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喜欢·420 浏览
单选题

有些年轻人喜欢染发,染发时一般要用一种着色剂--对苯二胺,它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会对染发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对苯二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对苯二胺的化学式为C$_6$H$_8$N$_2$
B
对苯二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8
C
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3:4:1
D
每一个对苯二胺中含有58个质子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从图形中分析出化学式,并从化学式中分析得出化学式所表示的含义.由图中可知,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有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氮原子.

解答:

解:A、从图中可知,一个对苯二胺分子中有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所以是C$_6$H$_8$N$_2$,故选项说法正确;

B、对苯二胺的化学式为C$_6$H$_8$N$_2$;所以其相对分子质量=12×6+8+14×2=108,故选项说法正确;

C、对苯二胺的化学式为C$_6$H$_8$N$_2$;所以其相对分子质量=12×6:8:14×2=72:8:28=18:2:7,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一个碳原子有六个质子,一个氢原子一个质子,一个氮原子7个质子,所以6个碳8个氢2个氮原子共58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以生活中使用的染发剂的一种成分为例,考查了根据图示微观粒子结构判断关于相关的化学用语的正误和物质的分类,对基础知识点的应用能力;将化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化学源于生活.

举一反三
单选题

八角茴香是我国传统烹调香料,从八角茴香中提取到的莽草酸(化学式C$_7$H$_1$0O$_5$)是抗甲型H1N1流感药物--达菲的原料.关于莽草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莽草酸由三种元素组成
B
一个莽草酸分子中含有22个原子
C
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
D
莽草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0:5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莽草酸的化学式C$_7$H$_1$0O$_5$,分析其组成和构成,并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进行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及元素的质量比.

解答:

解:A、由莽草酸的化学式C$_7$H$_1$0O$_5$,该物质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则说法正确;

B、由莽草酸的化学式C$_7$H$_1$0O$_5$,1个分子中含有7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共7+10+5=22个,则说法正确;

C、由莽草酸的化学式C$_7$H$_1$0O$_5$,则相对分子质量为7×12+1×10+5×16=174,则说法正确;

D、由莽草酸的化学式C$_7$H$_1$0O$_5$,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2:1×10:5×16=42:5:40,则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利用物质的化学式来分析组成和构成,并进行化学式的简单计算,明确化学式的意义及常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解答的关键.

单选题

2008年震惊中华大地的三鹿毒奶粉事件,是造假者在牛奶中掺入了廉价的三聚氰胺(分子结构如图).下列关于三聚氰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其化学式为C$_3$H$_6$N$_6$
B
其中C、H、N元素质量比为6:1:14
C
其N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3.3%
D
该分子中共有15个原子核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A、由三聚氰胺的分子结构图确定其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frac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100%,进行分析判断.

D、由三聚氰胺的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由三聚氰胺的分子结构图可知,1个三聚氰胺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6个氮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C$_3$H$_6$N$_6$,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三聚氰胺中C、H、N元素质量比为(12×3):(1×6):(14×6)=6:1:14,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三聚氰胺中N元素的质量分数为$\frac {14×6}{12×3+1×6+14×6}$×100%≈66.7%,故选项说法错误.

D、1个三聚氰胺分子含有15个原子,1个原子中含有1个原子核,则该分子中共有15个原子核,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选题

食品安全关系人们的健康.“三鹿奶粉”事件就是不法份子在奶制品中加入了三聚氰胺,从而导致婴幼儿患结石病.三聚氰胺的化学式为C$_3$H$_6$N$_6$,下面关于三聚氰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合物
B
三聚氰胺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
C
三聚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
D
三聚氰胺中碳、氢、氮的质量比为3:6:6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A、根据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判断;

B、根据三聚氰胺的化学式为C$_3$H$_6$N$_6$进行分析其元素组成;

C、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解答;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解答.

解答:

解:A、根据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知三聚氰胺属于化合物;故A正确;

B、根据三聚氰胺的化学式为C$_3$H$_6$N$_6$可知三聚氰胺由C,H,N三种元素组成;故B正确;

C、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可知三聚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4×6+6=126;故C正确;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知三聚氰胺中碳、氢、氮的质量比为:(12×3):(14×6):6=6:14:1;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元素组成,相对分子的质量,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单选题

如图是通过白磷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前锥形瓶内白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B
白磷燃烧结束,锥形瓶应冷却后再放在天平上称量
C
实验过程中气球先变大后变瘪
D
瓶底的细砂起隔热作用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分析:

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质量之和,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种物质质量之和.

解答:

A、锥形瓶内的白磷和氧气不一定恰好完全反应,如果恰好完全反应,则反应前锥形瓶内白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如果不是恰好完全反应,则反应前锥形瓶内白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大于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该选项说法错误;

B、白磷燃烧结束,锥形瓶应冷却后再放在天平上称量,该选项说法正确;

C、白磷燃烧放出热量,锥形瓶中的气体膨胀,冷却后气体收缩,因此实验过程中气球先变大后变瘪,该选项说法正确;

D、瓶底的细砂起隔热作用,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和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单选题

在做“白磷在盛有空气的锥形瓶中燃烧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需要在锥形瓶里预先加少量的细沙.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防止瓶塞弹出,造成实验失败
B
防止锥形瓶底部炸裂
C
使白磷充分燃烧
D
增加锥形瓶质量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析:

白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如果锥形瓶底不铺一层沙,会使锥形瓶受热不均,引起锥形瓶底炸裂;所以应先在锥形瓶底铺一层沙.可以据此解答.

