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喜欢·10 浏览
单选题

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探究燃烧条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B
甲实验不能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高低
C
甲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
D
若将乙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可燃物;二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在设计探究实验时就是根据这三个条件来设计.

解答:

A、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可以为白磷的燃烧提供热量,还可以为水中的白磷隔绝氧气,故A错误;

B、在甲中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作对照,可以说明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时,可燃物才能燃烧,能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高低,故B错误;

C、甲中水中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故C正确;

D、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热水的温度不能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所以若将乙中白磷换成红磷,不能观察到燃烧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验证燃烧条件的实验的设计思路,在水下是为了隔绝空气,热水是为了提供温度,隔绝空气,只要符合燃烧的条件就能燃烧,即使在水中.

举一反三
单选题

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方法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小颖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析:

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的变量是否接触空气,其它条件必须相同,必须符合燃烧的条件,即温度需达到着火点.

解答:

燃烧的条件是:有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空气接触,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的变量是否与空气接触,其它两个条件必须符合燃烧哦的条件,即有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也就是说都需要在热水中.

故选B.

点评: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只允许有一个变量,其它必须相同.

单选题

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A
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B
图1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
C
图2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D
若将图3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可燃物;二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在设计探究实验时就是根据这三个条件来设计.

解答:

解:A、在此实验中我们用热水给白磷和红磷提供热量,使温度能达到白磷的燃点,故正确;

B、若没有氧气,可燃物也不能燃烧,所以在图1中给白磷通入二氧化碳白磷不燃烧,故正确.

C、图2使用冰水温度达不到白磷的着火点,白磷不燃烧,故正确.

D、由于红磷的着火点为240℃,若将图3中白磷换成红磷,而达不到红磷的着火点,红磷不会燃烧,故错误.

故选D

点评:

我们往往认为水中的任何物质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燃烧.但是从过这一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只要是满足燃烧的条件,无论在何环境下都可燃烧.

单选题

某实验老师设计了三套研究燃烧条件的装置,其中使用水槽的作用正确的是(  )

A
冷却白烟
B
吸收白烟
C
增强实验效果
D
冷却热水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析:

白磷燃烧时生成大量白烟,白烟的成分是五氧化二磷,能溶于水,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

解答:

解:因为白磷达到着火点后会燃烧,燃烧生成大量的五氧化二磷白烟,会污染空气,可用水吸收,因为五氧化二磷能溶于水,故水槽的作用就是吸收白烟;

故选B

点评:

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质进行处理是一种很重要的技能,如一氧化碳尾气处理,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的处理等.

单选题

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B
金属线圈隔绝了可燃物周围的空气
C
金属线圈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
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解答本题.

解答:

解:火焰很快就熄灭了,说明了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将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降低了,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如果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由以上分析可知,A、B、D正确,C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燃烧条件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单选题

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
B
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
C
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
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磷燃烧能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散逸到空气中易造成污染.

解答:

解:A.红磷的着火点是200℃左右,热水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所以红磷不能燃烧,故错误;

B.白磷的着火点较低,热水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所以白磷发生了燃烧,故正确;

C.磷燃烧是磷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正确;

D.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一种有毒物质,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空气污染,故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燃烧条件的探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燃烧的条件进行.

单选题

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逃离火灾区
B
被围困在火灾区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C
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D
夜间发现燃气泄漏应关闭阀门开窗通气,不能立即开灯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分析:

A、火会沿顺风方向迅速蔓延;

B、根据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功能和有毒气体的密度受热会变小判断;

C、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判断;

D、根据液化气、煤气泄露起火时的处理方法分析,要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不能见明火.

解答:

A、山林中遇火灾,向逆风风方向逃跑,而不是顺风方向,故错误;

B、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的功能,可防止吸入有毒气体或烟尘;有毒气体的密度受热会变小,会聚集在上方,故逃生时应底下身子,故正确;

C、室内着火时,立即打开门窗通风,会使室内空气对流,反而为燃烧提供了大量的氧气,故室内起火时,不能急于打开门窗,故正确;

D、燃气具有可燃性,泄露起火时,要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降低其浓度,不能立即开灯,不然可能会引起电火花,引发爆炸,故正确.

故选:A.

点评:

“安全重于泰山”,防火、防爆问题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故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防火防爆的措施、逃生的方法等是解题的前提.

单选题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B
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
C
室内着火,立即打开门窗
D
商场火灾,立即寻找安全通道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A、根据灭火的原理判断.

B、根据厨房燃气管漏气时的处理方法分析,要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不能见明火.

C、根据室内着火的处理方法分析.

D、根据商场着火的处理方法判断.

解答:

A、用水来浇灭电器着火,容易触电,故做法不合理.

B、厨房燃气具有可燃性,漏气时要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降低其浓度,千万不能见明火,打开排气扇时容易产生电火花,故做法不合理.

C、室内着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火势更大,故做法不合理.

D、商场火灾,立即寻找安全通道撤离,不能坐电梯等撤离,故做法合理.

故选:D.

点评:

“安全重于泰山”,防火、防爆问题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故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防火防爆的措施、逃生的方法等是解题的前提.

单选题

用盖子熄灭酒精火锅.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  )

A
清除可燃物
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隔绝空气
D
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

解答:

灭火原理: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使燃烧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所以,由题意可知,在餐厅看到服务员用盖子熄灭酒精火锅,目的是隔绝空气.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根据灭火原理的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

单选题

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砖里压入了一定量的氦气和二氧化碳.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抑制和扑灭火焰.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

A
清除可燃物
B
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C
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D
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灭火的原理来解决本题.

解答:

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由于氦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稳定,且不支持燃烧,所以起到隔绝空气,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离,不能燃烧,而熄灭.着火点不能降低,降低的是温度.

故选B.

点评:

灭火的方法有:隔绝空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隔离可燃物.自动灭火陶瓷砖喷出氦气和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而灭火.

单选题

下列有关灭火原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清除可燃物
B
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C
隔绝空气
D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

解答:

灭火原理: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使燃烧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灭火的原理有:(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水可以使燃烧的物质熄灭的原理是 降温和隔绝氧气,但是,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的属性,是不可以改变的,改变的只是可燃物的温度,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根据灭火原理的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的属性,是不可以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