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喜欢·306 浏览
阅读解答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曰恕己,曰奉壹。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暂无解析
1. 填空题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水清冽

尤:

(2)石底以出

卷:

(3)崔氏二

小生:

填空题答案仅供参考

题目答案

格外翻卷年轻人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2. 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心乐

忘路远近

B

全石以

不足外人道也

C

其境过清

知之

D

乃记之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选项1-项,代词/结构助词,的。选项2-项,动词,作为/介词,向。选项3-项,都是连词,因为。选项4-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

3. 解答题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2)句中,“西南”“斗”“蛇”是名词作状语,分别为“向西南”“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的意思。

4. 解答题

文章第1段的“伐竹取道”能否删去?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不能删去,因为“伐竹取道”与“隔篁竹”中的“隔”相对应,作者为了亲眼看看清脆悦耳的水声产生的原因,不惜伐竹开辟出道路,传达了作者喜悦之情,同时展示出作者在被贬官之后,为了排解心中的愤灌之情,常常不避幽远,探山玩水。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回答本题时,首先亮明观点:不能删去。然后阐明理由,可以从句子前后照应及作者的情感方面入手。最后结合此文写作背景进行分析:作者被贬官,心情郁闷,故不惜“伐竹取道”,用游山玩水来排解心中的愤懑之情。

举一反三
阅读解答

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回答问题。

南乡子

李珣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阅读解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蒲松龄

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點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増笑耳。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阅读解答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

(2)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2.本文写了一件什么喜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写的喜事是久旱逢甘霖(或“天降喜雨”),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或“关心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阅读解答

一个空瓶子的质量是$150\text{g}$,当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是$400\text{g}$;当装满另一种液体时,瓶和液体的总质量是$350\text{g}$.求: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阅读解答

有一个玻璃瓶,它的质量为$0.2$千克.当瓶内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为$0.5$千克.用此瓶装金属粒若干,瓶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是$0.9$千克,若在装金属颗粒的瓶中再装满水时,瓶、金属颗粒和水的总质量为$1.0$千克.求: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阅读解答

一块碑石体积是$\rm 60m^3$,为了计算它的质量,取一小块碑石的岩石样品,测出质量为$\rm 70g$,用量筒装入$\rm 50mL$的水,然后将这块样品浸没在水中,此时,水面升高到$\rm 75mL$.求: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阅读解答

一个石雕塑像的质量是$2.7\times {{10}^{4}}\text{kg}$,为计算它的体积,找一块相同的石块作样品,用天平称出样品的质量是$27\text{g}$,放入装有$70\text{mL}$的水的量筒中升至$80\text{mL}$处,求: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阅读解答

原酒的度数都在$60$度以上,一般不易饮用,白酒企业需要将原酒降度,即与适量水勾兑混合,并调香、调味后包装为成瓶酒后进行销售,国家有关行业规定:白酒的“度数”指的是$\text{100 mL}$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现有某厂生产的一种瓶装“$\text{500 mL}$、$46{}^\circ $”的白酒已知酒精的密度$0\text{.8g/c}{{\text{m}}^{3}}$,水的密度$\text{1g/c}{{\text{m}}^{3}}$,$g$取$\text{10N/kg}$(粗略认为白酒由纯水和酒精混合而成,不考虑混合时的体积变化)求: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阅读解答

实验室用排水法测量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时,老师总是强调先要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适量”是指能用排水法测量出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的水量范国,其中最多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能使液面上升到量程的水量;最少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量筒内最低液面满足恰好全部浸没或刚好漂浮时的水量.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