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喜欢·310 浏览
解答题

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扩大、转折和结束的重大事件。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1) 爆发:法西斯德国经过长期准备,在1939 年 9 月对波兰突然袭击。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全面爆发。

(2) 扩大:1941 年 6 月,德国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联卫国战争正式开始。1941 年 12 月,日本海空军对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了。

(3) 转折: 1942 年 7 月到 1943 年 2 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另外,中途岛海战和阿拉曼战役分别是太平洋战场和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4) 结束:①1943 年 9 月,意大利投降是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的标志。②1945 年 5 月,法西斯德国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结束。③1945 年 9 月,日本无条件投降使整个世界大战最后结束。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举一反三
解答题

对于培根的“学问锻炼天性,而其本身又受经验的锻炼”这句话我们应如何理解?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这句话讲了学问与经验的关系,意思是说学问和知识能够改变人们的天性,而其本身又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并接受经验的考验。这种理解包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请解释《张中丞传后叙》中“后叙”的含义。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置于书后之文谓之“跋”,也称后记。“后叙”,类似“后记”,是对前人为张许作传的订正、补充。这种文体,议论与叙事并重,笔法灵活。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说明司马迁通过李广这个形象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司马迁通过对李广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一代名将的赞赏与倾慕,对其坎坷悲惨的遭遇,表示了真挚的惋惜与同情对汉朝皇帝的任人唯亲,逼迫良将饮恨自杀,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试说明培根在《论学问》一文中是怎样阐释治学的目的的?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rnt培根认为读书治学的目的,就在使用。为此,就需要把知识转化为水平,要联系实际,要重视实践。rn"

答案解析

培根认为读书治学的目的,就在运用。为此,就需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要联系实际,要重视实践。

解答题

试说明苏轼《前赤壁赋》的时代背景。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该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是苏轼因作诗讽刺新政而获罪,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游览赤鼻矶后而作,借以抒发郁闷,至于豁达境界。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结合教育实践, 论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1) 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方法:

①胸怀大志, 树立崇高的理想。 意志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越明确、越高尚、越具有社会意义,对行动的推动作用就越大。

②加强目的性教育,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加强目的性教育,用科学的世界观武装青少年是培养其良好意志品质的基本条件。

③从小事做起, 在困难中磨炼意志。 如果在小事上都不能克制,遇到大事就会出现冲动。

④根据意志品质差异, 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例如,对于胆小而易受暗示、犹豫不决的学生,要培养她们沉着、勇敢、果断的品质。

(2) 结合教育实践论述。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智力水平高。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错误或不准确。

学习成绩相同的学生, 智力水平不一定相同。 一般来说,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智力水平可能较高,但学习成绩好也可能是由勤奋努力所致。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安全需要相对满足后即出现尊重的需要。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错误。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人的需要分为由低到高的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类的基本需要相互联系、 彼此重叠, 当低层次的需要相对得到满足后才会出现高一层次的需要。 因此,安全需要基本满足后出现的应该是归属与爱的需要。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中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 课程管理方面的改革目标是进一步加强国家对课程的统一管理。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中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方面的改革目标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增强课程对地方、 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在中国,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具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教育目的是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标准, 是对受教育者的总要求。中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的是相同的,

即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这一教育目的的规定下, 各级各类学校可有不同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化。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