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喜欢·23 浏览
阅读解答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提问,会给你带来什么?

叶修

请允许我先提一个问题:博物馆的一面外墙总有严重的腐蚀,要经常涂刷油漆,如果你是博物馆的主管,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有人的第一直觉是,那就再刷漆呗!这显然没解决问题,聪明的你可能会说:“找出原因,为什么这面墙腐蚀严重?”

经过调查,原来是清洁工用高腐蚀的清洁剂清洗墙面,导致墙面腐蚀。所以正确的解决办法是,先修补墙面,以后用低腐蚀的清洁剂来洗墙。

看看,你现在做出的决定比直接刷漆是不是强多了。

就这么结束吗?没有!你继续问:为什么清洁工要用高腐蚀的清洁剂?原来,是因为这面墙上经常粘着很多鸟粪,一般清洁剂洗不掉。

现在,你肯定还要继续问下去:为什么这面墙上有很多鸟粪?因为这面墙上有很多蜘蛛,有些鸟以蜘蛛为食,就常在这附近活动;为什么墙上有很多蜘蛛?因为墙上有很多虫子,蜘蛛以这些虫子为食;为什么墙上有很多虫子?因为这面墙上有几扇窗,夜晚的灯光会吸引趋光性很强的虫子。于是,最终的解决办法是,在窗户那儿安装遮光性很强的窗帘。

瞧!现在你解决问题的办法和一开始完全不同了——从刷漆变成了安窗帘。很明显,后者更彻底、更有效。

为什么会发生这个变化呢?——提问!(严格说来,还包括提问引发的调查。)

可能会有人认为:提问?那还不容易?——这还真不容易!最主要的原因是受固有观念的局限。提问不是怀疑一切,而是积极地探究,有了这个基础,你才能做出理性的判断。这就需要突破自己固有的观念、打破思维定势,承认自己的局限,才能以积极的好奇心和耐心来探究事物,这相当不易(小孩子反而容易)。况且,提问是有方法的。

提问有哪些方法呢?

一种方法是问“为什么”,回溯事物发生的原因。比如,博物馆外墙的例子。一种方法是问“将如何”,追问事物发展的结果。比如,对国家发布重视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你可以这样问:那将如何?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很可能迎来产量的增长;那将如何?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之一锂电池,其需求量很可能增长;那将如何?锂作为锂电池的主要原料,其需求量很可能增长……如果你是投资者,通过这一串逻辑链,可以从中发现有价值的投资机会。

你看,溯前追后的提问方法能引导你的思维更深入。当然,很多事物的前因后果很复杂,要注意多种因素的关系。同时,你还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提问,这样的话,考虑问题就会更缜密。

比如,当别人讲述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可以这样问自己:“何人”,谁在说?此人站在什么立场?“何事”,说什么?是客观事实还是个人想法?依据是否可靠?“何处”,是在公共场合还是私下里说的?“何时”,是在事情发生前、发生中,还是发生后说的?“何因”,为什么会这么说?还有别的原因吗?“如何”,说的时候是平静的,还是带有情绪?“若何”,如果不是这样,还有哪些可能?(如果你愿意,完全可以继续问下去。)

看,这样提问,是不是可以让你分析问题、处理信息更加冷静、更加理性?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担忧:提倡冷静、理性,会不会让人失掉感性而变得冷漠?——是不是这样呢?来看一个例子。“某同学上学常迟到”,对这件事你怎么反应?你会不会评判“这是个没有时间观念的人”?如果不是这样,你放下这个评判,提出问题:他迟到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哪些能改变?哪些无法改变?——再问下去:我能帮他做些什么?还有哪些人能帮他?怎么帮他?这样一来,因为深入的了解,你对这个人、这件事就会有更多的理解和包容,而不再只是冰冷的评判。由此可见,冷静和理性并不意味着失掉感性而让人变得冷漠。

当然,提问需要丰富的知识基础,想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你要不断学习,见多识广才行。

对于以上这番话,建议聪明的你多提问、多思考。你看我说的对不对呢?

