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喜欢·437 浏览
多选题

(多选)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反之亦然.取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CO和O$_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恢复到初始温度和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参加反应的CO和O$_2$的体积比为2:1
B
生成的CO$_2$分子个数为原来气体分子数的三分之二
C
反应后气体的体积为原来的四分之三
D
反应后的气体中C、O原子的个数比为1:2

题目答案

AC

答案解析

分析:

A、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中两气体的分子个数关系,利用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确定参加反应的CO和O$_2$的体积比;

B、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中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个数关系,利用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确定生成的CO$_2$分子个数与原来气体分子数关系;

C、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中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个数关系,利用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确定反应后气体的体积为原来气体体积关系;

D、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可根据原混合气体中C、O原子的个数比判断反应后的气体中C、O原子的个数比.

解答:

解: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_2$$\xlongequal[]{点燃}$2CO$_2$,参加反应的CO和O$_2$的分子个数比为2:1,则参加反应的CO和O$_2$的体积比为2:1;故A正确;

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_2$$\xlongequal[]{点燃}$2CO$_2$,每2个CO分子与1个O$_2$分子反应生成2个CO$_2$分子,而原混合气体中CO和O$_2$分子个数相等,则生成的CO$_2$分子个数为原来气体分子数的二分之一;故B不正确;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_2$$\xlongequal[]{点燃}$2CO$_2$,每2个CO分子与1个O$_2$分子反应生成2个CO$_2$分子,即三体积混合气体反应后变为二体积,而原气体为相同体积的CO和O$_2$混合,即四体积的混合气体反应后还有一体积氧气剩余;因此,反应后气体的体积为原来的四分之三,故C正确;

D、原气体为相同体积的CO和O$_2$混合,混合气体中CO和O$_2$分子个数为1:1,其中C、O原子个数比为1:3;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后的气体中C、O原子的个数比仍为1:3;故D不正确;

故选AC.

点评:

本题需要通过准确理解所给的重要信息,利用该信息实现分子个数与气体体积之间的转换,体现出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举一反三
多选题

(多选)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还需考虑物质的价格、是否美观、是否便利等因素.下列物质用途与性质的关系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铁制水龙头通常镀铬来防锈,一般不镀金的原因是金的价格昂贵
B
菜刀用铁制而不用铅制的原因是铅的硬度比较小而且有毒
C
白炽灯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的原因是锡的熔点低
D
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但电线一般用铜而不用银的原因是银没有延展性

题目答案

AD

答案解析

分析:

选择材料时,价格、性能是重要的参考数据;

铅属于重金属,能使蛋白质变性;

白炽灯灯丝发光时放热,产生的温度很高;

金属一般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解答:

A、金的价格昂贵、质地柔软,铁制水龙头如果用镀金来防锈,既不经济也不合适,所以铁制水龙头不镀金的原因是因为金的价格昂贵、质地柔软.解释不正确.

B、菜刀是用来切菜的,如果用铅制的菜刀切菜,铅容易进入人体中,会危害身体健康.解释正确.

C、锡的熔点低,如果制作白炽灯灯丝,通电时很容易熔断.解释正确.

D、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不用银的原因是因为银的价格远远高于铜.解释不正确.

故选:AD.

点评: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多选题

(多选)活泼金属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在表面生成一层氧化膜,若氧化膜致密,则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有此现象的金属是(  )

A
B
C
D

题目答案

CD

答案解析

分析:

活泼金属镁和铝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

解答:

解:根据金属的性质,活泼金属镁和铝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氧化镁(氧化铝),该氧化膜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而钠和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钠是粉末状物质,不是致密的氧化膜.

故选CD.

点评:

本题考查金属性的性质,注意金属镁和铝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除此之外其他金属不具有该性质即可解答.

多选题

(多选)在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稀盐酸,向甲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恰好完全反应.再向乙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的金属x,充分反应后,两烧杯中剩余物的总质量相等,则X可能是(  )

A
Mg
B
Al
C
Cu
D
Zn

题目答案

AB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两个烧杯中得到的氢气一样多,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解答:

解:

Fe+2HCl=FeCl$_2$+H$_2$↑,Mg+2HCl=MgCl$_2$+H$_2$↑,2Al+6HCl=2AlCl$_3$+3H$_2$↑,Zn+2HCl=ZnCl$_2$+H$_2$↑

56 73 24 73 54 219 65 73

由于稀盐酸和铁恰好完全反应,因此为了使X和铁得到的氢气一样多,乙烧杯中的稀盐酸也必须全部参与化学反应,即X应该是过量的,即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酸溶液消耗的X比铁少,根据化学方程式不难看出X有可能是镁和铝,故选AB.

