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喜欢·367 浏览
多选题

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将不含结晶水的某物质的溶液甲经历如下的变化:甲溶液 $\frac{\text{蒸发10g水}}{无晶体析出}$ 乙溶液 $\frac{\text{蒸发10g水}}{\text{析出晶体5g}}$ 丙溶液,据此,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

若将丙溶液再蒸发$\text{10g}$水,则析出的晶体质量一定等于$\text{5g}$

B

若将甲溶液一次性蒸发$\text{20g}$水,则析出晶体$\text{5g}$

C

乙溶液和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同

D

若使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应采用加溶质、蒸发水、降低温度的方法

题目答案

BC

答案解析

解:A、当乙溶液是恰好饱和溶液时,将乙的饱和溶液蒸发掉$\text{10g}$水后会析出$\text{5g}$晶体;同理将丙的饱和溶液蒸发掉$\text{10g}$水后也会析出$\text{5g}$晶体;故A错误;

B、分两次蒸发掉$\text{10g}$水析出的是$\text{5g}$晶体;一次性蒸发掉$\text{20g}$水也会析出$\text{5g}$晶体;故B正确。

C、要判定乙溶液和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否相同,需要判定乙溶液的状态,即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若乙溶液是饱和溶液,则乙丙的质量分数相等;反之,则不相等;故C正确;

D、当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时,采用降温的方法是不能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故D不正确。

故选:BC.

举一反三
多选题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只需组内物质相互反应就能区别的是(    )

A

Ba(OH)2Na2SO4MgCl2HCl

B

BaCl2K2SO4Na2CO3KOH

C

FeCl3HNO3NaClNaOH

D

H2SO4KClZnCl2CuCl2

题目答案

AC

答案解析

A.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Ba(OH)2溶液与Na2SO4MgCl2溶液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两两混合,能鉴别出氢氧化钡;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是Na2SO4MgCl2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盐酸,再将盐酸分别滴加至白色沉淀在,沉淀消失的原溶液是氯化镁溶液,沉淀不消失的是Na2SO4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故A正确;

B.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BaCl2溶液与K2SO4Na2CO3溶液反应均能产生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故B错误;

CFeCl3溶液呈黄色,首先鉴别出黄色的FeCl3溶液;能与FeCl3溶液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的是NaOH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红褐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HNO3,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故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故C正确;

DCuCl2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Cl2溶液,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他试剂无法鉴别,故D错误;

故选AC

多选题

(多选)某同学鉴别NH$_4$HCO$_3$、NH$_4$Cl、KCl三种化肥,过程如图所示,其中试剂甲和乙可能是(  )

A

甲:水,乙:氢氧化钠

B

甲:熟石灰,乙:稀盐酸

C

甲:稀盐酸,乙:氯化钠溶液

D

甲:氢氧化钠,乙:稀硫酸

题目答案

BD

答案解析

问题要点

本题考查了铵态氮肥的检验,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对物质性质的理解和记忆,以便灵活应用.

解题思路

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碳酸氢铵与酸反应有气体产生.

答案解析

加入试剂甲,碳酸氢铵和氯化铵能产生氨味,说明甲显碱性;加入试剂乙,碳酸氢铵能产生气泡,说明试剂乙呈酸性;A、水呈中性,故A错误;B、氢氧化钙呈碱性,稀盐酸为酸,故B正确;C、稀盐酸呈酸性,故C错误;D、氢氧化钠呈碱性,稀硫酸是酸,故D正确;故选BD.


多选题

等量的镁和铁与等量的 ${{\text{H}}_2}\text{S}{{\text{O}}_4}$ 充分反应,产生氢气质量相等,则下列正确的是:(    )

A

金属过量,酸完全反应

B

酸过量,金属完全反应

C

镁过量,铁完全反应

D

铁过量,镁完全反应

题目答案

AC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多选题

下列关于铝等金属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B

金属一般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C

铝在空气中能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

D

保护金属资源的一条途径是禁止开采金属矿物质

题目答案

AD

答案解析

$\rm A$.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元素是:氧、硅、铝、铁,所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rm O $ 元素,故 $\rm A $ 错误;

$\rm B$.金属中含有自由电子和金属阳离子,当金属受外力时金属晶体中各原子层能相互滑动,所以金属一般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故 $\rm B $ 正确;

$\rm C$.铝在空气中与氧气接触,能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故 $\rm C $ 正确;

$\rm D$.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有很多,如合理有效开采矿物、防止金属腐蚀、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但是禁止开采金属矿物质不属于保护金属资源,是不切合实际的,故 $\rm D $ 错误;

故选 $\rm AD $。

多选题

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B

因为质点没有大小,所以与几何中的点没有区别

C

凡是轻小的物体,都可看作质点

D

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属于次要因素,就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题目答案

AD

答案解析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上不存在.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满足D项的条件,A、D正确;质点是有质量的,与几何的点有区别;质点是人们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抽象出来的点,与物体大小没有直接关系,B、C项错.

多选题

在以下哪些情况下可将物体看成质点( )

A

研究某学生骑车回校的速度

B

对某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

C

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

D

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

题目答案

AC

答案解析

研究学生的骑车速度或探测器的飞行轨迹时,其大小和形状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故它们可以看成质点;但当研究学生的骑车姿势时,学生的身躯和四肢就构成了研究的对象,故不能把学生看成质点,B错;当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表面探测时,探测器的动作直接影响探测的效果,所以探测器不能看成质点,故D错.

多选题

以下的说法中指时间间隔的是( )

A

天津开往德州的625次列车于13时35分从天津出发

B

某人用15 s跑完100 m

C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每天19时开始

D

高考数学考试的时间是2 h

题目答案

BD

答案解析

问题要点

时间、时刻

答案解析

选项A、C中的数据都是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指的都是时刻;而B中15 s是与跑完100 m这一运动过程相对应,指的是时间间隔,故答案选BD.

多选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的计时原理基本一样

B

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外接的交流电压一样

C

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外接的交流电频率是一样的

D

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都是0.02 s

题目答案

ACD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多选题

下面描述的几个速度中属于瞬时速度的是( )

A

子弹以790 m/s的速度击中目标

B

信号沿动物神经传播的速度大约为10 m/s

C

汽车上速度计的示数为80 km/h

D

台风以360 m/s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

题目答案

AC

答案解析

A、C都是一瞬间对应一个时刻,为瞬时速度;B、D为平均速度。

多选题

下列所描述的运动中,可能的有( )

A

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

B

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C

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D

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

题目答案

AD

答案解析

因为Δva·Δt,尽管a很小,只要Δt足够大,Δv可以很大,选项A正确;若av是同方向的,尽管a越来越小,但v还要增大,一直增大到a减小到零为止,故选项D正确;加速度方向和速度变化方向一定相同,所以选项B错误;加速度$ {a}=\frac{\Delta v}{\Delta t}$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快,加速度一定大,所以选项C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