解答:

白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所以锥形瓶装沙的原因是为了防止燐燃烧放出的热量使锥形瓶破裂.

故答案为:B.

点评:

实验操作中注意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化学式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定要学习一些基本操作,以使你能正确、快速、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单选题

为了研究质量守恒定律,设计了右图“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请分析有关问题:

(1)装置:锥形瓶的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作用是{_ _}.

(2)燃烧后称量: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造成的原因可能是{_ _}

(3)反思:白磷燃烧{_ _}质量守恒定律.

A
防止瓶塞弹出;装置漏气;遵守
B
防止锥形瓶底部爆裂;装置漏气;不遵守
C
防止瓶塞弹出;锥形瓶未冷却;不遵守
D
防止锥形瓶底部爆裂;锥形瓶未冷却;遵守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1)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温度很高,容易溅落;

(2)燃烧后称量: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则右边偏重,故可推测;

(3)在化学变化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

(1)锥形瓶应预先装少量的细砂的原因是防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溅落炸裂锥形瓶.故装置:锥形瓶的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作用是防止锥形瓶底部局部受热爆裂.

(2)燃烧后称量: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则右边偏重,故造成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或锥形瓶未冷却等);

(3)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思:白磷燃烧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理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故答案为D.

点评:

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该题以白磷为例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旨在考查不规范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解题时要明确容器内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变化,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单选题

如图是“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得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实验现象是:铁钉表面覆盖一层{_ _}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2)该实验说明的问题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 _}.

A
白色;相等
B
红色;相等
C
白色;不相等
D
红色;不相等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析:

(1)依据铁钉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分析判断;

(2)从实验的目的结合反应的结构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1)由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所以铁可以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并附着在铁的表面,溶液变成为硫酸亚铁的浅绿色溶液;

(2)分析实验原理和实验现象可知,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相等,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特点.

故答案为:B.

点评:

此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可依据已有的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完成相关的问题.

单选题

如图所示,它是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变化情况,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请回答:

(1)白磷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 _}.

(2)若气球破损,测定结果将{_ _}.

A
发出黄光,燃烧剧烈,吸热,生成大量白雾;偏大
B
发出黄光,燃烧剧烈,吸热,生成大量白雾;偏小
C
发出黄光,燃烧剧烈,放热,生成大量白烟;偏小
D
发出黄光,燃烧剧烈,放热,生成大量白烟;偏大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1)根据白磷燃烧的生成物来说它的反应现象;

(2)考虑:生成物溢出后会小于反应物的质量.

解答:

解:

(1)白磷易燃,燃烧后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生成时以小颗粒的形式出现,看上去为“白烟”.故答案为:发出黄光,燃烧剧烈,放热,生成大量白烟.

(2)若气球破损,生成的白烟会溢出,造成生成物的质量减少,测定结果将偏小.

故答案为:C

点评:

该题以白磷为例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旨在考查不规范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解题时要明确容器内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变化,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单选题

观察“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铁钉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_ _}.天平{_ _}.文字表达式为{_ _}.

A
蓝色变为浅绿色;平衡;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
B
浅绿色变为蓝色;平衡;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
C
蓝色变为浅绿色;不平衡;铁+硫酸铜→铜+硫酸铁
D
浅绿色变为蓝色;不平衡;铁+硫酸铜→铜+硫酸铁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金属活泼性顺序以及铁与硫酸铜反应的现象完成有关的填空.

解答:

解:由于铁的活泼性大于铜的,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了铜和硫酸亚铁,所以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铁钉表面有一层红色固体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待反应完全后再将铜和硫酸亚铁溶液放在天平上称量反应前后质量一样,天平仍然平衡.

故答案为:A.

点评:

根据金属的活动性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并能作出现象的判断,应注意反应现象和反应的原理紧密联系来解答问题.

单选题

如图为小柯做的创新实验:将铜丝绕在电烙铁上,电烙铁用支架固定在密闭的硬质玻璃管中,玻璃管置于灵敏电子台秤上,接通电路,电烙铁开始工作,可以观察到铜丝表面逐渐变黑,电子台秤读数保持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O$_2$═CuO
B
加热过程中,玻璃管内空气的质量保持不变
C
加热过程中,铜丝的质量保持不变
D
硬质玻璃管内物质在反应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A、根据铜和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铜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方程式;

B、根据铜加热消耗氧气分析;

C、根据铜和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铜分析质量变化;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解答:

解:A、铜和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铜,方程式应该符合质量守恒定律,需要配平为:2Cu+O$_2$$\xlongequal[]{△}$2CuO,故选项错误;

B、铜加热消耗氧气,因此空气的质量会减少,故选项错误;

C、铜和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铜,铜丝质量会增加,故选项错误;

D、硬质玻璃管是一个密闭的容器,因此在反应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有关铜的性质及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难度不大,依据相关的知识逐项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