho}_{木}}=\dfrac{G}{g{{a}^{3}}}=\dfrac{6\text{N}}{10\text{N/kg}\times {{0.1}^{3}}{{\text{m}}^{3}}}=0.6\text{g/c}{{\text{m}}^{3}}$,C错误;

D.由${{F}_{浮}}={{F}_{下}}-{{F}_{上}}={{F}_{下}}-0$得,木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F}_{下}}={{F}_{浮}}=6\text{N}$,D错误.

故选AB.

多选题

现有密度分别为ρ$_1$、ρ$_2$(ρ$_1$<ρ$_2$)的两种液体,质量均为m_0,某工厂要用它们按体积比1:1的比例配制一种混合液(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不变),且使所得混合液的质量最大.则(  )

A
这种混合液的密度为$\frac {2ρ$_1$ρ$_2$}{ρ$_1$+ρ$_2$}$
B
这种混合液的密度为 $\frac {ρ$_1$+ρ$_2$}{2}$
C
按要求配制后,剩下的那部分液体的质量为(1-$\frac {ρ$_1$}{ρ$_2$}$)m_0
D
按要求配制后,剩下的那部分液体的质量为($\frac {ρ$_2$}{ρ$_1$}$-1)m_0

题目答案

BC

答案解析

分析:

要当两种液体的体积相等时,我们可设每种液体的体积为V,则混合液体的体积为2V,然后根据公式m=ρV得出这两种液体的质量表达式,从而就可以得出混合液体的质量表达式,最后根据密度公式得出混合液体的密度表达式.

解答:

解:(1)我们设液体的体积为V,则混合液体的体积为2V,

两种液体的质量分别为m$_1$=ρ$_1$V,m$_2$=ρ$_2$V,则混合液体的质量为m=m$_1$+m$_2$=ρ$_1$V+ρ$_2$V,

所以混合液体的密度为ρ=$\frac {ρ$_1$V+ρ$_2$V}{2V}$=$\frac {ρ$_1$+ρ$_2$}{2}$.

故A错误、B正确;

(2)因为ρ=$\frac {m}{V}$,ρ$_1$<ρ$_2$,

m_0一定,所以由ρ=$\frac {m}{V}$,V=$\frac {m}{ρ}$可知,V$_1$>V$_2$,

使混合液质量最大,即V$_2$全取,V$_1$有剩余,

则m_剩=m_0-ρ$_1$V$_2$=m_0-ρ$_1$$\frac {m}{ρ$_2$}$=(1-$\frac {ρ$_1$}{ρ$_2$}$)m_0.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关混合液密度的计算,关键是知道两液体等质量混合时混合液的密度为ρ_混=$\frac {2ρ$_1$ρ$_2$}{ρ$_1$+ρ$_2$}$、等体积混合时混合液的密度为ρ_混′=$\frac {ρ$_1$+ρ$_2$}{2}$.

多选题

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实心正方体$a$、$b$,分别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制成,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实心正方体对$a$、$b$地面的压力之比为$1:1$

B

实心正方体$a$、$b$对地面的压力之比为$8:1$

C

正方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8:1$

D

正方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4:1$

题目答案

AD

答案解析

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重力,由于$a$、$b$质量相等,所以重量相等,对地面的压力也相等,故选项1-正确,选项2-错误;

由图可知,当甲的体积为$1\text{cm}^3$时,质量为$8\text{g}$,所以甲的密度为$8\text{g/cm}^3$;当乙的体积为$4\text{cm}^3$时,质量为$4\text{g}$,所以乙的密度为$1\text{g/cm}^3$,所以$\rho_a:\rho_b=8:1$;

由$\rho = \frac {m}{V}$可得$V = \frac {m}{\rho}$,$\rho_a:\rho_b=8:1$,$m_a:m_b$=$1:1$,则$V_a:V_b=1:8$,

由$V=L^3$可得,$a$、$b$两正方体边长(高)之比:$L_a:L_b=1:2$;

因为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p = \frac {F}{S} = \frac {G}{S} = \frac {{mg}}{S} = \frac {{\rho Vg}}{S} = \rho Lg$,

所以,两正方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p_a:p_b=\rho_aL_ag:\rho_bL_bg=(8$$\times $$1):(1\times 2)=4:1$,故选项3-错误,选项4-正确.

