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喜欢·389 浏览
多选题

(多选)t$_1$℃时,分别将20g甲、乙两种晶体(不含结晶水)加入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恰好完全溶解,升温到t$_2$℃时出现甲、乙烧杯中所示的现象.根据上述实验,结合图中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_1$℃时烧杯中甲、乙两物质形成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
t$_1$℃时烧杯中甲、乙两物质形成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6.7%
C
t$_2$℃时烧杯中甲物质溶液的质量是110g
D
t$_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0g

题目答案

BD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时的溶解度,从而可以确定出形成的溶液是否饱和,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可以比较出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可以判断温度变化时溶液中量的变化等.

解答:

解:A、由于在t$_1$℃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2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因此将20g甲和乙分别加入到100g,甲和乙会全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故A错误;

B、由于甲和乙都全部溶解,因此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frac {20g}{100g+20g}$×100%=16.7%,故B正确;

C、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升温至t$_2$℃时,甲的溶解度是15g,甲的饱和溶液中就会析出5g晶体,溶液的质量也就由120g变成115g,故C错误;

D、根据乙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在t$_2$℃时,乙的溶解度是30g,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

举一反三
多选题

(多选)现有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食盐水40g,要使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达到2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入食盐4g
B
蒸发水分20g
C
蒸发水分24g
D
加入质量分数为25%的食盐水96g

题目答案

CD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frac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要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可采取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利用浓溶液配制的方法,并结合选项分析解答.

解答:

解:A、设加入溶质的质量为x,则有$\frac {8%×40g+x}{40g+x}$×100%=20%,解得x=6g,故错误;

B、设蒸发水的质量为y,则有$\frac {8%×40g}{40g-y}$×100%=20%,解得y=24g,故错误;

C、由B计算可知,需要蒸发水分24g,正确;

D、若加入质量分数为25%的食盐水96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frac {25%×96g +8%×40g}{40g+96g}$×100%=20%,正确;

故选C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对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的了解和应用,掌握相关知识即可顺利解答.

多选题

(多选)以下实验或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配制10%氯化钠溶液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B
用试管盛放液体进行加热,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C
用足量稀盐酸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锌粉
D
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题目答案

BD

答案解析

分析:

A、根据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D、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1)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2)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3)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

解答:

A、配制10%氯化钠溶液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故选项说法正确.

B、给液体加热,试管口应向上倾斜,与桌面约成45°角,故选项说法错误.

C、锌粉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除杂质的必需条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多选题

(多选)用酒精和水浸泡蝴蝶兰花可得到紫色溶液,该溶液遇酸溶液显红色,遇碱溶液显黄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蝴蝶兰花的溶液与酸作用显红色是物理变化
B
能使蝴蝶兰花的溶液显黄色的一定是碱
C
将氯化钠溶液滴入蝴蝶兰花的溶液后,溶液仍为紫色
D
蝴蝶兰花的溶液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题目答案

AB

答案解析

分析:

指示剂的变色时指示剂与溶液的化学变化,该紫色溶液遇到碱性溶液会变黄,遇到酸性溶液会变红,利用这些知识解决此题.

解答:

A、蝴蝶兰花的溶液与酸作用显红色是化学变化,故此选项说法错误.

B、能使蝴蝶兰花的溶液变黄色的是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故此选项说法错误.

C、氯化钠的溶液呈中性不会使指示剂变色,故溶液应为紫色,故此选项说法正确.

D、因为蝴蝶兰花的溶液遇酸碱会变色,因此可作指示剂使用,故此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B

点评:

此题是借助常见指示剂设计的信息题的考查,只要根据石蕊、酚酞等指示剂的性质进行类比分析,就能顺利结题.

多选题

氢氧化钠固体必须密封保存,是为了防止氢氧化钠固体(  )

A
潮解
B
风化
C
与二氧化碳反应
D
与氧气反应

题目答案

AC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分析,固体氢氧化钠易潮解,还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

解答:

解:由于氢氧化钠不仅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发生潮解,而且还能够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应该密封保存,故选AC.

点评:

此题是对氢氧化钠固体性质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烧碱变质知识的了解,重点要知道固体烧碱易潮解的知识,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多选题

(多选)将下列物质长期露置于空气中,质量增加的是(  )

A
氧化钙
B
氢氧化钠
C
浓盐酸
D
浓硝酸

题目答案

AB

答案解析

分析:

本题可以从每种物质的特性来解答,生石灰的成分为CaO(氧化钙),露置在空气中会与H$_2$O反应生成Ca(OH)$_2$,然后再和CO$_2$生成CaCO$_3$,最终变质,导致它的质量增加.氢氧化钠反应和生石灰差不多,会生成Na$_2$CO$_3$,由于吸收了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导致其质量增加;浓盐酸是HCl的水溶液,极易挥发,并且会发出的HCl极易溶于水;所以开口放置的浓盐酸容器口会有白雾生成,导致其质量减少;浓硝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市售浓硝酸质量分数约为65%,密度约为1.4g/cm_,沸点为83℃,易挥发,其质量减少.