点评:

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金属的有关的化学性质和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等,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选题

(多选)等质量锌、铁、镁、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是(  )

A
一样多
B
铝最多
C
锌最少
D
无法确定

题目答案

BC

答案解析

分析:

利用锌、铝、铁质量相等的条件,根据产生氢气的质量=$\frac {金属的化合价}{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金属质量,可推测所得氢气的质量,并比较三种金属产生氢气质量的大小.

解答:

解:

已知锌、铁、镁、铝的化合价分别为+2、+2、+2、+3,而锌、铁、镁、铝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65、56、24、27,则根据产生氢气的质量=$\frac {金属的化合价}{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金属质量,可推测所得氢气的质量的多少为:铝>镁>铁>锌.

故选:B、C.

点评: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推断出一定质量金属完全反应所放出氢气的质量=$\frac {金属的化合价}{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金属质量,使用该公式可简化计算过程.

多选题

(多选)往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粒,如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量Y随加入锌粒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  )

A
硫酸的质量分数
B
生成硫酸锌的质量
C
溶液的pH
D
生成氢气的质量

题目答案

AC

答案解析

分析:

通过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估算锌粉、硫酸锌、氢气和溶液的总质量,再分别让锌粉的质量、硫酸锌的质量、氢气的质量和溶液的总质量在反应开始时、反应进行中和反应结束后对应在坐标系中,就能得出相应的图象,再与所给图象对照,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

A、稀硫酸能与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所以硫酸会不断被消耗,则硫酸的质量分数会不断变小,直至最终变为0,所以该图不符合.

B、硫酸锌在反应开始时的质量为零,反应中硫酸锌的质量逐渐增加,由于锌过量,因此当硫酸全部反应后,硫酸锌的质量就增加到最大值,从而不再变化,所以对应的图象应该是一条从原点出发,先上升,再保持水平的一条曲线.所以该图符合.

C、硫酸的溶液呈酸性硫酸锌的溶液呈中性,所以随着硫酸不断变小,溶液的酸性会不断变弱,pH会不断升高,直至硫酸消耗完后,溶液呈中性pH=7不再变化,但溶液的pH一开始不会为0;

D、氢气在反应开始时的质量为零,反应中氢气的质量逐渐增加,由于锌过量,因此当硫酸全部反应后,氢气的质量就增加到最大值,从而不再变化,所以对应的图象应该是一条从原点出发,先上升,再保持水平的一条曲线.所以该图符合;

故选:A、C;

点评:

解答这类题的关键是,读懂图象本意,审清图象内涵.准确理解并应用图象中的相关信息,从而才能够正确解题.

多选题

(多选)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

A
金属活动性甲比乙强
B
若甲是铁,则乙可能是锌;若甲是铝,则乙可能是镁
C
若稀硫酸的质量相等,则甲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比乙大
D
若将相同质量的两种金属都放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则甲置换出铜的质量一定比乙多

题目答案

AC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金属和酸溶液反应的图象可以得出:①得到的氢气的多少②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反应过程需要的时间越短说明该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解答:

A、从图象中不难看出,金属乙的反应需要的时间短,说明金属乙的反应速率快,即金属乙的金属活动性强,金属乙比甲活泼,故A错误;

B、铁与锌相比,铁的金属性比锌弱但相同质量的金属完全反应铁生成的氢气比锌多,符合图象;而若甲为铝,乙可以为镁,因为镁活泼,所以反应快,而生成氢气的质量也是铝的多,所以正确.故对

C、反应前总量相等的情况下由于甲放出的氢气多,则溶液的质量少;故错误

D、金属完全反应的情况下,甲比乙能置换出较多的氢气,可推得甲比乙能置换出较多的铜;故对

故选AC

点评:

主要考查了金属和酸溶液的反应的图象从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信息,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

多选题

(多选)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粉至过量,下列图象合理的是(  )

A
B
C
D

题目答案

AD

答案解析

分析:

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气的质量从零开始增加直至反应结束,由于每个锌原子能置换出一个氢分子,所以溶液的质量也会不断的增加直至反应结束,据此回答问题即可.

解答:

解:A、由于锌与稀硫酸反应时会不断生成氢气,且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的氢气会越来越多直至不再增加,故正确;

B、由于锌与稀硫酸反应时会不断生成氢气,且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的氢气会越来越多直至不再增加,但氢气的量应该从零开始增加,故错误;

C、由于是每向溶液中加入65份质量的锌粒只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扩散出来,所以溶液的质量增加.由于硫酸本来就有质量,所以开始的质量不是零,所以是起点错误,不应该在原点;故错误;

D、由于是每向溶液中加入65份质量的锌粒只会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扩散出来,所以溶液的质量增加.由于硫酸本来就有质量,所以开始的质量不是零,故正确;

故选:AD.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金属和酸反应时引起的一系列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过程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多选题

(多选)将等质量的锌、铁两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生成H$_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x、y分别为铁、锌
B
两份盐酸均完全反应
C
反应结束时,两种金属一定均有剩余
D
反应结束时,金属铁一定有剩余,锌可能有剩余

题目答案

BD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题目的信息可知:因为等质量的锌、铁两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生成H$_2$的质量相等,因为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用的盐酸一样多,所以盐酸一定完全反应;和铁可金属锌能都有剩余,也可能锌恰好完全反应,铁有剩余.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中,锌排在铁的前面,因此锌反应的比铁快.