故选选项1-.选项2-.

多选题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叠放着甲、乙两个物体,甲重$5\text{N}$,乙重$10\text{N}$,甲和乙的接触面粗糙,甲用一根细绳拴在左边固定的墙上,现在用水平向右大小为$15\text{N}$的力$F$将乙匀速抽出,甲保持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15\text{N}$

B

甲受到向右的静摩擦力,大小为$5\text{N}$

C

乙受到向左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15\text{N}$

D

乙受到向左的静摩擦力,大小为$10\text{N}$

题目答案

AC

答案解析

$(1)$由题干中木块乙向右端匀速运动可以得知,木块乙处于平衡状态,故受平衡力的作用,其中在水平方向受拉力F和甲对其向左的摩擦力作用,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判断,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15$牛,方向水平向左,故选项3- 正确.

$(2)$如图所示,木块甲静止,木块甲处于平衡状态,所以甲受平衡力的作用,在水平方向受细绳对其向左的拉力与乙对其向右的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大小为$15\text{N}$.故选项1-正确.

故选选项1-选项3-.

多选题

(多选)如图所示,用10N的水平拉力F拉滑轮,使足够长的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若不计滑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滑轮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B受到的摩擦力为3N,方向水平向左
B
滑轮移动的速度为0.1m/s
C
绳子拉物体A的功率为2W
D
在运动过程中若将拉力F增大到1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仍为3N

题目答案

BD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衡力的知识结合动滑轮的特点进行分析;

A在水平方向:向右受绳子的拉力,向左受地面的摩擦力和B的摩擦力;

B在水平方向:向右受A的摩擦力,向左受测力计的拉力.

解答:

解:A、B静止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得:B受到的摩擦力f=F=3N,方向水平向右,故A错误;

B、物体A的移动速度为0.2m/s,所以动滑轮的移动速度为0.1m/s,故B正确;

C、由图可知,滑轮为动滑轮,绳子拉力为F的一半,是5N,P=$\frac {W}{t}$=$\frac {Fs}{t}$=Fv=5N×0.2m/s=1W,故C错误;

D、测力计对B的拉力与A对B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在运动过程中,若拉力增大到12N,由于B和A之间的摩擦力不变,所以测力计的示数不变,D正确.

故选BD.

点评:

此题考查了动滑轮的省力特点、摩擦力的分析及功率的计算,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对每个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搞清楚各个力之间的关系.

多选题

(多选)如图,斜面长s为1.2m、高h为0.3m,现将重为16N的物体沿斜面向上从低端匀速拉到顶端,若拉力F为5N,拉力的功率为3W,则(  )

A
斜面的机械效率为80%
B
拉力做的总功为4.8J
C
提升物体所做的有用功为4.8J
D
物体由斜面底端运动到顶端用时2s

题目答案

ACD

答案解析

分析:

(1)使用斜面的目的是把物体的位置提高,有用功等于物体重力和提升高度的乘积;

(2)总功等于沿斜面拉力和斜面长的乘积;

(3)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

(4)根据公式P=$\frac {W}{t}$=$\frac {Fs}{t}$,求出物体由斜面底端运动到顶端所用的时间.

解答:

W_总=Fs=5N×1.2m=6J;

W_有=Gh=16N×0.3m=4.8J;

η=$\frac {W_有用}{W_总}$=$\frac {4.8J}{6J}$×100%=80%;

根据公式P=$\frac {W}{t}$=$\frac {Fs}{t}$,物体由斜面底端运动到顶端用时t=$\frac {Fs}{P}$=$\frac {5N×1.2m}{3W}$=2s;

由以上分析可知ACD正确,B错误.

故选AC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利用斜面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的计算,本题的难点是公式P=$\frac {W}{t}$=$\frac {Fs}{t}$的应用.

