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在同一天发表在美国医学杂志上。根据这篇文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和葛兰素史克公司的研究人员从埃博拉病毒中提取了一些基因,并将其植入人体细胞,最终制成疫苗。

经过动物试验后,研究人员于9月在马里兰州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临床中心开始了人体试验。第一批志愿者由20人组成,年龄在18至50岁之间。这些志愿者接种试验疫苗后,免疫系统中出现了埃博拉病毒抗体。同时,一些志愿者有抗病毒免疫细胞,也称为“T细胞”。这些细胞可以有效防止人体感染埃博拉病毒。研究还发现疫苗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只有两人因疫苗剂量过大而出现短暂发热。

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傅在26日的一份声明中说,志愿者体内抗体和免疫细胞的存在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他说,将来研究人员将在美国和西非国家进一步测试疫苗的安全性。

尽管这种疫苗目前已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但研究表明,人类免疫系统需要大剂量的疫苗来产生足够的抗体,这意味着这种疫苗的生产不能满足短期的需求。

白宫26日发表声明,祝贺国家卫生研究院团队在疫苗开发方面取得“里程碑式”进展。声明还说,美国总统奥巴马将于12月2日访问国家卫生研究院总部,希望敦促国会尽快批准应对埃博拉的预算申请。

开发埃博拉疫苗有什么困难?

埃博拉病毒属于生物安全四级病原体。世界上没有多少国家和地区拥有这种水平的实验室。因此,很难开展研究,因此人们对埃博拉了解不够。常见的疫苗策略包括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这两种疫苗都不适用于埃博拉病毒。一旦减毒活疫苗的病毒毒力恢复,后果将不堪设想。灭活疫苗更不受欢迎,因为这种疫苗的生产首先需要大量的埃博拉病毒。生产如此多的病毒需要一个与四级病毒具有同等生物安全水平的工厂,而培育如此大量的埃博拉病毒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