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在英国杂志《自然医学》上报道说,这种疫苗的单次注射可以为恒河猴提供“短期完全保护和长期部分保护”,防止埃博拉病毒感染。然而,接受补充注射的动物将具有“持久”的免疫力。

8月28日,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宣布,在猴子身上取得良好结果后,将于9月初开始在人类身上测试该疫苗。

这些早期测试的结果预计将于2014年底公布。

该研究的作者表示,如果测试通过,“这种疫苗将为高危弱势群体和其他可能在病毒爆发期间因职业原因而被感染的群体带来好处。”

他们声称,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在扎伊尔展示对埃博拉病毒具有“持久保护”的疫苗。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的扎伊尔,有3685人感染埃博拉病毒,其中1841人已经死亡。

由NIAID疫苗研究中心的南希·苏利文领导的团队开发了这种疫苗。他们开发了一种叫做ChAd3的黑猩猩病毒。

研究人员将这种病毒用作载体,将埃博拉病毒的DNA片段送入人体细胞。

这种遗传物质没有传染性,但它能刺激疫苗接种者的细胞识别埃博拉病毒,并对其产生免疫反应。这种载体病毒属于腺病毒家族。这些病毒会导致感冒、腹泻或膀胱感染,但不会在接种疫苗的体内复制。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给一些猴子注射不同剂量的ChAd3疫苗,然后给它们注射埃博拉病毒。一些猴子也接受了补充疫苗注射。

研究人员称,四只接受单一注射的猴子在5周后对埃博拉病毒有免疫力。随着时间的推移,疫苗的保护力正在减弱。到10个月时,只有两只猴子仍然免疫。

该小组说,所有4只接受了首次注射和8周后补充注射的猴子在首次注射后10个月仍然免疫。

根据艾菲9月7日的报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科学家7日在英国《自然医学》月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指出埃博拉病毒的实验疫苗已经成功地对灵长类动物产生了10个月的免疫效果,这是迄今为止最长的免疫期。

在此之前,一些测试有4到5周的免疫期。然而,根据过去的研究结果,埃博拉疫苗已经被批准用于人体试验。

在研究员南希·苏利文的带领下,该小组在实验开始时用黑猩猩腺病毒3型作为载体给灵长类动物注射了疫苗。八周后,研究小组用MVA痘苗病毒作为载体注射了疫苗。

研究小组之所以使用黑猩猩腺病毒作为埃博拉病毒疫苗的载体,是因为许多人已经感染了人类腺病毒并产生了抗体,因此他们的免疫系统很可能会中和人类腺病毒的感染。

研究小组发现混合疫苗迄今为止取得了最好的结果。科学家认为,这种疫苗将有助于遏制埃博拉病毒在西非的传播。

与此同时,埃博拉病毒疫苗的首次人体试验已经开始,年龄在18岁至50岁之间的20多名健康志愿者接受了该疫苗。据报道,从人体试验中获得了令人鼓舞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