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喜欢·419 浏览
阅读解答

合理利用能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关注的问题,请回答: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暂无解析
1. 填空题

化石燃料是一类重要能源,它包括煤、和天然气。

填空题答案仅供参考

题目答案

石油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2. 解答题

煤作为燃料给我们带来了益处,但对环境也造成了不良影响。

①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除了考虑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还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关于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 能腐蚀大理石B. 是由二氧化碳引起的C. 酸化土地

③为减少污染,治理“雾霾”,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相关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_____.

④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研究发现,NH3燃烧释放大量的能量,且产物没有污染,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请将NH3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 NH _ {3} + 3 O _ {2} \stackrel {\text {点燃}} {=} 6 H _ {2}O+$_____。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①增大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②AC

③1∶1

④2N2

答案解析

①使燃料充分燃烧,可以节约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可采用的方法有:提供充足的空气、增大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②大量煤和石油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会造成酸雨,腐蚀大理石制品、一些金属制品,酸化土壤等。

③从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碳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产生一氧化碳和氯气,$C+H _ {2}O \stackrel {\text {一定条件}} {=} CO+H _ {2}$,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氨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中剩余的部分是2N2

举一反三
阅读解答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化石能源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但其储量有限,不可再生。《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由图7-2-8可见,太阳能、风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多。太阳能的利用是热门研究方向之一。例如,通过光催化可将H2O、CO2转化为H2、CO、CH4、CH3OH(甲醇)等太阳能燃料,示意图如图7-2-9所示。

随着科技的进步,能源将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例如,利用照明灯、人体散发的热量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热发电。我国研发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铋(Bi2Te3)/纤维素复合热电薄膜电池”,能充分贴合人体体表,实现利用体表散热为蓝牙耳机、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

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化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原文作者郑秀珍、邰凯平等,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阅读解答

2017年5月18日,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实现连续187个小时的稳定产气,这是我国首次成功试采可燃冰。这项由“中国理论”“中国技术”“中国装备”凝结而成的突出成就,必将对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产生深远影响。

据资料记载:可燃冰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是以甲烷为主的有机分子被水分子包裹而成。可燃冰既含水又呈固体,看起来像冰,很容易被点燃。可燃冰形成要满足以下条件:温度不能太高,太高容易分解熔化;要有较大压力,压力越大,可燃冰越稳定;要有甲烷气源,古生物遗骸的沉积物通过细菌分解后可以产生甲烷。

请回答下列问题: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问题要点

这是一道以新材料、新背景搭建思维平的新情境题,需要同学们从大量信息中快速、准确地把握对解题有价值的内容并迅速、准确地确定应答的方向。初中阶段大多数新情境题的特点是“起点高,落点低”,即材料“高大上”,但最终往往落足于初中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故同学们要有应对的信心。

阅读解答

近年来,世界各国人民的节能意识日益增强,科学家也在开发新能源、研制新产品、提高化学能的转化效率等方面做着积极的努力。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阅读解答

能源既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柱。我省多地有效调整能源结构,稳步发展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合理利用如下三种发电方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问题要点

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化学反应提供的能量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许多其他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这些能源的利用,可以部分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示意图说明人类利用不同形式的能量发电。考查新能源的种类。解此类习题首先应熟记常见的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常见的新能源。

阅读解答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断 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935 年 10 月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阅读解答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讲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句末字声调必仄,下句末字声调必平。对联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阅读解答

以铁、铜、铝为例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下列实验用品:铁丝、铜丝、铝丝、铝块、电池、小灯泡、酒精灯、火柴、镊子等。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问题要点

常见金属及其合金的颜色、导电性、导热性应是我们知道的常识。做实验探究题,既要抱着科学探究的态度去实验,又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