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喜欢·41 浏览
单选题

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3B=2C+2D,已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M1、M2、M3、M4;当它们恰好完全反应时,A、B、C、D的质量比为m1∶m2∶m3∶m4,则下列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 )

A

m1∶m2=M1∶M2

B

m1∶m4=M1∶M4

C

m1+m2=m3+m4

D

2M1+3M2=2M3+2M4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m1m2=2M13M2,m1m4=2M12M4=M1M4,故选项A错,选项B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选项C、选项D均正确。

举一反三
单选题

在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有四种物质,高温下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8
10
1
25
反应后质量(g)
未测
24
2
16


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n,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与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A

1∶1

B

1∶2

C

1∶3

D

2∶3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B、C质量增加,即B、C为生成物,增加的质量为$( 24 g - 10 g ) + ( 2 g - 1 g ) = 15 g$;D物质质量减少,为反应物,减少的质量为$25 g - 16 g = 9 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的物质的总质量可知,A物质应为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A物质的质量为$15 g - 9 g = 6 g$。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aA + dD \stackrel { \text { 高温 } } { = } bB + cC$要求A、D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如下:

$aA + dD \stackrel { \text { 高温 } } { = } bB + cC$

2na3nd

6g9g

$\frac {2 n a} {3 n d} = \frac {6} {9}$,解得:$\frac {a} {d} = \frac {1} {1}$。

单选题

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理由是( )

A

化学方程式表示了什么物质参加反应及反应后生成什么物质

B

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比

C

化学方程式表示了某种化学原理

D

化学方程式表示了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关系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化学方程式中反映出了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且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比一定,故可用于计算。

单选题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4
6
3
20
反应后的质量/g
0
8
17
待测

已知甲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3,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丁的质量为12g

B

反应后生成17g丙

C

反应中乙与丁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1∶1

D

该反应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反应后减少的质量即参加反应的质量,增加的质量即反应生成的质量,由此得出∶甲为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4g;乙为生成物,生成2g;丙为生成物,生成1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出∶丁为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g+14g−4g=12g,故丁反应后的质量为20g−12g=8g。根据以上判断可知选项1-、选项2-、选项3-错误。设甲、乙、丙、丁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a、m、n、b。

a 甲 +b 丁→m乙+n丙

ab×3

4g 12g

a3b=4g12g

ab=11

故选项4-选项正确。

单选题

物质X在4.8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X + 30 _ {2} \stackrel {{点燃}} {=} R O _ {2} + 2 S O _ {2}$,测得RO2和SO2的质量分别为2.2g和6.4g。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4.3g

B

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C

X中含有R元素、S元素和O元素

D

产物为气态时都是空气污染物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2.2g+6.4g)-4.8g=3.8g,故选项1-不正确;反应中X、O2的质量比为3.8g∶4.8g,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故选项2-正确;根据反应前后氧原子的数目不变可知,X中不含O元素,故选项3-不正确;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frac {x + 32} {128} = \frac {2.2 g} {6.4 g}$,解得x=12,所以R为碳元素,RO2为二氧化碳,其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4-不正确。

单选题

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下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②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

③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

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③④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问题要点

考查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及它们的物理性质是否相似等内容。解此类题要明确金刚石、石墨和C60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以及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的辩证关系。

答案解析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①错误;这三种物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②正确;金刚石和石墨烯的组成元素都是碳,即组成相同,但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即结构不同,③正确;导电性和导热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石墨烯的物理性质和金属相似,④错误。综上所述,说法正确的是②③。

单选题

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结束时将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后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装置Ⅱ中出现气泡,说明Ⅰ中反应已开始

B

反应中,装置Ⅰ减少的质量是氧元素的质量

C

冷却后,若装置Ⅰ中有黑色固体,说明碳有剩余

D

冷却后,装置Ⅰ减少的质量小于生成气体的质量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解题思路

选项1-项,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装置内的空气受热膨胀,装置Ⅱ中也会出现气泡,不能说明中反应已开始,故选项1-错误;选项2-项,由于在高温条件下,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中,装置减少的质量不是氧元素的质量,故选项2-错误;选项3-项,冷却后,若装置中有黑色固体,可能是碳有剩余,也有可能是氧化铜有剩余,也有可能是冷却至室温,部分空气会进入试管与热的铜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故选项3-错误;选项4-项,由题意可知,实验结束时将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后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部分空气会进入试管,会与热的铜反应生成了氧化铜,冷却后,装置Ⅰ减少的质量小于生成气体的质量,故选项4-正确。

单选题

当氧化铜中混有少量炭粉时,提纯的方法是( )

A

隔绝空气加热混合物

B

在氢气流中加热混合物

C

在氧气流中加热混合物

D

加水后过滤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解题思路

在氧气流中,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从而可以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炭粉。

单选题

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B

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C

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氧化性

D

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气管从澄清的石灰水中撤出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问题要点

通过木炭与氧化铜反应说明碳具有还原性。综合考查木炭还原氧化铜的相关知识。掌握反应的实验现象、实验原理及有关的注意事项是解此类题的关键。

答案解析

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变红,选项2-错误;木炭能把氧化铜还原为铜,具有还原性,选项3-错误;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气管从澄清的石灰水中撤出,再停止加热,以防止试管中的石灰水倒流,炸裂试管,选项4-错误。

单选题

实验室制取气体过程中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是( )

A

反应物的状态

B

反应条件

C

生成物的性质

D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故选项4-正确。

单选题

化学学习中要构建许多基本观念,以下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元素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

B

守恒观:3g碳与3g氧气完全反应,一定生成6g二氧化碳

C

变化观: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二氧化碳

D

微粒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物质由元素组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选项1- 正确;3g碳完全转化成二氧化碳所需氧气的质量为8g,选项2- 错误;一氧化碳在点燃的条件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选项3- 正确;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选项4-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