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喜欢·70 浏览
选择填空

女性,30岁,2个月来无痛性颈部淋巴结肿大,间断发热38℃以上3个月。查体:双侧颈部各触及1个2cm×1cm大小淋巴结,脾肋下4cm。如果颈部淋巴结病理为:纤维化伴局灶性坏死,浸润细胞呈多形性,并伴血管增生和纤维化,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与较多的R-S细胞混同存在,最可能的病理诊断是( )

A、混合细胞型HD

B、淋巴细胞为主型HD

C、淋巴细胞消减型HD

D、结节硬化型HD

E、免疫母细胞淋巴瘤

如果其他检查均正常,最可能的临床分期为( )

A、ⅠB

B、ⅡA

C、ⅢA

D、ⅢB

E、ⅣB

患者首选的治疗为( )

A、脾切除

B、放射治疗

C、化疗

D、颈部淋巴结切除

E、免疫抑制剂治疗

若行化疗,首选最佳方案为( )

A、MOPP方案

B、VP方案

C、CHOP方案

D、MP方案

E、DA方案

题目答案

ADCA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举一反三
选择填空

患者女性,2岁,因“支气管肺炎”来诊。给予青霉素治疗效果不佳,换用头孢哌酮钠7.5 g,加入5%葡萄糖150 ml静脉滴注,连用3日后发现患者排柏油样便,每日4~5次,量中等。粪隐血试验(++++),面色苍白。血红蛋白由95 g/L降至70 g/L,立即停用头孢哌酮钠。加用止血药、维生素K、卡洛磺钠及氨甲苯酸4日,出血停止,粪隐血试验阴性。静脉用药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A、变态反应

B、过敏性休克

C、消化道反应

D、神经反应

E、局部组织渗漏

F、发红、恶心呕吐、水疱、坏死等

头孢哌酮钠的不良反应有

A、皮疹

B、腹泻、腹痛

C、暂时性血清氨基转移酶降低

D、尿素氮或血肌酐升高

E、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F、出血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掌握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证、禁忌证

B、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敏试验结果、药物作用特点、患者病情综合考虑用药

C、掌握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指征

D、首选静脉给药

E、密切观察用药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F、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定

G、掌握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指征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有

A、菌群失调

B、变态反应

C、胃肠道反应

D、肝毒性

E、软骨毒性

F、肾损害

G、耳毒性

题目答案

ABCDEFABCDFABCEFGABCDF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选择填空

患者女性,58岁,因“食欲缺乏、腹部不适1周,咳嗽5日;双下肺炎、双侧胸腔积液、淋巴结肿大原因待查、原发性高血压(1级中危)、精神分裂症”来诊。诊断:①肺炎;②转移性低分化腺癌并多发淋巴结转移。入院第5日患者因自服过量多塞平片,呼吸、心搏骤停,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锁骨下静脉穿刺、持续导尿及硫酸依替米星预防感染;同时给予肠内营养对症支持治疗。第11日患者脱机,但出现持续发热,最高体温39.2 ℃,双下肺可闻及湿啰音,经验选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0.5 g,每8小时1次,静脉滴注”抗感染治疗。第16日尿液培养出奇异变形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第18日患者仍发热,体温38 ℃以上,加用万古霉素0.5 g,每8小时1次,静脉滴注。第21日2次痰培养见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敏感。第23日患者体温无下降,停用亚胺培南后仍然持续发热,体温38 ℃以上。第27日停用万古霉素,换用利奈唑胺0.6 g,每12小时1次,静脉滴注。第28日患者仍发热,体温在39 ℃以上,痰培养见光滑球拟酵母菌,对氟胞嘧啶敏感,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均耐药。根据痰培养结果,结合患者病史和症状,加用卡泊芬净50 mg抗真菌治疗,每日1次,静脉滴注。第32日患者仍发热,行纤维支气管镜保护毛刷刷检。第35日痰培养见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敏感;保护性毛刷刷检见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敏感。遂静脉滴注头孢哌酮舒巴坦3 g,每8小时1次及左氧氟沙星0.5 g,每日1次,联合抗感染治疗4日,患者体温下降至37 ℃以下,继续应用10余日,病情稳定出院。出院诊断: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②转移性低分化腺癌并多发淋巴结转移。该患者最后一次细菌培养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选择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4日,体温明显下降,说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其天然耐药的药物是