解答:

A、氧化钙露置在空气中吸水并与二氧化碳反应导致其质量增加;

B、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易吸水发生潮解,又与二氧化碳反应导致质量增加;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露置在空气结果质量减少;

D、浓硝酸易挥发,不稳定,露置在空气质量减少;

故选AB.

点评:

本题是考查初中化学常见的一些酸碱化合物的特性,对于碱性氧化物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露置在空气中会吸水并与二氧化碳反应导致其变质质量增加. 浓盐酸的强挥发性,其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会和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的小液滴,扩散在空气中.所以盐酸要储存在密封容器当中,否则时间长以后盐酸的质量会逐渐下降,浓度也会下降.浓硝酸因不稳定性,在光照和遇热时分解产生的NO$_2$而呈黄色,常将浓硝酸盛放在棕色试剂瓶中(避光),且放置于冷暗处.

多选题

(多选)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其水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B
能去除油污,可做厨房的清洁剂
C
固体氢氧化钠可用作二氧化碳气体的干燥剂
D
如果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题目答案

AC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回答:

A、氢氧化钠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其水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B、氢氧化钠可以将油污分解转换;

C、固体氢氧化钠易吸水潮解,可做某些气体(不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气体)的干燥剂;

D、有很强的腐蚀性,使用时要特别小心,不要沾在皮肤或衣服上.

解答:

A、石蕊遇碱变蓝色;故A不正确;

B、氢氧化钠可以和油污反应生成硬脂酸钠而将油污溶解;故B 正确

C、固体氢氧化钠易吸水潮解,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但因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不能用来干燥该气体.故不正确;

D、氢氧化钠有很强的腐蚀性,使用时要特别小心,不要沾在皮肤或衣服上,要及时采取正确措施.故正确;

故选AC

点评:

本题考查氢氧化钠的性质,氢氧化钠是一种很重要的碱,同学们要熟记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根据其性质来解决化学问题.

多选题

(多选)下列物质能导电的是(  )

A
蒸馏水
B
氢氧化钠溶液
C
稀硫酸
D
乙醇

题目答案

BC

答案解析

分析:

物质能否导电与物质中是否含有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微粒有关.需要注意的是:是否有“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微粒.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溶液不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解答:

解:A、蒸馏水中只有水分子不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故错

B、氢氧化钠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Na_、OH_);故对

C、稀硫酸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H_、SO$_4$_);故对

D、乙醇中只有乙醇分子不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故错

故选B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是否导电与物质中是否含有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微粒有关的问题.强调“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微粒.

多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会使称量或测量得到的数值偏小的是(  )

A
用砝码已生锈的托盘天平称量固体
B
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稀盐酸的pH
C
称量时砝码已等于药品质量、游码未归零
D
用量筒量取10mL液体时,俯视时刻度10mL,实际量取的液体的体积

题目答案

AD

答案解析

分析:

A、根据砝码已生锈导致砝码质量偏大,再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B、湿润的pH试纸使试纸上沾上了水,水的pH为7,盐酸的pH 小于7,再进行推算;

C、根据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的质量进行分析;

D、根据使用量筒俯视读数量取的结果偏差分析本题.

解答:

A、砝码已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使砝码质量比实际质量偏大,所以通过这样的砝码称得的物质质量会偏小,例如原本示数为10g的砝码生锈后为11g,放上11g的物体恰好达到平衡,而你不知道砝码生锈,读数还是为10g,称量得到的示数就偏小,故A正确;

B、湿润的pH试纸使试纸上沾上了水,水的pH为7,盐酸的pH 小于7,所以沾上水的pH试纸测得的盐酸pH值一定大于盐酸的实际值,而小于7,所以偏大,故B错;

C、根据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的质量,由于游码没归零,所以物体的实际质量应该等于砝码的质量再加上游码的质量,所以结果偏大,故C错;

D、俯视液体,看到的读数偏大,但量取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小,所以俯视时刻度10mL,实际液体体积小于10毫升,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砝码生锈后称得的结果就不准了,所以使用砝码时不能用手拿,要用镊子夹取,用pH试纸测pH值时不能用水润湿,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多选题

在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不能使溶液的pH有明显改变的是(  )

A
通入二氧化碳
B
加入生石灰
C
加入盐酸
D
加入石灰石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分析:

二氧化碳、盐酸等物质都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石灰石、氧化钙不能和氢氧化钙反应.

解答:

解:

A、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溶液的碱性减弱,pH减小.错误;

B、加入的生石灰会跟水反应放热,使得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会有部分氢氧化钙从溶液中析出,溶液中氢氧化钙的浓度减小,pH随之减小;

C、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溶液的碱性减弱,pH减小.错误;

D、石灰石和氢氧化钙不反应,溶液的碱性不变,pH不变.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多选题

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用装置甲溶解固体
B
用装置乙进行过滤
C
用装置丙蒸发滤液
D
用装置丁称量固体

题目答案

BC

答案解析

分析:

A、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C、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D、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用量筒溶解固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