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喜欢·218 浏览
单选题

如图所示,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X个乙分子和Y个丙分子,则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

A
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中未发生了改变
B
反应生成的物质丙属于单质
C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D
X与Y之比等于1:3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推出: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3个乙分子和1个丙分子,每个乙分子是由2个A原子构成的.根据构成物质的粒子,可以判定得出反应的粒子个数关系、物质的种类等.

解答:

A、反应前的甲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变化成乙分子和丙分子,A错;

B、丙是由同种的B原子构成的分子,丙属于单质,B正确;

C、该反应的反应物是1种,生成物是2种,属于分解反应,C错;

D、X与Y之比等于3:1,D错.

故选B.

点评:

本题通过微粒模拟图考查了分子的性质,单质、置换反应的概念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质量守恒定律首先判定出乙的分子构成.

举一反三
单选题

如图是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有些化学反应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
B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
C
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属于化合物
D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需要要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为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对比微粒构成,可得到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而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从而得到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的判断.

解答:

A、该反应发生的条件为光照,因此有些化学反应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的判断是正确的;故A正确;

B、对比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和个数,可以得到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的判断,故B正确;

C、反应物中有一种物质的分子由两个相同的原子所构成,可判断该反应物为单质;故C不正确;

D、对比反应前后的分子构成可得出反应前后分子构成发生改变,为不同种物质的分子;而构成分子的原子没有改变,只是进行了重新结合;因此,可判断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却不能再分;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的分子;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而不能再分.

单选题

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可能通过操纵单个原子制造分子。假设用此技术欲制的到蔗糖(C$_1$2H$_2$2O$_1$1),则不需要的原子是(  )

A
氢原子
B
氧原子
C
氮原子
D
碳原子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解答:


点评:

让学生明确,一种物质的组成是固定不变的,每种化合物都有固定的组成元素,即每种物质的分子都有组成该物质元素的原子组成。

单选题

下列“化学反应前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物质的质量总和相同
B
元素的种类相同
C
物质分子的个数相同
D
原子的个数相同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元素的种类相同;原子的个数相同.

解答:

解: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同;元素的种类相同;原子的个数相同;但物质分子的个数不一定相同.如:2H$_2$+O$_2$ $\xlongequal[]{点燃}$2H$_2$O.

故选:C.

点评:

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意义: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单选题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之所以相等是因为(  )

A
物质种类没有改变
B
分子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
C
元素种类物质种类没有改变
D
原子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解答:

解:由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推出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而物质种类、分子种类是一定改变

故选D

点评:

由化学反应的实质入手,因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改变.

单选题

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粒子总数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

A
电子
B
原子
C
质子
D
分子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所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变,分子的数目可能变.化学反应前后宏观上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和微观上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不变.

解答:

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重新组合的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因此质子数、电子数也没有变化.但物质种类(分子种类)一定要改变,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反应前后“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

单选题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的化学式为NH$_3$
B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C
丙、丁属于氧化物
D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分子构成,判断物质的化学式、类别,并写出反应的方程式,判断反应类型等.

解答:

解:观察四种分子的结构可知甲、乙、丙、丁分别是NH$_3$、O$_2$、NO、H$_2$O,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因此反应的方程式为:4NH$_3$+5O$_2$$\xlongequal[]{一定条件}$4NO+6H$_2$O.

A、甲的一个分子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构成的,因此化学式为:NH$_3$;故说法正确;

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因此不属于置换反应,故说法错误;

C、丙和丁分别是NO、H$_2$O,都是氧化物,故说法正确;

D、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单选题

某固体化合物R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铜,水,二氧化碳.取一定质量的R,加热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R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
B
反应前后,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C
R中铜元素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氧化铜中铜元素的质量
D
反应后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比反应前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大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A、R属于纯净物,其中不含有二氧化碳和水;

B、反应前后,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和生成水的质量之和;

C、R中铜元素的质量不一定等于生成氧化铜中铜元素的质量;

D、反应前后固体中的铜元素的质量不变,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减小.

解答:

解:A、R中含有铜元素、氢元素、氧元素和碳元素,但是不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反应前后,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和生成水的质量之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如果R完全反应,则R中铜元素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氧化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如果R不完全反应,则R中铜元素的质量一定大于生成氧化铜中铜元素的质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因为反应前后固体中的铜元素的质量不变,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减小,所以反应后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比反应前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

解答时要注意,是加热一段时间后,没有说明是否完全反应,这是判断各个选项是否正确的关键.

单选题

临床试验证明,抗流感新药帕拉米韦(C$_1$5H$_2$8N$_4$O$_4$)注射液对流感有效.有关帕拉米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帕拉米韦由四种元素组成
B
帕拉米韦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14+16
C
帕拉米韦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5:28
D
帕拉米韦在人体内反应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分析:

A、根据帕拉米韦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帕拉米韦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帕拉米韦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28+14×4+16×4,故选项说法错误.

C、帕拉米韦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28)≠15:28,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帕拉米韦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帕拉米韦在人体内反应后除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外,还应生成含氮元素的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选题

举世瞩目“神九”飞天会“天宫”.发射“神九”的长二F运载火箭使用的特种燃料含有液态偏二甲肼(化学式为C$_2$H$_8$N$_2$),下列关于偏二甲肼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含有氮分子
B
该物质由C、H、N三种元素组成
C
该物质中C、H元素质量比为1:4
D
该物质完全燃烧产物只有CO$_2$、H$_2$O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析:

A、根据偏二甲肼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偏二甲肼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偏二甲肼是由偏二甲肼分子构成的,偏二甲肼分子中含有氮原子,不含氮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偏二甲肼的化学式可知,偏二甲肼是由C、H、N三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物质中C、H元素质量比为(12×2):(1×8)=3:1,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偏二甲肼完全燃烧产物除含有CO$_2$、H$_2$O,还应含有含氮元素的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选题

AgNO$_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用棕色试剂瓶保存.AgNO$_3$受热分解,放出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

A
SO$_2$
B
NO$_2$
C
NH$_3$
D
N$_2$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初步的判断生成物是什么.然后根据题中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排除氮气;根据反应前AgNO$_3$中存在银、氮、氧三种元素,故反应后的生成物中不可能有SO$_2$和NH$_3$.

解答:

A、AgNO$_3$中不含有硫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可能是SO$_2$,故A错误;

B、AgNO$_3$中存在银、氮、氧三种元素,NO$_2$又有刺激性气味,所以有可能,故B正确;

C、AgNO$_3$中不含有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可能是NH$_3$,故C错误;

D、N$_2$无刺激性气味,不可能含有,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该题主要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该题还要求学生要善于从题中挖掘出有用的解题信息(例如分解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以及要求学生要学会用排除法做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