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喜欢·393 浏览
阅读解答

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验证:

当打开K,反应一段时间后: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暂无解析
1. 填空题

D烧杯中(填“上层”或“下层”)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填空题答案仅供参考

题目答案

下层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答案解析

D烧杯内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 填空题

B处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C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处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是;写出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填空题答案仅供参考

题目答案

碳酸$CO _ {2} + Ca ( OH ) _ {2} = CaCO _ {3} \downarrow + H _ {2} O$

答案解析

B处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是碳酸而非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C处通入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_ {2} + Ca ( OH ) _ {2} = CaCO _ {3} \downarrow + H _ {2} O$。

举一反三
阅读解答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化石能源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但其储量有限,不可再生。《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由图7-2-8可见,太阳能、风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多。太阳能的利用是热门研究方向之一。例如,通过光催化可将H2O、CO2转化为H2、CO、CH4、CH3OH(甲醇)等太阳能燃料,示意图如图7-2-9所示。

随着科技的进步,能源将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例如,利用照明灯、人体散发的热量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热发电。我国研发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铋(Bi2Te3)/纤维素复合热电薄膜电池”,能充分贴合人体体表,实现利用体表散热为蓝牙耳机、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

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化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原文作者郑秀珍、邰凯平等,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阅读解答

2017年5月18日,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这是我国首次成功试采可燃冰。这项由“中国理论”“中国技术”“中国装备”凝结而成的突出成就,必将对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产生深远影响。

据资料记载:可燃冰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是以甲烷为主的有机分子被水分子包裹而成。可燃冰既含水又呈固体,看起来像冰,很容易被点燃。可燃冰形成要满足以下条件:温度不能太高,太高容易分解熔化;要有较大压力,压力越大,可燃冰越稳定;要有甲烷气源,古生物遗骸的沉积物通过细菌分解后可以产生甲烷。

请回答下列问题: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问题要点

这是一道以新材料、新背景搭建思维平的新情境题,需要同学们从大量信息中快速、准确地把握对解题有价值的内容并迅速、准确地确定应答的方向。初中阶段大多数新情境题的特点是“起点高,落点低”,即材料“高大上”,但最终往往落足于初中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故同学们要有应对的信心。

阅读解答

近年来,世界各国人民的节能意识日益增强,科学家也在开发新能源、研制新产品、提高化学能的转化效率等方面做着积极的努力。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阅读解答

能源既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柱。我省多地有效调整能源结构,稳步发展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合理利用如下三种发电方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问题要点

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化学反应提供的能量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许多其他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这些能源的利用,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示意图说明人类利用不同形式的能量发电。考查新能源的种类。解此类习题首先应熟记常见的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常见的新能源。

阅读解答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断 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935 年 10 月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阅读解答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讲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句末字声调必仄,下句末字声调必平。对联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