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梁珂、阎川《观察家报》记者吴昊

中国太空探索的步伐越来越快,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承担的发射任务越来越密集。3月31日,记者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获悉,该中心即将迎来龙3A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00次飞行。

网站:

各种维护塔的设备和设施将在一夜之间恢复。

3月31日23: 51,长征3b号从地面升起,成功地将天林2,01送入预定轨道。西昌站塔琴子站平台的操作员尚萌和他的队友们很快来到2号发射塔,那里的温度仍然很高,发射后恢复检查。

尚萌的塔琴团队管理和维护西昌发射场的两座塔。在塔上,他们仔细检查各平台操作箱、各段液压管路和各机械部件的情况,并在确保设备安全的情况下,迅速进行塔的修复工作。与此同时,他们铺设了安全网,并安装了安全绳,为其他系统人员在几个小时后恢复工作提供了前提条件。

“像这样一夜之间恢复和维护塔内的各种设备和设施是正常的。”此时,已经是凌晨,但它仍在努力工作,“如果下次发射的火箭型号有变化,发射后恢复和调整将更加困难,工作量也将更大。”

背后:

用科技创新保证多任务并行推进

去年,西昌发射场共执行了17次发射任务,创历史新高。多个任务并行执行,两个站交替发射。长征2C、长征4C、长征3B等多种运载火箭相继被替换,对发射场设备设施的可靠性和发射后的恢复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科技创新是我们不断突破高密度发射连胜纪录的保证。”中心主任张指出了关键。

“全体注意!重新进入程序,我们将进行模拟发射演习。这次模拟飞行数据将包含大量异常数据。每个系统都会注意观察,及时分析异常数据,并立即上报!”发布命令的指挥官小峰是中央技术部综合技术办公室主任。该中心每次成功的太空发射的结论都来自于这个团队。

“太空发射的快速步伐迫使我们不断加强飞行数据规则的挖掘和快速评估技术的自主创新。目前,我们的评估结果已经从15分钟缩短到不到10分钟。”冯晓表示,他们已经独立开发了一套完整的评估系统,从人工评估到适合各种类型任务的人机交互解释评估。通过对成千上万个遥测数据的实时分析,他们可以掌握火箭的飞行状态,并通过对卫星轨道数据的分析,可以快速评估太空发射的成败。特别是通过分析异常数据的线索,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以提高后续火箭的可靠性和成功率。

期望:

中国太空探索的步伐越来越快。

“我们现在可以实现一键跟踪,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火箭跟踪和测量工作……”在该中心的西昌天文台,干涉仪设备组组长刘建斌对该中心的新技术感到非常自豪。

两年前,该设备需要至少九个人来执行火箭跟踪和测量任务。监控站、伺服站、接收站和辅助站都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根据设备的工作特点,需要提前将天线转到预定角度,接收到火箭信号后,由岗位人员切换到自跟踪模式。是否满足自跟踪条件,跟踪是否正常,只能由人来判断,很大程度上存在误操作的风险。"最复杂的部分是控制策略的确定."回想起项目开始时的困难,刘建斌感触很深。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前100次发射历时37年,第二次发射历时7年,第三次发射历时4年多一点。今天,一个人可以完成火箭跟踪调查,这也反映了中国航天飞行的快速和稳定的步伐。

"确定控制策略就是把文字转换成计算机语言,把人工操作转换成自动控制."为了验证单触跟踪的可靠性,刘建斌和他的同事开发了一个“数据回放”系统,将每个实战任务保存的数据转发给管理机,模拟实战任务状态进行联合测试。

周,去年刚参加工作,已经成为一个雷达队的“编程专家”。他编译的自动指数测试系统将最初的八步操作简化为一键操作,将时间缩短了近三分之二。

现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即将迎来龙3A系列运载火箭的第100次飞行。中国太空探索的步伐越来越快,人们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为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董在会上说:“在建设一流航天发射场和航天强国的道路上阔步前进,把一个完美的答案交给祖国和人民。”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