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星和木星之间,有一条2亿公里长的小行星带,那里聚集了数百万颗小行星。其中一颗小行星28242是由国家天文台在1999年发现的。2002年5月16日,经国际天文联合会和中国科学院批准,这颗小行星被命名为“明嘎图星”。小行星模型是由中国科学院提交给内蒙古正象白旗人民政府的。这一命名主要是为了后人纪念清初的蒙古科学家明嘎图。这是中国天文学史上第一次由少数民族科学家命名小行星,也是第一次由蒙古人命名小行星。

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网络图)

谁在明加图?为什么他的名字被用来命名小行星?他对中国乃至世界科学做出了什么重要贡献...要回答这些问题,不妨从他的家乡开始。

康熙培养的好学生

锡林郭勒盟是内蒙古三大盟之一,位于首都北京以北180多公里,也是察哈尔蒙古族居住的核心地区。正象白旗是锡林郭勒盟五大地区之一,也是察哈尔蒙古族元文化的发祥地。旗中央有一个地方叫察哈瑙镇,占地2000多公里。数百年来,察汗瑙镇的人们一直与畜牧业和平相处。

清初康熙年间,一个名叫明嘎图的男孩在察罕瑙镇出生。喝着浓浓的马奶,受宽容博大的察哈尔文化的影响,他成长为一个聪明勇敢的蒙古青年。

正象白中带白旗的察哈尔县哈达文化

1710年,在郑相柏的推荐下,18岁的明嘎图成为了朝廷御史的“正式学生”,学习天文学、历法和算术。除了他自己的努力,他有这样的机会主要是因为他遇到了一个好时代。

虽然清朝是满族人在马背上建立的王朝,但其统治者非常了解天文学、历法和其他自然学科的作用,并在独立之初建立了秦,招收来自满族、蒙古族和汉族的优秀学生。这些学生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叫做“官方学生”。康熙来的时候,经济和文化都很繁荣,天文和历法也很受重视。康熙皇帝不仅介绍了西方自然科学的知识,还亲自研究了天文学和算术。

秦,在命格图任职50余年(网络图)

据说,一个叫明嘎图的官员学生在秦田健学习很努力,成绩很好。他得到了康熙的认可和培养。1712年农历五月,康熙游览了热河避暑山庄(今河北承德市)。康熙告诉随行的明加图“要亲自问问题,如问弟子”。同学梅桐城(数学家的孙子)和何(监军何军熙的儿子)没有这样的荣誉。康熙的重视和鼓励,使明加图更加重视和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为科学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帝国卫士的好官员

1713年,明加图毕业了,他的身份从“正式学生”变成了皇家卫队宪法部的固定面孔。目前的宪法部门主要负责编纂历书和研究日月食。它为农业服务,是朝廷的主要科目之一。这五个五官是秦天的上司的中层。以上为监事薪酬、监事权利,以下为灵台郎、监事权利等。

从那以后,明加图在北京《卫报》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观察星空,写了50年的报道!

在任务观统治的早期,明加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将《宪法》的中文版翻译成满文和蒙古文,以便传播给两国人民。这份工作需要满语、蒙古语和汉语的扎实基础。翻译完成后,他协助秦天的监督者向法院提交了“当时的宪法”,并在批准后向全国发布。第二项主要任务是与郑监等一起向朝廷提交有关日月食等天文现象的观测报告,经批准后提交有关部门。从他的报告中逐年提拔的职称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秦官员的敬业精神。

康熙的“石淑贤”(网络图)复印件

法院看到了明加图的努力。1760年,明加图被正式提升为帝国卫士,并全权负责这项工作。根据当时的规定,秦天的上司原来是一个满族人和一个西方人。法院的特殊任命表明明加图50多年的帝国监督工作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和信任。

今年,明加图68岁了。

编纂历书的好榜样

据说,在秦田健任职期间,除了翻译《泰晤士报》和观察日月食之外,明加图在编纂天文学自然科学经典方面做得最多。

1720年,康熙提议编纂一部大型古籍《法律与历法的起源》。这本书由100卷三本书组成,即《历象考》、《数学本质》和《陆正毅》。42卷本《历象考》总结了明末清初天文历法的成就,主要采用了当时有一定影响的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天文体系。当然,《李想考成》的第一作者一定是明加图,他不仅精通天文学,还精通满文、蒙古文和中文。经过10年的努力,明加图终于完成了这本书的初稿,并和其他人一起修改了它。

《李翔考成》(网络图)复印件

1737年,明加图觉得《历象考释》所涉及的科学成果的时间跨度太小,于是又花了5年时间和同事们一起编写了10卷本的《历象考释》。这本书重点介绍了明朝中前期天文学和历法的成就,并首次在西方介绍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清代中后期的《万年书》和《泰晤士宪法》大多是在考订历法图像的基础上编纂的。正如清代藏书家周仲甫的《唐铮读书》一书所言:“(这本书)有着微妙而细致的意图,这是前人所没有想到的。”

此后,明加图组织太守相关官员在五台山(今呼和浩特)的照壁上刻制了一幅复杂的天文地图。这是现存唯一用蒙古语标注的天文地图。

内蒙古乌塔寺天文地图(部分,来自互联网)

与此同时,他写了一本关于天文学的专著《图像的检验》。这本以目录为基础的参考书最初是由《帝国卫报》的西方监督者郑、日尔曼·伊格勒提出并编辑的,明加图是该书的作者和编辑。《易象考成》32卷,300个星座,3083颗星,对清代中后期的天文历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命格图对中国近代天文学和历法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继续

18世纪中叶,随着国家的统一,康熙意识到地图的重要性,主持了几个全国性的测绘项目。宋明时期,传统的测绘方法以日影和极高为标准,精度稍差。随着西方科学的引入,康熙命令人们使用欧洲先进的测绘方法,并引入了经纬度的概念。这非常接近现代科学测绘方法。

作为秦的主要官员之一,命格图义不容辞地接受了实地考察的重任。他来到全国各地进行详细的测量和记录。通过这些努力,他不仅从西方获得了对先进科学知识的透彻理解,而且增加了他的知识。这为他晚年完成测绘专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象白旗政府前广场的明安像(网络图)

命格图在天文历法和地图绘制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数学知识。他深知数学是所有自然学科的基础,当代的科学发展离不开数学。因此,他挤出时间进行数学研究,重点是计算圆周率的无穷级数。正当他为没有无穷级数公式而苦恼的时候,法国传教士杜迪带来了西方先进的数学理论——三π的无穷级数公式。这让他突然觉得自己在寻找光明的未来。

为什么明加图对寻找圆周率的无穷级数公式感兴趣?他做过什么其他数学研究,写过什么数学专著?如果你想知道事情的结果,请听下一集。

[参考]

1.《明加图在秦50多年工作的历史回顾》,史钧主编,《内蒙古大学学报》,1963年。

2.论文《蒙古爱国科学家明嘎图》,萨罗拉著,《内蒙古统一战线研究》,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