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接一本书。为了重振家族生意,年希尧决定回京拜访国子监的画家郎世宁,寻找另一种写书的方式来推广西方流行的焦点透视画。1728年,年羹尧被迫自杀已有三年。

焦点透视画是一种重要的透视画,诞生于欧洲。它主要运用几何、光学等自然科学知识,更真实地展现绘画主体在平面上的三维外观。焦点透视法是平面图形获得空间感的重要方法之一,现在被艺术专业的学生用在素描中。一般来说,当我们用眼睛看事物时,我们一次只能专注于一点。其他地方应该模糊。这一点是重点。聚焦视角也可以用于摄影,聚焦是聚焦视角的原则。

透视基本原理示意图(从网络)

现在看来,关于透视的知识相当简单,200多年前的年希尧充满了怀疑和好奇。他知道这些知识将对中国画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他甚至知道,为了清楚地掌握这些知识,西方传教士郎世宁有必要帮助。

谁在郎世宁?

郎的亲传观

在清初几十位著名的西方画家中,郎世宁名列前三。他的真名是朱塞佩·加斯里恩,来自意大利米兰。1715年,他随一名天主教神父来到中国,受到康熙皇帝的接见。他被聘为宫廷画家。雍正、甘龙以后,他从事宫廷绘画50多年,参与了圆明园的设计。雍正初年即位时,他驱逐了大量外国传教士,但郎世宁的好感依旧。《清史稿》的制定和流传。

在宫廷绘画创作中,郎世宁大胆探索西方绘画的方法,将西方绘画的技法与中国绘画相融合,在西方透视绘画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的绘画风格——“郎世宁新画风”。透视画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达芬奇的杰作《最后的晚餐》采用了这种方法。1693年,意大利人罗棱编纂了《建筑透视》一书,主要反映透视在建筑中的应用。1707年,这本书被著名的英国建筑师莎伦翻译成英语,并赠送给英国女王安娜。它立即在欧洲出版,并在西方学术界闻名。当郎世宁把“建筑视角”带到中国时,年希尧意识到很快看到它是很自然的。

用透视法完成的名画《最后的晚餐》(网络图)

在皇宫画室,郎世宁向远道而来的年希尧详细介绍了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透视画在工具、画面质量和技法上的差异。中国传统绘画使用界碑,因此称为界画。边界绘画的方法主要描绘房屋、建筑物、家具、器皿等。它可以显示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西方透视绘画适用于任何物体,并且可以反映在消失点(即透视物体的消失点),这是光学和几何学的结合。“要推广西方透视画,我们必须详细介绍聚焦透视法。因为这种方法是透视绘画的基础。”郎世宁强调。

年希尧听着,记录着,最后当场观察和讨论了郎世宁的画。这次北京之行增强了他编纂视角研究专著的决心和信心。从那以后,他白天在业余时间学习西方透视绘画理论。晚上,他仔细阅读了郎世宁捐赠的西方自然科学书籍,结合古籍和记录整理笔记,并走到书桌前快速书写。一年多以后,在1729年,一部关于透视的中国专著《检验》终于完成了。六年后,即1735年,年希尧认为《检验》的第一版“不可避免地肤浅”。他添加了50多幅图片,一幅接一幅地附有插图,并再次出版。

宫廷画家郎世宁为《监察》画了许多插图。(网络图)

三大融合开始了

作为中国第一部透视专著,《检验》有149页。系统介绍了利用透视原理,特别是聚焦透视原理进行测绘的方法,如技术上的测点法和截距法,以及在视地平面位置上查找透视法等。书中使用的一些术语至今仍在使用,如“地平线”。

年希尧在绘画和数学方面积累了30年的经验,融合中外地图知识写成的《检验》一书对18世纪东西方透视知识的融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绘图工具、透视图和绘图主题。

《检验》中的一些插图和解释。(网络图)

如果一个工人想做某事,他必须首先磨利他的工具。书房的四宝是我国传统的绘画工具。至于绘图工具,本书的绘图部分介绍了一些流行的西方绘图工具,如画板、尺子、丁字尺、脚架、铅笔等。此后,学者们撰写了关于数学和绘画的专著,重点介绍绘画工具。例如,清代数学家徐朝钧在《高·侯猛·秋》中列举了“工具”。

透视图是“检查”的重点。西方科学对透视画法的研究由来已久,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高潮。德国的丢勒、意大利的乌巴迪、法国的吉拉德·笛沙格和其他科学家都写过关于透视的作品。尽管这些作品在欧洲很受欢迎,但中国人对此一无所知。年希尧吸收和消化了西方典籍中透视画法的相关内容,并有所创新。“检查”重点是截距法、灭点法和测点法。在“测点法”部分,年希尧创造性地提出了至今仍在使用的双测点法理论。

消失点示意图(来自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监察》中的传说和主题与年氏家族的官方背景密切相关。年希尧曾四次担任工业部部长助理,曾任工业部部长助理、景德镇市省长。因此,宫殿装饰、陶瓷制品和建筑传说在书中多次出现。这些都镌刻着“念世”的深刻印记。在这方面,年希尧真的通过这本书给这个家庭带来了荣耀,让世界记住了他的家庭。

附言

年希尧苦心完成的《检验》一书图文并茂,科学且雕刻精美。书中的一些透视知识也被21世纪的学者列为研究课题。正如文章《简要分析》所说,“我认为所有欧洲人从古代传下来的作品,如丢勒、吉拉德·笛沙格、柏林和加斯帕尔·蒙日,都不逊色。许多内容比蓝色更能照亮你。”(《自然》卷十三)然而,瞿皋的《视察》并未广为流传。《苍海朱义》现有几套版本保存在英国皇家学院等地。

年希尧肖像(网络地图)

《视察》重印后的第三年(1739年),又累又病的年希尧病死了。1799年,法国数学家加斯帕尔·蒙日撰写并出版了一本关于画法几何的专著。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透视法和相关的画法几何知识,其内容比《检验》更全面。因此,加斯帕尔·蒙日被称为画法几何的创始人。

即便如此,“加斯帕尔·蒙日不是在年希尧去世时出生的。根据这些推论,《检验》可以被视为世界上早期画法几何的代表作品(也谈年希尧与中学数学月刊,2013年第5期)。以传世名作《域中人传》为名,年希尧无疑比他的弟弟年羹尧、妹妹年桂妃等同姓族人更值得关注。

———————————————————

[参考]

1.《从18世纪西方视角的交融与影响》一书,作者沈,载《自然科学史研究》第4卷,1985年版。

2.论文“评价”,刘一著,《自然杂志》,第10卷,第6期。

3.论文《也谈年希尧》,胡金斌、刘宏禄主编,《中学数学月刊》,201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