A、头孢哌酮舒巴坦

B、多西环素

C、左氧氟沙星

D、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E、万古霉素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高危因素不包括

A、老年人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10年

B、接受机械通气的年轻患者

C、小儿罹患流行性感冒

D、粒细胞缺乏患者行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期间

E、糖尿病足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治疗1个月以上

该患者应用万古霉素9日,最不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是

A、耳毒性

B、肾毒性

C、肝损伤

D、过敏反应

E、粒细胞减少

该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肺部混合感染,最可能的责任致病菌是

A、奇异变形杆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光滑念珠菌

D、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E、阴沟肠杆菌

该患者接受左氧氟沙星治疗期间不可能出现的症状是

A、失眠、头痛、头晕

B、震颤、麻木感

C、视力下降、耳鸣

D、幻觉、嗜睡、精神错乱

E、血肌酐及尿素氮降低

关于该患者应用卡泊芬净抗真菌治疗,叙述错误的是

A、加用卡泊芬净后,患者体温仍未见下降,提示不存在真菌感染

B、配制后应立即使用

C、属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

D、应在1小时内经静脉缓慢滴注

E、首日给予70 mg负荷剂量,之后给予每日50 mg维持剂量

题目答案

DCCDEA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选择填空

患者男性,42岁。因“慢性腹泻3年”来诊。患者每日排便5~6次,常带少量脓血,粪便培养阴性。纤维结肠镜见乙状结肠、直肠黏膜充血,少数散在浅溃疡。最可能的诊断为

A、大肠癌

B、肠痉挛

C、肠结核

D、溃疡性结肠炎

E、克罗恩病

首选治疗药物是

A、诺氟沙星(氟哌酸)

B、柳氮磺吡啶

C、甲硝唑

D、匹维溴铵

E、乳酸杆菌制剂

题目答案

DB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选择填空

药物经济学是指应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药物治疗方案的经济性进行评价。药物经济学研究结果可以:帮助临床医护人员

A、优化治疗方案

B、掌握疾病谱的变化规律

C、提高诊断水平

D、改进工作态度

E、提高敬业精神

为政府管理部门

A、制定各项政策提供依据

B、各项工作提供指导

C、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依据

D、打击假劣药品提供帮助

E、各项决策提供依据

协助社会医疗保险机构

A、优化治疗方案

B、制定合理的报销制度

C、制定基本药物目录

D、制定医院协定处方集

E、定期遴选非处方药

指导患者或其家属

A、选择价格最低的治疗方案

B、选择价格最低的药品

C、选择最安全的治疗方案

D、选择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E、选择最经济的治疗方案

作为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的

A、营销手段

B、新药研究开发手段

C、生产手段

D、营销目标

E、生产目标

题目答案

ACBEA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选择填空

50岁,女性,右手掌皮肤干燥脱屑2年,同时有大拇指、食指甲增 厚、变脆,甲下碎屑堆积。最合适的实验室检查是

A、斑贴试验

B、真菌镜检

C、皮内试验

D、Wood灯检查

E、组织病理

下列药物最有效的是

A、抗真菌药物

B、炉甘石洗剂

C、抗菌素软膏

D、止痒剂

E、角质促成剂

题目答案

BA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选择填空

患者女,30岁,头皮鳞屑性斑1年,瘙痒。体检:头顶部掉发的鳞屑性斑,可见毛发鞘,除考虑石棉状糠疹外。首选的辅助检查手段为

A、真菌检查

B、wood灯

C、血清梅毒学检查

D、病理诊断

E、以上均不是

最重要排出的诊断是

A、白癣

B、头皮银屑病

C、脂溢性皮炎

D、梅毒

E、白色糠疹

题目答案

AA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选择填空

患者女性,20岁,反复发生双下肢红斑,浅表小结节、紫癜与溃疡3周,对称性分布,伴阵发性腹痛。临床诊断首先考虑

A、多形红斑

B、结节性红斑

C、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D、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

