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植被》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植物学著作。由于历史悠久,这本书的作者和完成的确切日期还不确定。一般认为是西晋的韩吉(26306)写的。

韩吉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他是西晋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侄孙。从童年起,他就能写文章和赞美这个村庄。他以“厚”和“慎”为座右铭,不断督促自己进步,最终“升任学者,撤任医生”。

清代版《南方植被》(网络图)

一天,当时红农的女婿王翠建造了一座豪华住宅,并在客厅中厅悬挂了一幅道教圣人庄周的画像。为了庆祝晚宴,他请纪汉夫写一篇悼词。纪汉然欣然应允,展开纸和笔,挥走了。它的意思是:这样一个宏伟的房子画着一个可怜的庄子的形象,而非行动的老子和庄子被赋予了非人类,应该悬挂和不称赞。看到这个,所有的人都忍俊不禁。王翠也很惭愧,命令人们把庄周的画像拿下来。由此可见,韩吉智商高,情商低,这也使他容易得罪小人物。

韩吉的一生和葛洪有交集。(葛洪,是他用“肘后急救”的方法启发了涂有友开发青蒿素,在涂有友获得诺贝尔奖后,他再次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韩吉和葛洪在洛阳相遇。当韩吉被任命在广州的荆襄前线服役时,他需要他的得力助手。他想起了比自己小20多岁的文友葛洪,让葛洪去南方做准备。为了避免中原的混乱,葛洪答应了韩吉的要求,如期抵达广州。但是韩吉突然在襄阳被杀了。

俯瞰罗浮山(网络地图)

由于这一变化,葛洪回到了广州,隐居在罗浮山,炼丹,博览群书。他回到家乡一次,最后回到了粤东。81岁时,他终于到达了罗浮山。医学著作《于韩方》的作者长达一百卷,并将其精华提炼成三卷本《蜀备季芳》。还有一本杂书《抱朴子》,它总结了战国以来的炼丹术体系,并详细论述了世界的得失,试图把道家和儒家结合起来。在《抱朴子》的序言中,他讲述了自己结识韩吉的人生经历。

人们普遍认为《南草》是西晋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季任广州巡抚时所作。该书记载了广东、广西和越南的80种植物。其中有能让丈夫喜欢的鹤草,能生男孩的洋葱,以及只能通过爬梯子才能采摘的多年生茄子。有“一木八香”的花蜜树,300人坐在锯好的树干上吃饭,还有有空间行走的杉树、裘芸竹子等。它可以作为一艘船在一个区域载人。

根据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该书描述了它们的形态、生活环境、用途和产地等。这篇课文非常生动简洁。

高大的冷杉树(网络图)

该书首次记录了我国劳动人民对害虫的生物防治和区划。这本书介绍了当时在广东种植的柑橘有许多害虫,柑橘种植者通常知道用蚂蚁来控制它们。这只蚂蚁可以在树上筑巢,吃柑橘树上的害虫。因此,人们经常从野外抓到这只蚂蚁,作为职业卖给果园经理。利用天敌控制害虫的想法最早于1877年在西方的德国哈蒂出现,韩吉的记录远远领先于时代。

由于本书所描述的植被与当时岭南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一出版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首先,葛洪对这本书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他的医学著作《肘后备急方》以《南方植物与树木形态》记录了一些药用植物和树木应用范围的扩大。

195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南方植被》(网络图)的插图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根据《齐姚敏书》的宗旨和方向,撰写了该书。明代药理学家李时珍在他的名著《本草纲目》中描述了南方的植物,其中许多都注有“南方植物”的记载。清代乾隆年间,纪昀在编纂《四Ku全集》时,也将《南方植被》列入目录。到目前为止,一些地方志、花木专著或文艺书刊也引用了该书的内容。

这本书也传播到了国外。例如,德国植物学家比申德(1831901)在《中国植物学文献评论》中认为,《南方植物》是中国最早的植物学著作,是解决一些植物学问题的重要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