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

甲赴宴饮酒,遂由有驾照的乙代驾其车,乙违章撞伤丙。交管部门认定乙负全责。以下假定情形中对丙的赔偿责任,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A
如乙是与甲一同赴宴的好友,乙不承担赔偿责任
B
如乙是代驾公司派出的驾驶员,该公司应承担赔偿责任
C
如乙是酒店雇佣的为饮酒客人提供代驾服务的驾驶员,乙不承担赔偿责任
D
如乙是出租车公司驾驶员,公司明文禁止代驾,乙为获高额报酬而代驾,乙应承担赔偿责任

题目答案

BC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多选题

甲向某银行贷款,甲、乙和银行三方签订抵押协议,由乙提供房产抵押担保。乙把房本交给银行, 因登记部门原因导致银行无法办理抵押物登记。乙向登记部门申请挂失房本后换得新房本, 将房屋卖给知情的丙并办理了过户手续。甲届期未还款,关于贷款、房屋抵押和买卖,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
乙应向银行承担违约责任
B
丙应代为向银行还款
C
如丙代为向银行还款,可向甲主张相应款项
D
因登记部门原因未办理抵押登记,但银行占有房本,故取得抵押权

题目答案

AC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多选题

甲对乙享有 2006 年 8 月 10 日到期的六万元债权,到期后乙无力清偿。乙对丙享有五万元债权, 清偿期已届满七个月, 但乙未对丙采取法律措施。乙对丁还享有五万元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后乙去世,无其它遗产,遗嘱中将上述十万元的债权赠与戊。对此,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甲可向法院请求撤销乙的遗赠
B
在乙去世前,甲可直接向法院请求丙向自己清偿
C
在乙去世前,甲可直接向法院请求丁向自己清偿
D
如甲行使代位权胜诉,行使代位权的诉讼费用和其他费用都应该从乙财产中支付

题目答案

AB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单选题

公民在意外事故中下落不明.依照法律的规定 .计算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的期间应当日()起算。

A
事故发生之日
B
事故发生之次日
C
确知甲失踪之日
D
向法院申请之日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多选题

下列关于赠与合同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
赠与合同是有名合同
B
赠与合同是单务合同
C
赠与合同是诺成合同
D
赠与合同是不要式合同

题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多选题

关于乙公司要求担保人承担责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乙公司不得向丙公司和李某一并提起诉讼
B
李某对乙公司享有先诉抗辩权
C
乙公司应先向张某主张实现抵押权
D
乙公司可以选择向张某主张实现抵押权或者向李某主张保证责任

题目答案

BD

答案解析

A选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六十六条规定,因保证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债权人向保证人和被保证人一并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当将保证人和被保证人列为共同被告。保证合同约定为一般保证,债权人仅起诉保证人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被保证人作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债权人仅起诉被保证人的,可以只列被保证人为被告。因此,乙公司可以向丙公司和李某一并提起诉讼。A项错误。

B选项,《担保法》第十七条第一款和第二款规定,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为一般保证。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因此,李某为一般保证人,其享有先诉抗辩权。B项正确。

C、D选项,《物权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被担保的债权既有物的担保又有人的担保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债权人应当按照约定实现债权;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债务人自己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应当先就该物的担保实现债权;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可以就物的担保实现债权,也可以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提供担保的第三人承担担保责任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本题债权人与债务人并未约定实现债权的方式,因此乙公司可以选择向张某主张实现抵押权或者向李某主张保证责任。C项错误,D项正确。

多选题

支付赔偿金的条件是

A
有违约事实
B
违约方有过错
C
违约方给对方造成损失
D
没有规定违约金或违约金不足弥补损失

题目答案

CD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多选题

下列情形中,属于无效合同的是

A
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签订的合同
B
当事人双方协商同决解除的合同
C
当事人一方不能履行义务的合同
D
采用协迫、欺诈手段签订的合同

题目答案

AD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单选题

有关组织指定监护人后, 被指定人不服的, 应当在接到通知的次日起()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起诉的,按变更监护关系处理。

A
30日
B
1个月
C
15日
D
10日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单选题

下列哪一选项属于所有权的继受取得

A
甲通过遗嘱继承其兄房屋一间
B
乙的3万元存款得利息1000元
C
丙购来木材后制成椅子一把
D
丁拾得他人搬家时丢弃的旧电扇一台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A选项考查继受所得,是指基于他人的既存的权利而取得物权,包括(1)移转的继受取得,即就他人的物权依现状而取得,如通过买卖、继承而取得物权;(2)创设的继受取得,即在他人的物上设立用益物权或者担保物权。由此可知,A项属于移转的继受取得,符合题意,应选。

