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

慰问

今天,小豆豆生平第一次去有很多伤兵的医院,慰问在战争中受伤的士兵。一起去的共有大约三十名小学生,分别从不同的小学来的,小豆豆都不认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好像是根据国家的命令,小学中逐渐开始了一项活动,那就是从每所小学选出两三个小学生,像巴学园这样人数少的学校就选出一个小学生做代表,组成一个三十人左右的队伍, 由某所学校的老师带领着,到住有伤兵的医院去慰问。今天,是小豆豆代表巴学园去的。带队的女老师戴着眼镜,瘦瘦的,不知道是哪个学校的。老师带着小学生们来到医院的病房里。病房里大约有十五名士兵,他们穿着白色的睡衣,有的躺在床上,有的坐起来迎接孩子们。小豆豆本来非常担心,不知道受了伤的人会是什么样子,但看到他们都笑着,挥着手,看上去很精神,也就放心了。不过,有人头上还缠着绷带。女老师让孩子们站到病房的中间,先对士兵们说:

“我们来看望各位……”

老师说了问候的话,大家也鞠了躬。然后,老师接着说:

“今天是五月五号,是男孩节,我们唱一首《鲤鱼旗之歌》①吧!”说着,老师迅速地把手高高举起,像指挥家一样对孩子们说:

“准备好了吗?预备一唱!”

老师精神饱满地指挥,手向下挥去。素不相识的孩子们一起大声唱了起来:

“屋瓦的波浪,云彩的波浪……”

可是,小豆豆却不会唱,因为在巴学园,孩子们从来没有学过这首歌。这时候,小豆豆看到一位样子很和气的士兵正端坐在床上,就亲呢地坐到他的床边,一边想“这可怎么办呢”,一边听大家唱歌。

“屋瓦的波浪……”唱完之后,女老师又朗声地说:

“下一首歌,我们来唱《偶人节》②。”

除了小豆豆,孩子们都口齿清楚地唱道:

“点上灯吧,纸罩着蜡烛……”

小豆豆只能沉默着。

大家唱完之后,士兵们鼓掌表示感谢。女老师微笑了一下,接着说:

“下面,大家唱一首《马母子》。都打起精神来,好,预备一唱!”

说着,老师开始指挥。

这一首歌,小豆豆仍然不会唱。大家唱完《马母子》之后,小豆豆坐的这张床上的士兵,摸了摸小豆豆的头,说:

“你不会唱歌啊。”

小豆豆觉得非常歉疚。自己明明是来慰问受伤的人的,却一首歌也不会唱!于是,小豆豆从床边站起来,鼓起勇气说:

“那么,我唱一首我会的歌。”

女老师看到出现了和预定的安排不一致的情况,问:“什么?”不过,她看到小豆豆已经深吸了一口气准备唱歌,就默不作声地听了下去。

小豆豆心想,既然自己是作为巴学园的代表来的,那就应当唱巴学园最有名的歌。于是,她深吸了一口气,大声唱道:

“好一好一嚼——啊,把吃的东西……”

周围的孩子们笑了起来,有的孩子还问旁边人:

“这是什么歌?这是什么歌?”

女老师不知道该怎样指挥,手停在了半空中。小豆豆觉得很不好意思,但还是努力地唱下去:

“嚼啊,嚼啊,嚼啊,嚼啊,把吃的东西……”

唱完之后,小豆豆鞠了一个躬。当她抬起头来的时候,小豆豆看到那位士兵的眼睛里溢出了泪水。小豆豆非常吃惊,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那位看起来比爸爸还要大几岁的士兵,摸着小豆的头,说:

“谢谢,谢谢。”

士兵抚摸着小豆豆的头,眼中的泪水却止不住地流下来。这时候,女老师为了调节气氛,用明快的声音说:

“好啦,下面送上我们的礼物——朗读作文!”

孩子们开始一个接一个地朗读自己的作文。豆豆看看那位士兵,他的眼睛和鼻子还红红的,却笑了起来。小豆豆也笑了,心想:“太好了,他笑了!”

士兵为什么流泪呢?只有那位士兵自己才知道。也许,他也有一个和小豆豆一样的孩子,留在家乡;也许,看到小豆豆拼命地努力唱歌,觉得天真无邪,非常可爱;也许,根据他在战场上的体验(马上就要没东西可吃了,孩子们却还在唱着“好好嚼啊”),觉得孩子们非常可怜……而且,也许这位军人已经预见到了,等待孩子们的,将会是多么可怕的命运。

正在朗读着作文的孩子们并不知道,在他们浑然不觉之中,太平洋战争早已爆发了。


注释:

①在日本,五月五日是男孩节。这一天,有男孩的人家通常要挂起用布或者纸做的鲤鱼旗,以示庆祝。

②三月三日是女孩节,也称为偶人节。这一天,有女孩的人家在家里搭设坛架,陈列偶人。

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