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喜欢·259 浏览
阅读解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参考译文]

[乙]宋昭公亡国后出逃,到达了边境,感慨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我朝做官的千百人,施政做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圣明!’侍从妃子数百人,披着衣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长得英俊!’朝内朝外都不能使我听到我的过失,因此到了这个地步!”在宋昭公看来,做君王的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媚话的人太多。所以宋昭公逃出了国家后能够醒悟,最后得以返回国家。

[参考译文]

[乙]宋昭公亡国后出逃,到达了边境,感慨说道:“我知道亡国的原因了。我朝做官的千百人,施政做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圣明!’侍从妃子数百人,披着衣服站立,没有一个不说:我们君主长得英俊!’朝内朝外都不能使我听到我的过失,因此到了这个地步!”在宋昭公看来,做君王的离开国家失掉社稷,是因为说谄媚话的人太多。所以宋昭公逃出了国家后能够醒悟,最后得以返回国家。

1. 填空题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心志 苦:

(2)困于心于虑而后作 衡:

(3)至于鄙:

(4)得反国 卒:

填空题答案仅供参考

题目答案

使……痛苦同“横”,梗塞、不顺边境最终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的能力。第(1)题的“苦”是使动用法,不要误译为形容词;第(2)题的“衡”是通假字;第(3)题的“鄙”是古今异义词,不能理解为“低俗”“下流”等现代义;第(4)题的“卒”是多义词,有“死亡”和“最后”的意思,这里取后者之意。

2. 单选题

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叹曰

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B

被服

我酌油知之

C

故宋昭公亡能悟

温故知新

D

动心忍性

吾之亡矣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选项1-.用在形容词、副词之后,表示状态/指示代词,这样,那样。选项2-.连词,用在状语与中心语之间,表示修饰/介词,凭借。

选项3-.两个“而”都是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就”“才”。

选项4-.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手段方法、东西等)”/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3. 解答题

请翻译下列句子。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1)从脸色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2)朝内朝外都不能使我听到我的过失,因此到了这个地步!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将重点词语落实到位。

第(1)句中,“征”,表现,征验;“喻”,了解,明白。

第(2)句中,“闻”,使……听到;“是以”,因此。

4. 解答题

结合甲、乙两文,概括宋昭公“离国家失社稷”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谄谀者众”;无“法家拂士”。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的能力。甲文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和乙文中“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就是本题答案。

举一反三
阅读解答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愚公移山(节选)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赋(节选)

[唐]丘鸿渐

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矣夸娥之神力何其壮哉。倘若不收遗男之助,荷从智叟之辨,则居当困蒙,往必遇蹇,终为丈夫之浅。今者移山之功既已成,河冀之地又以平,则愚公之道行。客有感而叹曰:事虽殊致,理或相假。


【注】①困蒙:困于蒙昧。②遇蹇:遇到艰难。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参考译文]

愚公移山赋(节选)

世人才知道愚公远大的志向,不可预测啊,夸娥氏的神奇力量,是多么雄壮啊。假如不接受邻人京城氏遗男的帮助,或者听从智叟的言论,就会住在此地因于蒙昧,行事会遇到艰难,终究会成为大丈夫的不足之处。现在移山的功劳已在那里,河阳冀州又都是平地,那么愚公的行事之道也得以实行。我有感于愚公移山之事感叹道:虽然事情不同,但道理可能相互通用。

阅读解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清]廖燕

①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洪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稗官野史,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②鼎革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则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也!”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

③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

④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选自《二十七松堂集》,有删改)

】①排:批驳。 ②缁白四众:泛指听众。③鼎革后:入清后。④兀坐:独自静坐。⑤与:赞同。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参考译文

先生姓金,名采,字若采,吴县生员。为人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拘東,高做奇特,傲视一切。喜欢喝酒,善于评论书籍文章,对书籍文章的评论都是以前的人没有说过的。当时凭讲授学问而闻名的人,先生总是站出来批驳这些人。他在所住的贯华堂设置很庄严的座位,招收学生讲授经书。他所讲授的经书名叫《圣自觉三昧》,讲稿总是自己带着自己看,从不公开给别人看。每次到座位开始讲经,声音洪亮,环顾四周的样子神采卓异。所有一切经史子集、稗官野史所记载的内容,没有不被他引述评论的,议论纵横颠倒,自始至终都讲得极其透彻。座位下面的听众都崇拜到了极点,感叹说从没有听过这样的见解。先生就拍着巴掌自我得意,即使以前讲学的人听说了,眉长叹,他也不理会。入清后,先生断绝了做官进取的念头,改名叫人瑞,字圣叹。除了和亲人朋友谈笑之外,(先生)只是独自端坐贯华堂中,把读书著述作为追求。有人问“圣叹”二字是什么意义,先生说:“《论语》有两次喟然叹曰’,颜渊感叹孔子是叹圣,孔子赞叹弟子曾点则是圣叹。我大概是曾点一类的人吧!”先生所评论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等书,根据次序编定为“六才子书”,都是有独到的眼光的。先生去世后,仿效先生所点评的书,像长洲的毛序始、徐而庵,武进的吴见思、许庶庵是其中最著名的,至今还被学者们称道。

我路过吴门,去拜访先生的故居,然而没有人知道他的住处。于是我就写诗来凭吊先生,并写下像这样一篇关于他生平的大略的传记。

阅读解答

【甲】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注】①白日:喻指君主。典出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阅读解答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临江仙

[金]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①1235年秋,词人从济源至齐州,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年,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山西太原。②齐州: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山东济南。③济源:地名,今属河南。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阅读解答

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吋,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水结成的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于是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阅读解答

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小丽做了以下实验,但忘了记录,请你帮她把记录填写完整: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阅读解答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

[宋]苏 轼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

(选自《苏轼两浙诗选》)

[注]①此诗为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察看堤堰,转道秀州返杭时所作。文长老,蜀人,报本禅院方丈。②吴音:指江浙一带方音。③搜句:作诗。④浙东:指钱塘江以南越、婺、处、台等七州。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