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喜欢·408 浏览
单选题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反应、乃至自然界最基本的定律之一,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精确地研究化学反应.最早传播和用文字记载并使人们普遍接受质量守恒定律的科学家是(  )

A
拉瓦锡
B
波义耳
C
汤姆森
D
卢瑟福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

解:A、拉瓦锡首先通过化学实验证明了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传播和用文字记载并使人们普遍接受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正确.

B、早在17世纪,质量守恒定律发现之前,英国化学家波义耳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然后打开容器盖,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比原来金属质量增加了.这种变化并没有引起波义耳的足够重视,也因此错过了一次取得重要科研成果的机会,故选项错误.

C、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故选项错误.

D、卢瑟福领导团队成功地证实在原子的中心有个原子核,创建了卢瑟福模型(行星模型).他最先成功地在氮与α粒子的核反应里将原子分裂,他又在同实验里发现了质子,并且为质子命名.第104号元素为纪念他而命名为“鑪”.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很简单,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举一反三
单选题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肯定不能采用的是(  )

A
白磷自燃
B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C
加热高锰酸钾
D
水结冰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做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该考虑到:①只有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验证质量守恒;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设计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最好在密闭容器中.

解答:

解:

白磷自燃、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加热高锰酸钾,都为化学变化,可以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而水结冰,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故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故选:D.

点评:

通过回答本题要知道在设计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最好在密闭容器中进行,首先必须为化学变化.

单选题

用化学实验证明了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的科学家是(  )

A
波义耳
B
拉瓦锡
C
门捷列夫
D
汤姆生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在科学上做出的贡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

解:A、早在17世纪,质量守恒定律发现之前,英国化学家波义耳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然后打开容器盖,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比原来金属质量增加了.这种变化并没有引起波义耳的足够重视,也因此错过了一次取得重要科研成果的机会,故选项错误.

B、拉瓦锡首先通过化学实验证明了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正确.

C、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错误.

D、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很简单,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单选题

对于化学反应:4P+5O$_2$$\xlongequal[]{点燃}$2P$_2$O$_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磷和氧气 ②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③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④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⑤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⑥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A
①②⑥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⑤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

解答:

解:由化学方程式4P+5O$_2$$\xlongequal[]{点燃}$2P$_2$O$_5$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磷和氧气,反应条件是点燃,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故选D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做出正确的判断.

单选题

某有机物与氧气充分反应,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则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A
C、O
B
H、O
C
C、H
D
C、H、O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来推断.

解答:

解:

生成物二氧化碳、水中含有C,H,O元素,则反应物中也一定含有这三种元素.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是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氧气由O元素组成,则C,H一定是从某物质中来,而某物质中也可能含有O元素.故这种物质中一定含有含C和H,可能含O.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元素种类守恒,难度较小.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推断物质的组成.

单选题

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B
C
D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

解答:

A、氯化钾和碳酸钠不能发生化学反应,因此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镁燃烧生成的氧化镁一部分扩散到空气中,因此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因此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故选:D.

点评: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单选题

甲、乙、丙三位同学用三个不同的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如图.他们的方法是,先将下图装置分别放在天平上调节至平衡,然后分别取下,甲、乙将试管中的液体与锥形瓶中的物质混合,丙将气球中的镁粉倒入锥形瓶中充分反应后,再放入各自的天平上,下列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三个都平衡;
B
甲、乙、丙三个都不平衡;
C
甲不平衡,乙、丙平衡;
D
只有乙仍然平衡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做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的药品和装置应该考虑到:①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②如果反应物中没有气体参加生成物中也没有气体生成,装置可不考虑密闭.

解答:

解:甲实验中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跑掉了,反应后锥形瓶内物质的质量要小于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故天平不平衡;乙实验中,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溶液,没有生成气体,反应后锥形瓶内物质质量不变,天平平衡;丙实验中,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生成的氢气被气球收集了起来,没有跑掉,在不考虑浮力的条件下,反应后物质的质量和反应前相等,天平平衡;

故选C

点评:

本题告诉我们在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时,要选择密闭的装置或者在选择药品时要注意不要选择反应后有气体生成的药品.