(原文有删改)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暂无解析
1. 单选题

文中不能论证“提问方法”这个内容的一项是()

A

处理博物馆外墙腐蚀的问题

B

国家发布重视新能源汽车的政策

C

当别人讲述一件事情的时候

D

而对某同学上学常迟到这一情况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文章列举了三种提问方法:一是问 “为什么”,回溯事物发生的原因;二是问“将如何”,追问事物发展的结果;三是从更多的角度提问。文章用三个提问的事例来分别进行论证,这三个事例分别是处理博物馆外墙腐蚀的问题、国家发布重视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当别人讲述一件事情的时候。文中用面对某同学上学常迟到这一情况展开提问这件事,论证了“冷静和理性并不意味着失掉感性而让人变得冷漠”,而非“提问方法”这个内容。

2. 解答题

请从文中摘录关键词句回答标题提出的回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彻底、更有效

思维更深入

考虑问题更缜密

分析问题、处理信息更加冷静、更加理性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提炼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这篇文章鼓励人们多提问,多思考。标题提出的问题,其实就是多提问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文章摆事实、讲道理,从多方面论证了提问的益处。如对“处理博物馆外墙腐蚀的问题”的提问,能够使“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彻底、更有效”,溯前追后的提问方法能使“思维更深入”,多角度提问法能使你“考虑问题更缜密”“分析问题、处理信息更加冷静、更加理性”。

3. 单选题

文章括号中的文字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下面也可以用括号括起来的一个句子是()

A

聪明的你可能会说:“找出原因,为什么这面墙腐蚀严重?”

B

于是,最终的解决办法是,在窗户那儿安装遮光性很强的窗帘。

C

当然,很多事物的前因后果很复杂,要注意多种因素的关系。

D

由此可见,冷静和理性并不意味着失掉感性而让人变得冷漠。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对议论文语言严密性特点的理解。文章有三处使用了括号中的文字对前面的内容进行补充说明,删去括号中的文字,不会影响文章的完整性,用了能够使论证更加严谨,这体现出议论文语言严密性的特点。选项3-项这句话,在第12段中主要是为了引出下面的一种提问方法——多角度提问法,接下来的第13段就举了“当别人讲述一件事情的时候”来论证这种提问法的好处。它的前一句对溯前追后提问法的好处进行了概括。所以这一句删去后是不影响文章完整性的,因此是可以用括号括起来的。

4. 解答题

这是一篇能吸引人的演讲稿,对其吸引人的原因,请列举三条理由并选其中一条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理由:精心设计开头和结尾的句子 以事例引出话题 用第二人称 语言口语化 多用短句 多用设问……

分析:(示例)文章并不一开头就讲道理,而用通俗易懂的事例引出话题。为听众设定“博物馆的主管”这个特殊身份,并交代“如何处理博物馆外墙腐蚀”这个具体任务,把听众引入特定的情境,步步追问,最后把刷漆和安窗帘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解决办法进行对比,引出“提问”这个话题,从而吸引听众。(要求:理由充分,分析具体,逻辑严密,语言通顺。)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对演讲稿写作特点的分析能力。作为一篇成功的演讲稿,本文有很多优点,可以从标题、开头结尾的方式、人称、句式段落特点、修辞运用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注意“三条理由”的要求。在对某一条具体分析时,要紧扣文章内容来进行,做到逻辑严密,语言通顺。

举一反三
阅读解答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子题。

宋江听罢,吃了一惊,肚里寻思道:“晁盖是我心腹弟兄。他如今犯了,我不救他时,捕获将去,性命便休了!”心内自慌,却答应道:“晁盖这厮,奸顽役户,本县内上下人,没一个不怪他。今番做出来了,好教他受!”何涛道:“相烦押司便行此事。”宋江道:“不妨,这事容易,‘瓮中捉鳖,手到拿来’。只是一件,这实封公文,须是观察自己当厅投下,本官看了,便好施行发落,差人去捉,小吏如何敢私下擅开?这件公事,非是小可,不当轻泄于人。”何涛道:“押司高见极明,相烦引进。”宋江道:“本官发放一早晨事务,倦怠了少歇。观察略待一时,少刻坐厅时,小吏来请。”何涛道:“望押司千万作成。”宋江道:“理之当然,休这等说话。小吏略到寒舍,分拔了些家务便到,观察少坐一坐。”何涛道:“押司尊便,小弟只在此专等。”

