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喜欢·117 浏览
单选题

如图,在锐角△ABC中,AB=6,∠BAC=60°,∠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M、N分别是AD和AB上的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是(  )

A
3
B
3$\sqrt {3}$
C
4$\sqrt {3}$
D
6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析:

在AC上取一点E,使得AE=AB,过E作EN⊥AB于N,交AD于M,连接BM,BE,BE交AD于O,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和垂线段最短得出此时BM+MN最小,求出E和B关于AD对称,求出BM+MN′=EN′,求出EN′,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

解:在AC上取一点E,使得AE=AB,过E作EN⊥AB于N′,交AD于M,连接BM,BE,BE交AD于O,则BM+MN最小(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到直线垂直距离最短),

∵AD平分∠CAB,AE=AB,

∴EO=OB,AD⊥BE,

∴AD是BE的垂直平分线(三线合一),

∴E和B关于直线AD对称,

∴EM=BM,

即BM+MN′=EM+MN′=EN′,

∵EN′⊥AB,

∴∠ENA=90°,

∵∠CAB=60°,

∴∠AEN′=30°,

∵AE=AB=6,

∴AN=$\frac {1}{2}$AE=3,

在△AEN中,由勾股定理得:EN=$\sqrt {}$=$\sqrt {}$=3$\sqrt {3}$,即BM+MN的最小值是3$\sqrt {3}$.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涉及到垂线的性质,勾股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轴对称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的综合运用.

举一反三
单选题

如图,在锐角△ABC中,∠BAC=45°,AB=2,∠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M、N分别是AD和AB上的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是(  )

A
1
B
1.5
C
$\sqrt {2}$
D
$\sqrt {3}$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作BH⊥AC,垂足为H,交AD于M′点,过M′点作M′N′⊥AB,垂足为N′,则BM′+M′N′为所求的最小值,再根据AD是∠BAC的平分线可知M′H=M′N′,再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

解:如图,作BH⊥AC,垂足为H,交AD于M′点,过M′点作M′N′⊥AB,垂足为N′,则BM′+M′N′为所求的最小值.

∵AD是∠BAC的平分线,

∴M′H=M′N′,

∴BH是点B到直线AC的最短距离(垂线段最短),

∵AB=4,∠BAC=45°,

∴BH=AB•sin45°=2×$\frac {$\sqrt {2}$}{2}$=$\sqrt {2}$.

∵BM+MN的最小值是BM′+M′N′=BM′+M′H=BH=$\sqrt {2}$.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解答此类问题时要从已知条件结合图形认真思考,通过角平分线性质,垂线段最短,确定线段和的最小值.

单选题

如图,在锐角△ABC中,AB=6,∠BAC=45°,∠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M,N分别是AD和AB上的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是(  )

A
6$\sqrt {2}$
B
6
C
3$\sqrt {2}$
D
3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作BH⊥AC,垂足为H,交AD于M′点,过M′点作M′N′⊥AB,垂足为N′,则BM′+M′N′为所求的最小值,再根据AD是∠BAC的平分线可知M′H=M′N′,再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



解:如图,作BH⊥AC,垂足为H,交AD于M′点,过M′点作M′N′⊥AB,垂足为N′,则BM′+M′N′为所求的最小值.

∵AD是∠BAC的平分线,

∴M′H=M′N′,

∴BH是点B到直线AC的最短距离(垂线段最短),

∵AB=6,∠BAC=45°,

∴BH=AB•sin45°=6×$\frac {$\sqrt {2}$}{2}$=3$\sqrt {2}$.

∵BM+MN的最小值是BM′+M′N′=BM′+M′H=BH=3$\sqrt {2}$.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解答此类问题时要从已知条件结合图形认真思考,通过角平分线性质,垂线段最短,确定线段和的最小值.

单选题

如图,在底面半径为2,(π取3)高为8的圆柱体上有只小虫子在A点,它想爬到B点,则爬行的最短路程是(  )

A
10
B
8
C
5
D
4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分析:

A、B之间的最短路程为两直角边分别为圆柱的高,底面周长的一半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

解答:

解:底面周长的一半为:2π≈6,

∴高等于8,

∴最短路程为:$\sqrt {}$=10,

故选:A.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最短路径问题;立体几何中的最短路径问题,通常整理为平面几何中两点之间距离问题.

单选题

如图,已知等边△ABC的边长为6,点D为AC的中点,点E为BC的中点,点P为BD上一点,则PE+PC的最小值为(  )

A
3
B
3$\sqrt {2}$
C
2$\sqrt {3}$
D
3$\sqrt {3}$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点A、点C关于BD对称,连接AE交BD于点P,由对称的性质可得,PA=PC,故PE+PC=AE,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E即为PE+PC的最小值.

