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20时,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大约603秒后,有效载荷组件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近地点为200公里、远地点为394公里的椭圆形轨道。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发射第一次取得了圆满成功。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郑永春老师对长征七号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的首次试飞任务作了深入的讲解。

第一点:海南文昌发射场的优势

长征7号火箭是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首次发射。海南文昌发射场也是中国的第四个发射场。前三个分别位于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和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海南文昌发射场有三大优势。一个是在海上火箭的直径可以更大。第二个是靠近赤道和低纬度,所以它可以节省燃料和运输更多的货物。三是射击角度方向在南海上空,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2016年5月14日,王源21号运载火箭驶入海南省文昌市清澜港。

该火箭由天津高新技术开发区研发、生产、组装,然后从黄海南部和东海经海路运输到南海,最后到达海南文昌发射场。以前它不需要受铁路和公路运输隧道直径的影响。

最突出的是这个集装箱有自己的空调。

第二点: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特点

长征七号火箭是我国载人航天实验室建设阶段的主要火箭。它也是未来将承担我国80%发射任务的主要火箭。这是一枚中型火箭,低地球轨道运载能力为13.5吨,大大提高了运载能力。

这种新型火箭采用了一些新的开发工艺,特别是一种新型液氧煤油发动机,它利用煤油和液氧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与以前的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燃料相比,这种新型火箭更环保,燃料成本更低。

老一代长征系列火箭使用了大量剧毒的肼氮四氧化物燃料。可以看到滚滚红烟中的四氧化二氮,它不仅毒性很强,还是臭氧层的破坏者。

这是一个垂直组装,垂直测试和垂直运输的“三垂直”火箭。

组装和测试可以在组装车间完成,组装和测试可以通过移动转移平台移动到发射塔架上,不需要在发射塔架上进行组装和测试工作,大大节省了发射前的测试时间,占用发射台的时间更短,有利于进行高密度发射。

工厂装配

提升负载

纵向转移

也就是说,多次发射任务之间的时间可以缩短,同一发射站可以发射更多次,这也是长征七号火箭的一大特点。

第三点:东风着陆场回收试验

火箭搭载的多用途航天器将缩短飞行时间约20小时,然后与末级分离,并将于今天下午以弹道模式返回东风着陆点。

多功能宇宙飞船的缩小返回舱是长征7号首次飞行时携带的载荷之一。它的总质量约为2600公斤,高度约为2.3米,最大外径为2.6米。它采用返回舱和过渡段的两室结构。

试验的主要目的是,首先获得再入过程中返回舱的气动力和气动热特性参数,为评估再入控制和热防护设计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二是验证返回舱结构再利用设计的正确性,验证和评估神舟飞船返回产品的再利用性能。三是通过飞行试验验证新金属材料的结构制造工艺和性能,为后续推广应用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