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喜欢·38 浏览
单选题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br]

A
锥形瓶里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分液漏斗里盛放6%双氧水
B
锥形瓶里加入高锰酸钾固体,分液漏斗里盛放蒸馏水
C
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从水槽里取出后倒放在桌面上
D
当发生装置中液体与固体一接触产生了气泡即可收集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分析:

A、根据发生装置的特点分析加入的药品;[br]B、根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特点分析判断;[br]C、根据氧气的密度选择放置方式;[br]D、根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机分析.

解答:


点评:

本题考查了根据装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药品及实验的注意事项,关键是明确发生装置、收集方法选择的依据做出相应的判断.

举一反三
单选题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持续一段时间都只观察到导管口气泡冒出缓慢,进行原因分析,不成立的是(  )

A
过氧化氢已大量分解
B
反应容器中放入的催化剂二氧化锰太少
C
反应容器口未塞紧
D
生成的氧气大量溶解在水中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A、过氧化氢已多量分解,剩余的过氧化氢量少,反应速度减慢;[br]B、催化剂量少,会造成过氧化氢分解速度缓慢;[br]C、反应容器口未塞紧会造成装置漏气;[br]D、氧气不易溶于水.

解答:

解:A、过氧化氢已多量分解会造成导管口气泡冒出缓慢.故A正确;[br]B、反应容器中放入的催化剂二氧化锰太少,过氧化氢分解速度缓慢,导管口冒出气泡速度缓慢.故B正确;[br]C、反应容器口未塞紧,导致生成的部分气体外逸到空气中,导管口冒出气泡速度缓慢.故C正确;[br]D、氧气不易溶于水,因而不可能大量溶解在水中.故D错误.[br]故选D

点评:

过氧化氢在常温下也会缓慢的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因而过氧化氢溶液一定要放在阴凉处密封保存.

单选题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

A
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量不变
B
二氧化锰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改变
C
可以减少过氧化氢的用量
D
可使生成氧气的量变大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分析: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其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解答:

解:A、二氧化锰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增加生成氧气的量,正确;

B、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反应前后不变,错误;

C、二氧化锰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氧气的量,错误;

D、二氧化锰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氧气的量,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是对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和催化剂概念的考查,要深挖概念内涵与本质,理解催化剂的特点“一变两不变”是解题的关键.

单选题

下列变化过程中,无氧气产生的是(  )

A
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二氧化锰
B
植物的光合作用
C
蒸腾作用
D
加热高锰酸钾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A、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即可判断.

B、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是: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有机物和氧气.

C、蒸腾作用的概念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D、根据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即可判断.

解答:

解:

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故A不符合题意.

B、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是: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有机物和氧气,故B不符合题意.

C、蒸腾作用的概念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因此没有氧气生成,故C符合题意.

D、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注意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间的区别.

单选题

下列变化过程中无氧气产生的是(  )

A
在过氧化氢中加入二氧化锰
B
加热氧化汞
C
植物的光合作用
D
植物的呼吸作用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A、根据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原理进行分析;

B、根据加热氧化汞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

C、根据光合作用的产物进行分析;

D、根据呼吸作用的产物进行分析.

解答:

解:A、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反应会生成水和氧气,故A错误;

B、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故B错误;

C、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故C错误;

D、植物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无氧气生成,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分析各选项中化学反应原理,然后结合原理分析生成物即可解答.

单选题

实验室检验氧气应该选用(  )

A
pH试纸
B
澄清石灰水
C
酚酞溶液
D
带火星的木条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检验氧气可根据氧气的助燃性检验,人们常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氧气.

解答:

解:A、PH试纸用来检测溶液的酸碱度,不能用来检验氧气,故错误;

B、澄清石灰水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不可用来检验氧气,故错误;

C、酚酞溶液可以用来检验物质的酸碱性,不可用来检验氧气,故错误;

D、带火星的木条可以在氧气中复燃,可以它来检验氧气,故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氧气助燃的性质,同时也考查了常见物质检验所用的物质,属于基础知识,较好回答.

单选题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

A
空气
B
氧气
C
氮气
D
二氧化碳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即可作答,氧气有助燃作用,所以能让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解答:

解:氧气有助燃作用,所以能让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A、空气中虽然有氧气,但因为含量低,不能让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故A错;

B、氧气有助燃作用,故B正确;

C、氮气不支持燃烧,故C错;

D、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故D错.

故选B.

点评:

常见气体的化学性质要牢记,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氧气.

单选题

鉴别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观察气体颜色
B
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C
闻气体的气味
D
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氧气的鉴别方法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进行分析回答.

解答:

根据氧气的性质助燃性,氧气的鉴别方法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氧气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单选题

下列气体中,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

A
一氧化碳
B
二氧化碳
C
氧气
D
氢气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气体的收集与气体性质间的关系.不易溶或难溶性气体最好的收集方法为排水集气法,使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则说明气体不易溶或者是难溶.

解答:

解:A、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可选用排水法收集;密度略小于空气密度但和空气密度太接近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A不能选.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和水反应所以不可选用排水法收集,故B不能选.

C、氧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难溶于水可选用排水法收集,故C不能选.

D、氢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小,不易溶于水,所以氢气可选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也可选用排水法收集,故D符合题目要求.

故答案选D.

点评:

应熟悉常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排空气法要根据气体的密度来确定,但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不是很纯;气体用排水法收集的较纯,还可用其它排液法来收集气体,如二氧化碳可用排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的方法.

单选题

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导气管要插到集气瓶的(  )

A
瓶口
B
瓶边
C
瓶底
D
任意位置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为了尽可能的排干净集气瓶内的原有空气,使收集的气体较纯净,所以导气管要伸到集气瓶底部.

解答:

解: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到集气瓶底部,便于尽可能的排干净集气瓶内的原有空气,使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实验时的注意事项,需学生操作实验时熟练掌握.

单选题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

A
看集气瓶口是否有气体冒出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木条是否复燃
C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看木条是否复燃
D
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只要证明瓶口是氧气就说明氧气已收集满,根据氧气有助燃的性质去检验.

解答:

解: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部,木条复燃,说明已满.

故选C.

点评:

气体的验满一定要在瓶口,而不能进入瓶内,并根据各自的性质,如验满氧气时是根据氧气的助燃性;检验二氧化碳时是根据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