E、外科急腹症

对诊断有帮助的实验室检查发现是

A、血沉快,血清总补体降低

B、白细胞减少

C、淋巴细胞百分比增高

D、血红蛋白增高

E、嗜碱性细胞增高

题目答案

CA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选择填空

患者女性,48岁。因“面、颈部及双手丘疹伴痒8年,复发加重3个月”就诊。患者分别于2001年6月和2003年5月两次类似发病住院。外用激素药物和口服维生素C等后逐渐好转。本次入院前3个月自手背和面部起疹,逐渐泛发至双手臂及背部,瘙痒明显。自发病以来患者烦躁不安,睡眠差,食欲可,无发热。皮肤科检查:面部、双手背可见大片状红斑块,部分肥厚、苔藓化,较多抓痕。背部及双上肢散在米粒大小红色丘疹。本病的发病机制一般认为属于

A、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

B、细菌疹

C、结缔组织病

D、皮肤急性日光损伤性反应

E、迟发型变态反应

最可能的诊断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异位性皮炎

C、多形红斑型药疹

D、多形性日光疹

E、日光性皮炎

题目答案

ED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选择填空

患者以"晨起无明显诱因突然右耳听力下降5天伴眩晕感"收入院。患者纯音测听示右耳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左耳听力正常。本病最可能诊断是

A、特发性突聋

B、梅尼埃病

C、迷路炎

D、迷路卒中

E、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患者MRI示桥小脑角正常,本病的可能病因之一为

A、病毒感染

B、内淋巴循环障碍

C、颅内肿瘤

D、遗传因素

E、变态反应

下列有关本病的治疗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糖皮质激素治疗

B、扩血管治疗

C、高压氧舱治疗

D、抗生素治疗

E、抗病毒治疗

患者前庭功能检查示右侧前庭功能低下,关于本病的预后描述中,准确的是

A、患耳听力能完全恢复正常水平

B、眩晕感常会反复发作

C、眩晕感会持续存在

D、患耳听力可部分或完全恢复发病前水平

E、患者预后一定较没有前庭功能低下的患者差

下列选项中符合特发性突聋的诊断标准的为

A、发病前有感冒病史

B、一侧耳听力逐渐下降

C、纯音测听示传导性耳聋

D、患者能提供发病的具体时间和情形

E、发病前出现有长期耳鸣等前驱症状

下列关于特发性突聋预后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多数患者不能获得完全恢复

B、伴有眩晕症状的患者预后一般较没有眩晕症状的患者差

C、及时治疗一定会获得良好预后

D、预后和多种因素有关

E、本病有自愈倾向

下列检查项目中,不是特发性突聋患者必须的是

A、纯音测听

B、声导抗检查

C、桥小脑角MRI

D、前庭功能检查

E、ABR

题目答案

AADDDCD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选择填空

患者,男,65岁,左耳持续流脓10余年,脓液量多,为黄色黏脓,伴有恶臭,最近1周流脓量减少,但出现左侧头部剧痛,夜间加重,伴有寒战、高热、恶心、呕吐、消瘦、贫血、面色苍白、脉快、呼吸急促、全身无力。检查见外耳道黄色黏脓,恶臭,鼓膜松弛部穿孔,有痂皮覆盖。可能的诊断是

A、中耳肿瘤

B、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胆脂瘤形成

C、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耳源性脑脓肿

D、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

E、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硬脑膜外脓肿

F、颅内肿瘤

若合并对侧肢体偏瘫、对侧中枢性面瘫及失语症最常见于哪个部位的病变

A、大脑颞叶

B、小脑

C、脑桥

D、乙状窦

E、脑干

F、大脑额叶

若合并同侧肢体肌张力减弱或消失、共济失调及指鼻试验阳性最常见于哪个部位的病变

A、大脑颞叶

B、小脑

C、脑桥

D、乙状窦

E、脑干

F、大脑额叶

对于该疾病的诊断,哪些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A、影像学检查如CT、MRI

B、眼底检查

C、腰椎穿刺

D、听力学检查

E、血液学检查

F、Growe试验

G、Tobey-Ayer试验

关于此患者的治疗,正确的是

A、尽早行乳突手术,以清除病灶

B、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C、对症和支持治疗

D、禁用糖皮质激素

E、降颅内压药物

F、适当应用糖皮质激素

若手术治疗前患者有颅内高压发生脑疝的危险,此时处理原则为

A、尽早进行手术

B、常规检查可暂不做

C、尽量少搬动患者,根据病史及症状进行诊断

D、可在用降压药物同时进行乳突根治术,切开脓肿穿刺抽脓

E、以降颅压为主

F、加强对症和支持治疗

题目答案

BCDABABCEFGABCEFABCDEF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