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喜欢·191 浏览
阅读解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清]廖燕

①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洪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稗官野史,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②鼎革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则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也!”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

③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

④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选自《二十七松堂集》,有删改)

】①排:批驳。 ②缁白四众:泛指听众。③鼎革后:入清后。④兀坐:独自静坐。⑤与:赞同。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参考译文

先生姓金,名采,字若采,吴县生员。为人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拘東,高做奇特,傲视一切。喜欢喝酒,善于评论书籍文章,对书籍文章的评论都是以前的人没有说过的。当时凭讲授学问而闻名的人,先生总是站出来批驳这些人。他在所住的贯华堂设置很庄严的座位,招收学生讲授经书。他所讲授的经书名叫《圣自觉三昧》,讲稿总是自己带着自己看,从不公开给别人看。每次到座位开始讲经,声音洪亮,环顾四周的样子神采卓异。所有一切经史子集、稗官野史所记载的内容,没有不被他引述评论的,议论纵横颠倒,自始至终都讲得极其透彻。座位下面的听众都崇拜到了极点,感叹说从没有听过这样的见解。先生就拍着巴掌自我得意,即使以前讲学的人听说了,眉长叹,他也不理会。入清后,先生断绝了做官进取的念头,改名叫人瑞,字圣叹。除了和亲人朋友谈笑之外,(先生)只是独自端坐贯华堂中,把读书著述作为追求。有人问“圣叹”二字是什么意义,先生说:“《论语》有两次喟然叹曰’,颜渊感叹孔子是叹圣,孔子赞叹弟子曾点则是圣叹。我大概是曾点一类的人吧!”先生所评论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等书,根据次序编定为“六才子书”,都是有独到的眼光的。先生去世后,仿效先生所点评的书,像长洲的毛序始、徐而庵,武进的吴见思、许庶庵是其中最著名的,至今还被学者们称道。

我路过吴门,去拜访先生的故居,然而没有人知道他的住处。于是我就写诗来凭吊先生,并写下像这样一篇关于他生平的大略的传记。

参考译文

先生姓金,名采,字若采,吴县生员。为人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拘東,高做奇特,傲视一切。喜欢喝酒,善于评论书籍文章,对书籍文章的评论都是以前的人没有说过的。当时凭讲授学问而闻名的人,先生总是站出来批驳这些人。他在所住的贯华堂设置很庄严的座位,招收学生讲授经书。他所讲授的经书名叫《圣自觉三昧》,讲稿总是自己带着自己看,从不公开给别人看。每次到座位开始讲经,声音洪亮,环顾四周的样子神采卓异。所有一切经史子集、稗官野史所记载的内容,没有不被他引述评论的,议论纵横颠倒,自始至终都讲得极其透彻。座位下面的听众都崇拜到了极点,感叹说从没有听过这样的见解。先生就拍着巴掌自我得意,即使以前讲学的人听说了,眉长叹,他也不理会。入清后,先生断绝了做官进取的念头,改名叫人瑞,字圣叹。除了和亲人朋友谈笑之外,(先生)只是独自端坐贯华堂中,把读书著述作为追求。有人问“圣叹”二字是什么意义,先生说:“《论语》有两次喟然叹曰’,颜渊感叹孔子是叹圣,孔子赞叹弟子曾点则是圣叹。我大概是曾点一类的人吧!”先生所评论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等书,根据次序编定为“六才子书”,都是有独到的眼光的。先生去世后,仿效先生所点评的书,像长洲的毛序始、徐而庵,武进的吴见思、许庶庵是其中最著名的,至今还被学者们称道。

我路过吴门,去拜访先生的故居,然而没有人知道他的住处。于是我就写诗来凭吊先生,并写下像这样一篇关于他生平的大略的传记。

1. 解答题

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以 次 序 定 为六 才 子 书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以次序/定为/六オ子书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査划分朗读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此题要注意把谓语部分与宾语部分划开。

2. 填空题

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饮酒,善衡文:

(2)鼎革后,意仕进:

(3)问“圣叹”二字何义:

(4)因诗吊之:

填空题答案仅供参考

题目答案

喜欢断绝有人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査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答题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词义。本题考査的多为古今异义词,需要结合语境分析。

3. 解答题

请用现代汉语写出第②段画横线句的意思。

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除了和亲人朋友谈笑之外,(先生)只是独自端坐贯华堂中,把读书著述作为追求。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呈现出来,如“惟”“著述”“务”等。

4. 解答题

阅读第①段,回答问题。

(1)哪一句话高度概括了金圣叹的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1)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

(2)这是写听众的表现,从侧面衬托传主的形象。

答案解析

(1)答题时,要先读懂文章,在此基础上找到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的句子。

(2)答题时,可以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这句话是在写听众的表现,明显是侧面描写,用以衬托传主的形象。读懂文句是作答的关键。

5. 解答题

纵观全文,阐述作者为金圣叹作传的缘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作者对金圣叹的评点推崇备至;对金圣叹倜傥高奇、俯视一切的性格特点无比敬佩;与金圣叹在鼎革后绝意仕进的气节方面心灵相通。

答案解析

答题时,在准确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杭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可从对金圣叹的评点、金圣叹的性格、金圣叹的气节角度作答。

举一反三
阅读解答

【甲】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注】①白日:喻指君主。典出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阅读解答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临江仙

[金]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①1235年秋,词人从济源至齐州,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年,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山西太原。②齐州: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山东济南。③济源:地名,今属河南。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阅读解答

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吋,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水结成的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于是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阅读解答

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小丽做了以下实验,但忘了记录,请你帮她把记录填写完整: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阅读解答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

[宋]苏 轼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

(选自《苏轼两浙诗选》)

[注]①此诗为苏轼出京任杭州通判,到湖州察看堤堰,转道秀州返杭时所作。文长老,蜀人,报本禅院方丈。②吴音:指江浙一带方音。③搜句:作诗。④浙东:指钱塘江以南越、婺、处、台等七州。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阅读解答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1)“漂移”是指在液体表面漂浮移动;“迁移”是指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移动”是指改换原来的位置。这句中主体是大陆,其在大洋上运动,用“漂移“更恰当。

(2)“分裂“是指整体的事物分开;“分割”是指把整体或有联系的东西分开;“分离”是指分开、别离。这里陈述“泛大陆”,运用“分裂“更恰当

(3)“致密”是指细而密,细致精密;“严密”是指周到,没有疏漏;“周密”是指周到而细密。这里形容原子之间的结合,用“致密”更恰当。

阅读解答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曰恕己,曰奉壹。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