宋江起身,出得阁儿,分付茶博士道:“那官人要再用茶,一发我还茶钱。”离了茶坊,飞也似跑到下处。先分付伴当去叫直司在茶坊门前伺候:“若知县坐衙时,便可去茶坊里安抚那公人道:‘押司稳便’,叫他略待一待。”却自槽上鞁了马,牵出后门外去;拿了鞭子,慌忙的跳上马,慢慢的离了县治。出得东门,打上两鞭,那马拨喇喇的望东溪村撺将去,没半个时辰,早到晁盖庄上。

(节选自《水浒传》)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阅读解答

小说善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试分析下列几段文字中的细节描写,体会其表达效果。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阅读解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最美的化学反应

邓迎雪

①十几年前,我和秋明是初中同学。

②那时的我总认为,他以后一定会成为大名鼎鼎的化学家。

③因为秋明对化学有那么浓厚的兴趣,懂的又是那样多,尤其是会做许多非常有趣的化学实验!在我眼里,他简直像是会变戏法一样,许多普普通通的物品一经他手,好像都被施了魔法,立即变成了千奇百怪的样子。

④有次我和同学去他家玩, 秋明又给我们演示他的化学新实验。只见他端着一杯棕黄色飘着香味的茶水,然后用一支晶莹剔透的玻璃棒,在水里轻轻搅动三下,口中念声“变”,那杯香气四溢的茶水立即变成了蓝色的墨水。还没等大家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秋明又把玻璃棒的另一端在墨水里轻轻一搅,淡蓝色的墨水又变回了刚才的茶水。

⑤哇!我们惊呼连连

⑥秋明嘻嘻笑,好玩不?知道为啥不?

⑦众人摇头。

⑧秋明嘴边绽放出一抹狡黠的笑,说,这是因为玻璃棒的一端先蘸上了绿矾粉末,另一端蘸上了草酸晶体粉末,茶水里含有大量的单宁酸,当单宁酸遇到绿矾里的亚铁离……

⑨停—我们大叫,赶快再变个更好玩的。

⑩看我们对那些枯燥的化学知识不感兴趣,秋明遺憾地皱皱眉 ,把没有讲完的知识咽了回去,然后又做 了一个清水变豆浆、豆浆变清水的化学实验,自然大家又是一片叫好。

⑪我不由得感叹,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化学实验!你这家伙以后不当化学家就亏了!

⑫秋明的眼睛更亮了,说,对呀,我的理想就是当化学家,以后在实验室 里做各种各样有趣的实验。

⑬我觉得秋明有当魔术师的潜质。另一个同学说。

⑭我还是最喜欢化学。秋明说。

⑮可是世事难料,秋明读高中的时候,他的父母因车祸丧失了劳动能力,全家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捉襟见肘。坚强的秋明为撑起这个家,供弟弟继续读书,一个人离开家乡,到南方打工去了。

⑯离开了 校园,秋明的化学梦一定是从此破灭了每每想到这些, 我就为他难过。

⑰不久,因为父亲工作调动,我们全家迁到了外地。再后来,我又去了遥远的他乡读大学,人生的轨迹离秋明越来越远,我们渐渐地失去了联系。

⑱没有想到,时隔十五年,我竟然在电视屏幕上见到了秋明。这一发现让我惊喜万分!

⑲此时的秋明已是一副中年人的模样,胖了,额头上也有了细细密密的皱纹,但眉眼间还是那么熟悉,以至于我一眼就认出了他。

⑳那是一档业余组魔术选拔赛节目, 秋明和搭档笑眯眯地。上场,自报家门后,台下两位评委不知悄悄地在嘀咕些什么。

㉑随后评委问了秋明一个和赛事完全不相关的话题。

㉒“你的个人资料上,有项内容十分吸引我,那就是你曾经获得过省里的道德模范奖,这些年资助了许多孤残儿童读书,你能讲讲这件事吗?”