多选题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4.5V,电流表量程为"0~0.6A",滑动变阻器规格为"10Ω,1A",小灯泡L标有"2.5V,1.25W"(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在保证通过小灯泡L的电流不超过恒定电流的情况下,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小灯泡的额定电流是0.6A
B
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0.3~0.5A
C
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0~3V
D
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化范围是4~10Ω

题目答案

BD

答案解析

分析:

知道灯泡的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根据P=UI求出灯泡的额定电流;

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灯泡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最小电压,即电压表的最小示数;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灯泡额的电流和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最大电流中较小的一个,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压表的最大示数,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

解答:

解:小灯泡的额定电流I=$\frac {P_额}{U_额}$=$\frac {1.25W}{2.5V}$=0.5A,故A错误;

由电路图可知,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为2.5V,功率为1.25W,当灯泡正常发光时,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此时电压表的最小示数U_滑=U﹣U_L=4.5V﹣2.5V=2V,

此时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_max=0.5A,

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小,最小为:R_滑min=$\frac {U_滑}{I_max}$=$\frac {2V}{0.5A}$=4Ω;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

灯泡的电阻:R_L=$\frac {U_L}{I_L}$=$\frac {2.5V}{0.5A}$=5Ω,电路中的最小电流:I_min=$\frac {U}{R_L+R_滑max}$=$\frac {4.5V}{5Ω+10Ω}$=0.3A,

电路中电流变化的范围是0.3A~0.5A,故B正确;

此时灯泡分担的电压最小U _L小=I_minR_L=0.3A×5Ω=1.5V,

滑动变阻器两端的最大电压:U_滑max=U﹣U _L小=4.5V﹣1.5V=3V,即电压表最大示数,

电压表的示数范围为2V~3V,故C错误;

此时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_max=$\frac {U_max}{I_min}$=$\frac {3V}{0.3A}$=10Ω,

所以滑动变阻器的范围是4Ω~10Ω,故D正确.

故选BD.

 

多选题

关于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无关
B
物质的密度不会改变
C
体积越大的物体密度越小
D
物质的密度与温度有关

题目答案

AD

答案解析

解答: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密度的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故A正确;当物质的质量不变,体积变大时,密度会变小,故B错误;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密度与体积的大小无关,故C错误;大多数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故密度与温度有关,故D正确;应选AD.

多选题

如图所示装置,物体$B$所受重力${{G}_{B}}=9\text{N}$,物体$A$沿水平桌面向右匀速运动.小文用一个水平向左的力${{F}_{1}}$拉物体$A$,使物体$B$以速度${{v}_{1}}$匀速上升,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eta}_{1}}$,拉力${{F}_{1}}$的功率为${{P}_{1}}$;若将一个与$B$完全相同的物体$C$系在$B$下端,小文用另一个水平向左的力${{F}_{2}}$拉物体$A$,使物体$B$和$C$一起以的速度匀速上升: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eta}_{2}}$,拉力${{F}_{2}}$的功率为${{P}_{2}}$.${{\eta}_{1}}:{{\eta}_{2}}=4:5$,${{v}_{1}}:{{v}_{2}}=1:2$,不计绳重及滑轮轴处的摩擦,则(    )

A

动滑轮重${{G}_{动}}=6\text{N}$

B

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f}_{A}}=0.5\text{N}$

C

拉力${{F}_{1}}:{{F}_{2}}=13:19$

D

拉力的功率${{P}_{1}}:{{P}_{2}}=5:13$

题目答案

AD

答案解析

设$A$与桌面的摩擦力为$f$,动滑轮的重力为${{G}_{轮}}$,第二次水平向左拉物体$A$时拉力为$F$,

物体$A$在物体$B$的作用下在水平桌面上向右匀速运动,

$f=\frac{1}{3}({{G}_{B}}+{{G}_{轮}})$,

物体$A$在水平向左的拉力${{F}_{1}}$作用下,在水平桌面上向左匀速运动,

$\because $ 不计绳重及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

$\therefore $ 对滑轮组施加的拉力:

${{F}_{拉1}}=\frac{1}{3}({{G}_{B}}+{{G}_{轮}})$

${{\eta}_{1}}=\frac{{{W}_{有用1}}}{{{W}_{总1}}}=\frac{{{G}_{B}}h}{{{F}_{拉1}}3h}=\frac{{{G}_{B}}}{\dfrac{1}{3}({{G}_{B}}+{{G}_{轮}})\times 3}=\frac{{{G}_{B}}}{{{G}_{B}}+{{G}_{轮}}}$,

