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一上学期语文

《11 《论语》十二章》字词积累

文言现象

1. 通假字

①不亦乎?(同“悦”,愉快)

②吾十五而志于学(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 古今异义

①有自远方来(古义:志同道合的人 今义:朋友)

②不亦乎(古义:指有才德的人 今义:指人格高尚的人)

③饭食,饮水(古义:粗糙 今义:疏通,疏散)

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是两个词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3. 一词多义

①而

时习之(连词,表顺承,可译为“然后”“之后”)

不思则罔(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

博学笃志(连词,表并列)

②知

而不愠(动词,了解)

温故而新(动词,得到、懂得)

③为

人谋而不忠乎(介词,替)

可以师矣(动词,做,担任)

④其

人不堪忧(代词,那样的)

善者而从之(代词,他的)

4. 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学而习之(按时)

②吾三省吾身(每天)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好之者不如之者(以……为快乐)

(3)形容词作名词:温而知(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4)动词作名词: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5. 文言句式

(1)省略句:

①人不知而不愠(动词“知”后面省略宾语“之”)

②可以为师矣(介词“以”后面省略宾语“之”)

③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2)判断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也”,表判断)

(3)倒装句:贤哉,回也(谓语前置,应为“回也,贤哉”)

11 《论语》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