㉓“是这样的,”秋明不好意思地笑,“读高中的时候,我因家庭贫困失去了读书的机会,17岁到广州打工,扫过厕所,做过零工,干过电焊,遭了不少罪,知道没有文化的痛苦也对渴盼读 书的心情有着深切的感受。前些年,我开办了一家机械加工厂,经过自己的努力,如今,日子好过了,厂子也越来越红火,我就想尽自己的能力资助一些孩子读书,帮他们圆梦。”

㉔"你小时候有什么梦想呢?”另一个评委问。

㉕“小时候一直想当个化学家,可惜我这个梦想没有实现。”秋明苦笑。

㉖看到这里,坐在电视机前的我又想哭又想笑,我为秋明经历的这些磨难而难过,也为他没有实现理想而感到遺憾!好在,在锲而不舍地奋斗下,秋明终于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如今,他把这成功化成了点点滴滴的关爱,给予了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㉗秋明真是好样的!

㉘我忽然想,这难道不是秋明做过的最美的化学实验吗?在坎坷曲折的人生旅途上,他播下勤奋、执着、坚持和善良的种子,努力在岁月里耕耘,终于在贫瘠的土地上绽放出了丰硕、美丽的花朵。

㉙我好想立即告诉秋明,这是一场多么美丽的化学反应!

(选文有改动)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阅读解答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分付毕,传旨召诸臣入殿,取纸笔写了遗诏,递与孔明而叹曰:“朕不读书,粗知大略。圣人云:‘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朕本待与卿等同灭曹贼,共扶汉室;不幸中道而别。烦丞相将诏付与太子禅,令勿以为常言。凡事更望丞相教之!”孔明等泣拜于地曰:“愿陛下将息龙体!臣等尽施犬马之劳,以报陛下知遇之恩也。”先主命内侍扶起孔明,一手掩泪,一手执其手,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有何圣谕?”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カ,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先主又请孔明坐于榻上,唤鲁王刘永、梁王刘理近前,分付曰:“尔等皆记朕言:朕亡之后,尔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言罢,遂命二王同拜孔明。二王拜毕,孔明曰:“臣虽肝脑涂地,安能报知遇之恩也!”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年版)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阅读解答

名著阅读。

[甲]那宝玉本就懒与士大夫诸男人接谈,又最厌峨冠礼服贺吊往还等事,今日得了这句话,越发得了意,不但将亲戚朋友一概杜绝了,而且连家庭中晨昏定省一发都随他的便了,日日只在园中游卧,不过每日一清早到贾母王夫人处走走就回来了,却每每甘心为诸丫鬟充役,竟也得十分闲消日月。

[乙]宝玉道:“也不用摆,咱们且作诗。把那大团圆桌就放在当中,酒莱都放着,也不必拘定坐位,有爱吃的大家去吃,散坐岂不便宜。”宝钗道:“极是。”湘云道:“虽如此说,还有別人。”因又命另摆一桌,拣了热螃蟹来,请袭人、紫鹃、司棋、侍书、入画、莺儿、翠墨等一处共坐。山坡桂树底下铺下两条花毡,命答应的婆子并小丫头等也都坐了,只管随意吃喝,等使唤再来。湘云便取了诗题,用针绾在墙上。众人看了,都说:“新奇固新奇,只怕作不出来。”湘云又把不限韵的原故说了一番。宝玉道:“这才是正理,我也最不喜限韵。”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年版)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阅读解答

化学以物质为研究对象,它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指出下列研究涉及食盐的哪些方面。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食盐属于物质,食盐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食盐的产地、价格、销售等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阅读解答

某同学做了一个趣味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整个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能从物质的宏观现象入手,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能理解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

阅读解答

从下列提供的仪器中进行选择,可以组装多套制取气体的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从下列提供的仪器中进行选择,可以组装多套制取气体的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