解答:

解:A、锌排在铁的前面,因此锌反应的比铁快,x、y分别为锌、铁,故选项A错误;

B、充分反应,生成H$_2$的质量相等,因为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用的盐酸一样多,所以盐酸一定完全反应;故选项B正确;

C、因为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和铁可金属锌能都有剩余,也可能锌恰好完全反应,故C错;

D、相同质量的情况下,铁产生的氢气比锌多,金属铁一定有剩余,锌可能有剩余,故选项D正确;

故选BD.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探究,是近几年来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本题型考查实验设计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对实验设计题的评价能力,希望同学们认真把握.

多选题

(多选)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质量相等的烧杯,在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调节天平至平衡,然后向左盘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镁粉,向右盘烧杯中加入和镁粉质量相等的锌粉,充分反应后,下列各种情况中可能出现的是(  )

A
只有锌粉有剩余
B
天平仍平衡
C
天平偏向放锌粉的一侧
D
天平偏向放镁粉的一侧

题目答案

BC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镁、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判断反应物之间的质量关系,从而可以进一步判断可能出现的情况.

解答:

解:镁、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分别为

Mg+H$_2$SO$_4$═MgSO$_4$+H$_2$↑、Zn+H$_2$SO$_4$═ZnSO$_4$+H$_2$↑,

24 98 2 65 98 2

因为硫酸的质量、金属的质量相等,相等质量的硫酸反应时消耗的锌的质量比镁的质量大,所以当锌粉有剩余时,镁一定有剩余;A不正确.

当稀硫酸恰好和金属反应时,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氢气逸出后,两边质量相等,天平仍然平衡,所以可能出现天平仍平衡的情况.B正确.

当稀硫酸过量时,等质量的镁、锌完全和稀硫酸反应时,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氢气逸出后,左盘烧杯中物质的质量小于右盘烧杯中物质的质量,天平偏向放锌粉的一侧.C正确.

当稀硫酸恰好和金属反应,或稀硫酸不足时,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天平仍然平衡,当稀硫酸过量时,天平偏向放锌粉的一侧,所以不可能出现天平偏向放镁粉的一侧.D不正确.

故选:BC.

点评:

分析时,一定要面面俱到,不能漏掉任何一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否则容易出错.

多选题

(多选)将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且足量的稀盐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天平平衡.在左盘烧杯中加入10克碳酸钙,若要使天平重新平衡,则右盘烧杯中应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
10克碳酸钾和碳酸钠
B
10克碳酸镁和碳酸钠
C
5.6克氧化铜
D
10克镁粉和铜粉

题目答案

BC

答案解析

分析:

依据要使烧杯中加入物质后天平仍然平衡,那么左右两个烧杯中的质量增加量必须相等分析解答.

解答:

解:设左边烧杯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_3$+2HCl═CaCl$_2$+H$_2$O+CO$_2$↑

100        44

10g        x

$\frac {100}{44}$=$\frac {10g}{x}$

x=4.4g

左边烧杯的质量增加量为:10g-4.4g=5.6g,也就是说右边烧杯的质量增加量也为5.6g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A、由于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0,所以要想在加入10g碳酸盐的混合物生成的二氧化碳也是4.4g,必须是两种碳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一个大于100另一个小于100,而碳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38、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6,都大于100,故该选项错误;

B、由A的分析进行判断,碳酸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4、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6,所以加入10克碳酸镁和碳酸钠有可能使天平平衡;

C、氧化铜与盐酸反应不会生成气体,所以加入5.6克氧化铜则右盘会增重5.6g,所以天平会平衡;

D、由于镁与盐酸反应能生成氢气,而铜不能与盐酸反应,假设该金属全部是镁,设生成氢气的质量是y

Mg+2HCl═MgCl$_2$+H$_2$↑

24     2

10g     y

$\frac {24}{10g}$=$\frac {2}{y}$

y=0.83g

故不管是镁铜以何种比例混合右盘的增重一定大于5.6g;天平不能平衡;

故选BC

点评:

此题是一道天平问题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找出天平两端质量的增加值相等这一关系,是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综合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