物体$C$系在物块$B$下端后,物体$A$在水平向左的拉力${{F}_{2}}$作用下,在水平桌面上向左匀速运动,对滑轮组施加的拉力:

${{F}_{拉2}}=\frac{1}{3}(2{{G}_{B}}+{{G}_{轮}})$

${{\eta}_{2}}=\frac{{{W}_{有用2}}}{{{W}_{总2}}}=\frac{2{{G}_{B}}h}{{{F}_{拉2}}3h}=\frac{2{{G}_{B}}}{\dfrac{1}{3}(2{{G}_{B}}+{{G}_{轮}})\times 3}=\frac{2{{G}_{B}}}{2{{G}_{B}}+{{G}_{轮}}}$

$\because $ ${{\eta}_{1}}:{{\eta}_{2}}=4:5$,

即:$\frac{{{G}_{B}}}{{{G}_{B}}+{{G}_{轮}}}:\frac{2{{G}_{B}}}{2{{G}_{B}}+{{G}_{轮}}}=4:5$,

$\therefore $ ${{G}_{轮}}=\frac{2}{3}{{G}_{B}}=\frac{2}{3}\times 9\text{N}=6\text{N}$,故A正确;

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

${{f}_{A}}=\frac{1}{3}({{G}_{B}}+{{G}_{轮}})=\frac{1}{3}\left( {{G}_{B}}+\frac{2}{3}{{G}_{B}} \right)=\frac{5}{9}{{G}_{B}}=\frac{5}{9}\times 9\text{N}=5\text{N}$,故B错误;

${{F}_{1}}={{F}_{拉1}}+f=\frac{1}{3}({{G}_{B}}+{{G}_{轮}})+f=\frac{1}{3}\times (9\text{N}+6\text{N})+5\text{N}=10\text{N}$,

${{F}_{2}}=f+\frac{1}{3}(2{{G}_{B}}+{{G}_{轮}})=f+\frac{1}{3}\left( 2{{G}_{B}}+\frac{2}{3}{{G}_{B}} \right)=\frac{5}{9}{{G}_{B}}+\frac{8}{9}{{G}_{B}}=\frac{13}{9}{{G}_{B}}=\frac{13}{9}\times 9\text{N}=13\text{N}$,

所以拉力${{F}_{1}}:{{F}_{2}}=10:13$,故C错误;

拉力的功率:

${{P}_{1}}:{{P}_{2}}={{F}_{1}}{{v}_{1}}:{{F}_{2}}{{v}_{2}}=10\times 1:13\times 2=5:13$,故D正确;

故选AD.

多选题

(多选)一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慢下降,然后将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如图是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象.(g取10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圆柱体刚好全部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700pa
B
圆柱体受到的重力是12N
C
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4N
D
圆柱体的密度是1.5×10_kg/m_

题目答案

BD

答案解析

分析:

为了便于分析,给线段标上A、B、C、D四个点,如下图,根据图象分析如下:



(1)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压强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不知道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因此,无法计算出压强的大小.

(2)由图可知AB段圆柱体未浸入液体,测力计的示数即为圆柱体的重力,所以从图中可读出圆柱体的重力大小.

(3)由图象CD段可知物体完全浸没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再改变,受到的浮力不再改变,为最大值.

(4)由题意可知图中CD段是圆柱体完全浸入水后的情况,由图可知圆柱体完全浸入水后测力计对圆柱体的拉力为4N,再利用力的平衡条件求出圆柱体受到的浮力,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得圆柱体的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得圆柱体的密度.

解答:

解:A、下降高度3cm时,下表面接触水面,下降7cm时,圆柱体刚好浸没水中,这时水面上升,圆柱体下表面距水面距离不是4cm,而是大于4cm.不知道圆柱体底面积和容器的底面积,不知道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因此,无法计算出压强的大小,故A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图象可知,当h=0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2N,此时圆柱体处于空气中,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G=F_拉=12N,故B选项说法正确;

C、由图象CD段可知物体完全浸没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再改变,受到的浮力不再改变,则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_浮=G-F=12N-4N=8N.故C选项说法错误;

D、图象中CD段是圆柱体完全浸入水中的情况,此时圆柱体受到的拉力F=4N,则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_浮=G-F=12N-4N=8N.