解答:

解:∵△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为AC的中点,点E为BC的中点,

∴BD⊥AC,EC=3,

连接AE,线段AE的长即为PE+PC最小值,

∵点E是边BC的中点,

∴AE⊥BC,

∴AE=$\sqrt {}$=$\sqrt {}$=3$\sqrt {3}$,

∴PE+PC的最小值是3$\sqrt {3}$.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熟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单选题

如图,在锐角△ABC中,AB=6,∠BAC=45°,∠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M、N分别是AD和AB上的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是(  )

A
3$\sqrt {2}$
B
4
C
4$\sqrt {2}$
D
6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分析:

作BH⊥AC,垂足为H,交AD于M点,过M点作MN⊥AB,垂足为N,则BM+MN为所求的最小值,根据AD是∠BAC的平分线可知MH=MN,再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

解:如图,作BH⊥AC,垂足为H,交AD于M点,过M点作MN⊥AB,垂足为N.

∵AD是∠BAC的平分线,

∴MH=MN,

∴BM+MN=BM+MH=BN,

∴BH是点B到直线AC的最短距离(垂线段最短),

∴BH就是BM+MN的最小值,

∵AB=6,∠BAC=45°,

∴BH=AB•sin45°=6×$\frac {$\sqrt {2}$}{2}$=3$\sqrt {2}$.

∴BM+MN的最小值是3$\sqrt {2}$.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解答此类问题时要从已知条件结合图形认真思考,通过角平分线性质,垂线段最短,确定线段和的最小值.

单选题

在一次“寻宝”中,寻宝人找到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标志点A(2,3),B(4,1),A,B两点到“宝藏”点的距离都是$\sqrt {10}$,则“宝藏”点的坐标是(  )

A
(1,0)
B
(5,4)
C
(1,0)或(5,4)
D
(0,1)或(4,5)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d=$\sqrt {}$,将四个选项代入公式中,观察哪一个等于$\sqrt {10}$,再作答.

解答:

解:设宝藏的坐标点为C(x,y),

根据坐标系中两点间距离公式可知,AC=BC,

则(x-2)_+(y-3)_=(x-4)_+(y-1)_,

化简得x-y=1;

又因为标志点到“宝藏”点的距离是$\sqrt {10}$,

所以(x-2)_+(y-3)_=10;

把x=1+y代入方程得,y=0或y=4,即x=1或5,

所以“宝藏”C点的坐标是(1,0)或(5,4).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坐标的确定及利用两点的坐标确定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是一道中难度题.

单选题

在一次“寻宝”游戏中,寻宝人找到了如图所示两个标志点A(2,1),B(4,-1),这两个标志点到“宝藏”点的距离都是$\sqrt {10}$,则“宝藏”点的坐标是(  )

A
(5,2)
B
(-2,1)
C
(5,2)或(1,-2)
D
(2,-1)或(-2,1)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列方程组求.

解答:

解:设宝藏的坐标点为C(x,y),根据坐标系中两点间距离公式可知,AC=BC,

则$\sqrt {}$=$\sqrt {}$

两边平方得(x-2)_+(y-1)_=(x-4)_+(y+1)_

化简得x-y=3;

又因为标志点到“宝藏”点的距离是$\sqrt {10}$,所以(x-2)_+(y-1)_=10;

把x=3+y代入方程得,y=±2,即x=5或1,

所以“宝藏”C点的坐标是(5,2)或(1,-2).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点间距离公式的实际应用,此公式要去掌握,在解决此类问题时用此作为相等关系列方程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若有两点A(x$_1$,y$_1$),B(x$_2$,y$_2$),则两点间距离公式:AB=$\sqrt {}$.

单选题

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每小格正方形边长为1,则网格上的三角形ABC中,边长为无理数的边数有(  )

A
0条
B
1条
C
2条
D
3条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图中所示,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每个边长,然后根据无理数的定义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

解:观察图形,应用勾股定理,得

AB=$\sqrt {}$=$\sqrt {17}$,

BC=$\sqrt {}$=$\sqrt {10}$,

AC=$\sqrt {}$=5,

∴AB和BC两个边长都是无理数.

故选C.

点评:

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注意格点三角形的三边的求解方法:借助于直角三角形,用勾股定理求解.

单选题

如图,是由边长为1 m的正方形地砖铺设的地面示意图,小明沿图中所示的折线从A⇒B⇒C所走的路程为(  )m.

A
$\sqrt {6}$
B
$\sqrt {10}$
C
2$\sqrt {5}$
D
2$\sqrt {3}$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图形,运用勾股定理分别求出AB、BC的长,即可解答.

解答:

解:由图片可知:AB、BC均为长2宽1的矩形的对角线,AB=$\sqrt {}$=$\sqrt {5}$m,BC=$\sqrt {}$=$\sqrt {5}$m,因此AB+BC=2$\sqrt {5}$m,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矩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

单选题

如图,在6×6的正方形网格中,点A,B均在正方形格点上,若在网格中的格点上找一点C,使△ABC为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点C一共有(  )

A
7个
B
8个
C
10个
D
12个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首先由勾股定理可求得AB的长,然后分别从BA=BC,AB=AC,CA=CB去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

解答:

解:∵AB==2,如图所示:

∴①若BA=BC,则符合要求的有:C$_1$,C$_2$共2个点;

②若AB=AC,则符合要求的有:C$_3$,C$_4$共2个点;

③若CA=CB,则符合要求的有:C$_5$,C$_6$,C$_7$,C$_8$,C_9,C$_1$0共6个点.

∴这样的C点有10个.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