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喜欢·292 浏览
单选题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4
6
3
20
反应后的质量/g
0
8
17
待测

已知甲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3,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丁的质量为12g

B

反应后生成17g丙

C

反应中乙与丁发生改变的质量之比为1∶1

D

该反应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反应后减少的质量即参加反应的质量,增加的质量即反应生成的质量,由此得出∶甲为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4g;乙为生成物,生成2g;丙为生成物,生成1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出∶丁为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g+14g−4g=12g,故丁反应后的质量为20g−12g=8g。根据以上判断可知选项1-、选项2-、选项3-错误。设甲、乙、丙、丁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a、m、n、b。

a 甲 +b 丁→m乙+n丙

ab×3

4g 12g

a3b=4g12g

ab=11

故选项4-选项正确。

举一反三
单选题

物质X在4.8g氧气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X + 30 _ {2} \stackrel {{点燃}} {=} R O _ {2} + 2 S O _ {2}$,测得RO2和SO2的质量分别为2.2g和6.4g。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4.3g

B

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

C

X中含有R元素、S元素和O元素

D

产物为气态时都是空气污染物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2.2g+6.4g)-4.8g=3.8g,故选项1-不正确;反应中X、O2的质量比为3.8g∶4.8g,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6,故选项2-正确;根据反应前后氧原子的数目不变可知,X中不含O元素,故选项3-不正确;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frac {x + 32} {128} = \frac {2.2 g} {6.4 g}$,解得x=12,所以R为碳元素,RO2为二氧化碳,其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4-不正确。

单选题

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下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②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

③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

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③④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问题要点

考查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及它们的物理性质是否相似等内容。解此类题要明确金刚石、石墨和C60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以及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的辩证关系。

答案解析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①错误;这三种物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②正确;金刚石和石墨烯的组成元素都是碳,即组成相同,但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即结构不同,③正确;导电性和导热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石墨烯的物理性质和金属相似,④错误。综上所述,说法正确的是②③。

单选题

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结束时将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后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装置Ⅱ中出现气泡,说明Ⅰ中反应已开始

B

反应中,装置Ⅰ减少的质量是氧元素的质量

C

冷却后,若装置Ⅰ中有黑色固体,说明碳有剩余

D

冷却后,装置Ⅰ减少的质量小于生成气体的质量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解题思路

选项1-项,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装置内的空气受热膨胀,装置Ⅱ中也会出现气泡,不能说明中反应已开始,故选项1-错误;选项2-项,由于在高温条件下,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中,装置减少的质量不是氧元素的质量,故选项2-错误;选项3-项,冷却后,若装置中有黑色固体,可能是碳有剩余,也有可能是氧化铜有剩余,也有可能是冷却至室温,部分空气会进入试管与热的铜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故选项3-错误;选项4-项,由题意可知,实验结束时将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后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部分空气会进入试管,会与热的铜反应生成了氧化铜,冷却后,装置Ⅰ减少的质量小于生成气体的质量,故选项4-正确。

单选题

当氧化铜中混有少量炭粉时,提纯的方法是( )

A

隔绝空气加热混合物

B

在氢气流中加热混合物

C

在氧气流中加热混合物

D

加水后过滤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解题思路

在氧气流中,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从而可以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炭粉。

单选题

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B

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C

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氧化性

D

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气管从澄清的石灰水中撤出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问题要点

通过木炭与氧化铜反应说明碳具有还原性。综合考查木炭还原氧化铜的相关知识。掌握反应的实验现象、实验原理及有关的注意事项是解此类题的关键。

答案解析

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变红,选项2-错误;木炭能把氧化铜还原为铜,具有还原性,选项3-错误;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气管从澄清的石灰水中撤出,再停止加热,以防止试管中的石灰水倒流,炸裂试管,选项4-错误。

单选题

实验室制取气体过程中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是( )

A

反应物的状态

B

反应条件

C

生成物的性质

D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故选项4-正确。

单选题

化学学习中要构建许多基本观念,以下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元素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

B

守恒观:3g碳与3g氧气完全反应,一定生成6g二氧化碳

C

变化观: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二氧化碳

D

微粒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物质由元素组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选项1- 正确;3g碳完全转化成二氧化碳所需氧气的质量为8g,选项2- 错误;一氧化碳在点燃的条件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选项3- 正确;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选项4- 正确。

单选题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

A

组成:都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性质:CO2、CO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用途: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气体可用作燃料

D

危害: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会引起中毒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一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2-项不正确。

单选题

用来鉴别CO、CO2的方法有:①通入澄清石灰水②通入紫色石蕊试液③闻气味④通过灼热CuO粉末⑤在密闭容器中用活的昆虫试验⑥点燃。其中正确的有( )

A

①②④⑥

B

②③④

C

①③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①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若变浑浊,则为二氧化碳;若不变浑浊,则为一氧化碳。②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若液体变为红色,则为二氧化碳;若无变化,则为一氧化碳。③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为无色无味的气体,无法区分,且一氧化碳有毒,不能闻气味。④通过灼热的CuO粉末后,若黑色粉末变为红色,则为一氧化碳;若无变化,则为二氧化碳。⑤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昆虫都会死亡,不能区分。⑥点燃,有蓝色火焰的为一氧化碳;不能燃烧的为二氧化碳。故选选项1-。

单选题

一氧化碳有毒是因为它( )

A

易燃

B

是还原剂

C

与氧结合生成二氧化碳

D

与血红蛋白化合,使其失去吸收氧气的能力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选项1-项,可燃性不是毒性,错误;选项2-项,还原性不是毒性,错误;选项3-项,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无毒,故错误;选项4-项,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这是一氧化碳有毒的原因,故正确。故选选项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