又∵F_浮=ρ_水gV_排

∴V_物=V_排=$\frac {F_浮}{ρ_水g}$=$\frac {8N}{1.0×10_kg/m_×10N/kg}$=8×10_m_,

由公式G=mg可求出物体的质量m=$\frac {G}{g}$=$\frac {12N}{10N/kg}$=1.2kg,

则圆柱体密度ρ_物=$\frac {m}{V_物}$=$\frac {1.2kg}{8×10_m}$=1.5×10_kg/m_.故D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D.

点评:

本题用到的知识点有重力、质量、密度、二力平衡、受力分析、阿基米德原理、压强的计算等,考查学生结合图象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难度较大.

多选题

(多选)为维护消费者权益,崇左市某技术监督部门对市场上的电线产品进行抽查,发现有一个品牌的铜芯电线不符合规格:①用镀铜的铝芯冒充铜芯;②电线直径明显比说明书上标定的直径要小.引起这种电线不符合规格的主要原因是(  )

A
电线的长度引起电阻偏大
B
电线的横截面积引起电阻偏大
C
电线的材料引起电阻偏大
D
电线的温度引起电阻偏大

题目答案

BC

答案解析

分析:

依据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来判断.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共有四个: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

解答:

(1)铝的电阻率比铜的大,即长度、横截面积一定时,铝比铜的电阻大,用镀铜的铝芯冒充铜,增大了电阻;

(2)电线直径比说明书上标定的直径小,即横截面积减小了,当材料、长度一定时,横截面积减小,电阻增大;

根据以上分析,本题有两个答案:

故选BC.

点评:

记清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四个: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并且在具体问题中能判断是哪一种因素的影响.

多选题

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_0为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可以测出未知电阻R_x阻值的电路是(  )

A
B
C
D

题目答案

ABD

答案解析

分析:

串联电路的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各支路电压相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直接或间接测量电压和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得R_x电阻.

解答:

解:

A、开关S闭合时,R_0短路,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开关S断开时,电压表测量R_x两端的电压;

根据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求出R_0两端的电压,根据I=$\frac {U}{R}$求出通过R_0的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通过R_x电流等于通过定值电阻电流I_x=I_0,根据R_x=$\frac {U_x}{I_x}$可求出R_x电阻,故A正确;

B、由电路图可知,当S断开时,电路为R_0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可求电源的电压;当开关S闭合时R_0、R_x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因通过R_0的电流不变,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求通过R_x的电流,再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即可求出R_x阻值,故B正确;

C、开关S闭合时,R_x短路,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开关S断开时,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所以无法得到电路中电流,不能计算出R_x的值.故C错误;

D、由电路图可知,当开关S闭合时,电路为R_0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的电压;当开关S断开时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串联电路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的总电阻,再根据电阻的串联求出R_x阻值,故D正确.

故选ABD.

点评:

利用电压表或电流表测未知电阻的阻值,就是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或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想办法得出未知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流,然后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未知电阻的阻值.

多选题

(多选)如图所示,光从空气斜射到玻璃的界面上发生折射,从图中可以判定(  )

A
入射角是∠AOC
B
入射角是∠AOM
C
CD是界面
D
MN是界面

题目答案

AD

答案解析

分析:

①首先根据光的传播方向可确定入射光线AO和折射光线OB;

②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分别对CD是界面和MN是界面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

解:①由图中的箭头指向可知,入射光线是AO,折射光线为OB;

②当CD为界面时,光从空气斜射到玻璃的界面上发生折射,那么入射角要大于折射角,而图中的入射角却小于折射角,不符合光的折射定律,所以CD不是界面.

当MN为界面时,光从空气斜射到玻璃的界面上发生折射,那么入射角∠AOC要大于折射角∠DOB,符合光的折射定律,所以MN是界面,CD是法线.

故选AD.

点评:

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