BCD选项,物权的原始取得是指非依他人既存的权利而取得物权,主要包括:(1)添附;(2)先占;(3)善意取得;(4)收取孳息;(5)合法建造房屋;(7)生产(8)没收、征收。B项属于孳息,C项属于添附,D项属于先占,均属于原始所得,不符合题意。

多选题

下列法人中,属于中国法人的有()。

A
中国国有企业在国外设立的公司
B
在我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资企业
C
在我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作企业
D
外商在我国境内设立的独资公司
E
依我国法律成立的其他企业法人

题目答案

BCDE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单选题

甲持西瓜刀冲入某银行储蓄所,将刀架在储蓄所保安乙的脖子上,喝令储蓄所职员丙交出现金1万元。见丙故意拖延时间,甲便在乙的脖子上划了一刀。刚取出5万元现金的储户丁看见乙血流不止,于心不忍,就拿出1万元扔给甲,甲得款后迅速逃离。对甲的犯罪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抢劫罪(未遂)
B
抢劫罪(既遂)
C
绑架罪
D
敲诈勒索罪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AB选项。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本题中,甲的行为是以暴力、胁迫的方法喝令储蓄所职员丙交出现金,挟持保安乙以压制其反抗,其行为构成了抢劫罪。但抢劫罪既遂的认定,要求行为人以暴力、胁迫等强制手段压制被害人的反抗与夺取财产之间必须具有因果关系,而本题中甲取得财产是基于储户丁的怜悯,因而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甲的行为成立抢劫罪未遂,至于取得的5万元不影响未遂的成立。A正确,B错误。

C选项考察绑架罪。绑架罪中绑架所要挟的人与劫财行为指向的对象一般不具有同一性,而抢劫则具有同一性。另外绑架罪一般不可能是当场获取财物,而抢劫只能是当场取得财物。本题中,乙和丙都是储蓄所的职工,甲挟持乙要求丙交出现金,实际上针对的是储蓄所本身,而不是向被绑架者以外的第三人索要财物,同时,甲的暴力行为与取得财物的行为具有当场性,因此甲行为不符合绑架罪的构成要件,C项错误。

D项考察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罪具有几个特定:从威胁的方式看,而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可以当面发出,也可以通过书信、电话或第三者转达;从实现威胁的时间看,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则一般表现为,如不答应要求将在以后某个时间实现威胁的内容;从威胁的内容看,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内容则比较广泛,包括对人身的加害行为或者毁坏财物、名誉等;从非法取得财物的时间看,敲诈勒索则可以在当场,也可以在事后取得。可知,甲的行为不符合敲诈勒索罪的构成要件,D项错误。

单选题

被宣告死亡的人,其死亡时间为()。

A
其音讯消失之日
B
下落不明迭法定期间之次日
C
其音讯消失之次日
D
判决宣告之日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单选题

小刘从小就显示出很高的文学天赋,九岁时写了小说《隐形翅膀》,并将该小说的网络传播权转让给某网站。小刘的父母反对该转让行为。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
小刘父母享有该小说的著作权,因为小刘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B
小刘及其父母均不享有著作权,因为该小说未发表
C
小刘对该小说享有著作权,但网络传播权转让合同无效
D
小刘对该小说享有著作权,网络传播权转让合同有效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多选题

经济合同的变更和解除,是指在经济合同没有履行或没有完全履行之前,( )对经济合同的某些条款进行修改、删除、补充;或解除双方由合同所确定的经济法律关系,终止履行经济合同。

A
由一方当事人提出,经双方当事人协商同意
B
由双方当事人提出,经双方当事人协商同意
C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
D
按法律规定

题目答案

ABD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单选题

在我国民法中 .监护制度适用于()。

A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B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C
未成年人
D
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单选题

确认精神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要经()申请,由人民法院依法认定。

A
利害关系人
B
监护人
C
医院
D
公安机关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单选题

下列关于法人民事行为能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与其民事权利能力的范围一致
B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与其民事权利能力享有的时间一致
C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不受法人的经营范围限制
D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通过法人机关或代表人实现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多选题

唐某有甲、乙、丙成年子女三人,于2002 年收养了孤儿丁,但未办理收养登记。甲生活条件较好但未对唐某尽赡养义务,乙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丙长期和甲共同生活。2004 年 5 月唐某死亡,因分配遗产发生纠纷。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
甲应当不分或者少分遗产
B
乙应当多分遗产
C
丙可以多分遗产
D
丁可以分得适当的遗产

题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