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喜欢·334 浏览
单选题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纯净氧气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B
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C
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就立即收集,防止生成的气体跑掉
D
用高锰酸钾制取所需氧气停止加热时,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A、为了收集的氧气更纯净,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B、为防止加热时试管内壁出现的小水珠流到试管底部将试管炸裂,因此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C、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的放出时开始收集,以防收集的氧气不纯;

D、为防止冷水倒吸入热的试管,则在实验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解答:

解:A、为了收集的氧气更纯净,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故做法正确;

B、为防止加热时试管内壁出现的小水珠流到试管底部将试管炸裂,因此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故做法正确;

C、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的放出时开始收集,以防收集的氧气不纯,故做法错误;

D、为防止冷水倒吸入热的试管,则在实验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故做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重在考查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各注意事项,难度不大.

举一反三
单选题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下列相关装置及操作正确的是(  )

A


发生装置
B


排水法收集氧气
C


验满
D


存放氧气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析:

A、根据加热固体药品试管口向下倾斜分析;

B、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分析;

C、根据氧气验满的方法分析;

D、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分析;

解答:

解:A、发生装置的试管口应向下倾斜,为的是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故A错误;

B、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故B正确;

C、验满氧气必须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故C错误;

D、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所以存放氧气的集气瓶必须瓶口向上正放,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收集、验满等知识,使学生掌握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单选题

根据以下常用的实验仪器,回答问题.



写出部分仪器的名称:②{_ _};⑧{_ _}

A
试管,水槽
B
烧瓶,水槽
C
试管,水池
D
烧瓶,水池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用到的仪器进行选择,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氧气须装满水,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

解答:

解:(1)仪器名称为试管;水槽

(2)用KMnO$_4$制取O$_2$需要加热,且试管口要塞棉花团,因此少了酒精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氧气须装满水,待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收集的氧气不纯可能原因有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收集(或集气瓶事先未装满水)

故答案为:(1)试管; 水槽

(2)③(或酒精灯);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收集(或集气瓶事先未装满水等,合理即可)

点评:

记住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原理、操作注意问题及收集方法是解答本题关健.

单选题

右下图是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气密性检查:用手握紧试管,观察到水中导气管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B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试管壁上的水流入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
C
加热:直接用酒精灯的火焰对准药品所在位置加热
D
停止加热: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A、气密性检查:用手握紧试管,观察到水中导气管无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漏气,则需要更换仪器,再检查;

B、为了防止药品受潮加热有水生成,倒流引起试管炸裂,所以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C、加热时要先预热,再集中对着药品所在部位加热,并且用外焰加热;

D、停止加热: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解答:

A、气密性检查:用手握紧试管,观察到水中导气管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故A正确;

B、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试管壁上的水流入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故B正确;

C、加热:直接用酒精灯的火焰对准药品所在位置加热,试管受热不均,引起试管炸裂,故C错误;

D、停止加热: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会倒流,可能引起试管炸裂,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重在考查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各注意事项;氧气的操作步骤,记住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谐音“茶庄定点收利(离)息”.

单选题

加热下列物质,能生成氧气的是(  )

A
B
二氧化锰
C
氯化钾
D
高锰酸钾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电解水生成氧气,加热水不会分解;二氧化锰受热不分解;氯化钾受热不分解;高锰酸钾加热产生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

解答:

解:A、电解水生成氧气,加热水不会分解,故错误;

B、二氧化锰受热不分解,故错误;

C、氯化钾受热不分解,故错误;

D、高锰酸钾加热产生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正确;

故选项为: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有关物质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熟练掌握反应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单选题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结束后,残余固体中的二氧化锰是(  )

A
催化剂
B
生成物
C
氧化剂
D
反应物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是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因此二氧化锰是生成物.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性的考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单选题

高锰酸钾加热一会儿(高锰酸钾未全部分解)就停止加热,固体剩余物有几种(  )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高锰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来求算,分析时要考虑高锰酸钾是否分解完全,可以据此答题.

解答:

解:高锰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_4$ $\xlongequal[]{△}$K$_2$MnO$_4$+MnO$_2$+O$_2$↑.若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则此时的固体为锰酸钾和二氧化锰,若分解不完全则固体的成分为高锰酸钾、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根据题意本题中以一产生气体立即停止了加热,所以高锰酸钾则没反应完全,故应该含有三种物质.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氧气的制取原理,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反应的原理,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单选题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当刚产生连续气泡时停止加热,此时试管内剩余固体物质的种类为(  )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进行解答,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并结合题意完成解答.

解答:

解: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当气体刚刚产生时,试管中还有高锰酸钾,所以试管中的固体物质有锰酸钾、二氧化锰和高锰酸钾三种固体物质,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选项B是正确的;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掌握反应原理及方程式的书写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单选题

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_4$$\xlongequal[]{△}$K$_2$MnO$_4$+MnO$_2$+O$_2$↑,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A、根据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混合物的质量减少分析;

B、根据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刚开始没有氧气解答;

C、根据高锰酸钾分解产生了氧气,所以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分数要改变,可以据此解答;

D、根据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减少解答.

解答:

解:A、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混合物的质量减少,当反应完,固体质量不再变化,故错误;

B、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刚开始没有氧气,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时不再生成氧气.故错误;

C、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刚开始,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不为零,故错误;

D、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减少,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减少,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时不再变化,故正确.

答案:D

点评:

正确辨别坐标所表示的变化量,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分析变化中相关量的变化关系,是解答问题的基础.

单选题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br]

A
锥形瓶里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分液漏斗里盛放6%双氧水
B
锥形瓶里加入高锰酸钾固体,分液漏斗里盛放蒸馏水
C
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里取出后倒放在桌面上
D
当发生装置中液体与固体一接触产生了气泡即可收集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分析:

A、根据发生装置的特点分析加入的药品;[br]B、根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特点分析判断;[br]C、根据氧气的密度选择放置方式;[br]D、根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机分析.

解答:


点评:

本题考查了根据装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药品及实验的注意事项,关键是明确发生装置、收集方法选择的依据做出相应的判断.

单选题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持续一段时间都只观察到导管口气泡冒出缓慢,进行原因分析,不成立的是(  )

A
过氧化氢已大量分解
B
反应容器中放入的催化剂二氧化锰太少
C
反应容器口未塞紧
D
生成的氧气大量溶解在水中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A、过氧化氢已多量分解,剩余的过氧化氢量少,反应速度减慢;[br]B、催化剂量少,会造成过氧化氢分解速度缓慢;[br]C、反应容器口未塞紧会造成装置漏气;[br]D、氧气不易溶于水.

解答:

解:A、过氧化氢已多量分解会造成导管口气泡冒出缓慢.故A正确;[br]B、反应容器中放入的催化剂二氧化锰太少,过氧化氢分解速度缓慢,导管口冒出气泡速度缓慢.故B正确;[br]C、反应容器口未塞紧,导致生成的部分气体外逸到空气中,导管口冒出气泡速度缓慢.故C正确;[br]D、氧气不易溶于水,因而不可能大量溶解在水中.故D错误.[br]故选D

点评:

过氧化氢在常温下也会缓慢的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因而过氧化氢溶液一定要放在阴凉处密封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