单选题

下列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能得出正确结论的是(  )

A
B
C
D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其内容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本题中的实验探究也应符合这一规律,如果用的药品相互反应生成的是沉淀和水,可以用烧杯等敞口容器;如果用的药品生成的是气体、或有气体加入或与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就必须用密闭的容器.

解答:

解:A、本选项用的是密闭的容器,反应前后天平平衡,故选项正确;

B、蜡烛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都跑到空气中去了,因此不可以,故选项错误;

C、镁条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应该用密闭的容器,故选项错误;

D、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应该用密闭的容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考点是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考题在中考中经常出现,要抓住要点:五个一定不变,一个一定变.还要注意药品的选择和装置的选择,本考点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单选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右图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结果测得反应前后质量不相等.他们更换药品后重新实验,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他们选用的试剂是(  )

A
稀盐酸和镁条
B
碳酸钠和稀硫酸
C
稀盐酸和铜粉
D
碳酸钠和氯化钙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对于质量守恒定律定律的理解与运用,在考虑物质的质量总和时,要把参加反应的气体或者生成的气体也得考虑到,这一点是我们容易错的地方,本题中是一个开放的环境,所以如果反应中有气体产生将会逸散到空气中,这样就会给我们造成质量不守恒的假象,所以在现有的条件下,要是想得出正确的结论,只能是用不会生成气体,也没有气体参与的反应来进行实验.

解答:

解:A、稀盐酸和镁条反应要生成氢气,而氢气要逸散到空气中,难以称量,故A错

B、碳酸钠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同样难以称得其质量,故B错

C、稀盐酸和铜粉不反应,也就谈不上质量守恒了,故C错

D、碳酸钠和氯化钙能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没有气体产生,所以在现有的条件下能够得到正确的结论,故D对

故选D

点评:

在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决问题时,要注意参加反应和生成的物质的状态,特别是在有气体、白烟等反应中,不要仅仅根据我们看到的假象,就简单的认为质量不守恒,也就是说考虑问题要全面.

单选题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以及2Mg+O$_2$$\xlongequal[]{点燃}$2MgO的反应方程式,下列各组数据中正确的是(  )

A
镁的质量2克,氧气质量3克,生成氧化镁质量5克
B
镁的质量3克,氧气质量2克,生成氧化镁质量5克
C
镁的质量24克,氧气质量32克,生成氧化镁质量56克
D
镁的质量4克,氧气质量1克,生成氧化镁质量5克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镁完全燃烧时,生成氧化镁.由它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各种物质的比例关系应用于质量守恒定律判断选项正误.

解答:

解:由化学方程式2Mg+O$_2$ $\xlongequal[]{点燃}$2MgO能够可知:每有48份质量的镁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化合生成80份质量的氧化镁.即参加反应的镁、氧气和生成的氧化镁质量之比=3:2:5

A、不符合各比例关系,故错误;

B、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正确

C、不符合各比例关系,故错误;

D、不符合各比例关系,故错误;

故选B

点评:

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即质量守恒定律.在这里要注意“参加反应”这四个字的含义.

单选题

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观察不到的化学反应.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微观模型示意图如下,图中相同小球代表同种原子,原子间的短线代表原子的结合.下列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错误的是(  )

A
图示中共有4种分子
B
图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
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分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由两种不同的5个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与同种元素的2个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发生反应,生成由三种不同种的5个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与两种不同种的2个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

解答:

A、反应前后的四种分子构成不同,属于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即共有4种分子;故A正确;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因此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相等,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B正确;

C、该反应由一种化合物与一种单质反应,但生成两种化合物,不符合“一变多”的分解反应的特征,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故C不正确;

D、反应前后分子的构成不同,说明反应中分子进行了再分,而变化前后原子没有改变,说明反应中原子不可分;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根据图中信息进行正确的判断方面的知识.判断模型所表示的物质属于单质还是化合物,这是要求同学们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