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天文学最杰出的成就是托勒密地心说的建立(大约90-168年)。阿利斯塔克(约公元前310-230年)根据他自己对太阳、月亮和地球的观察和研究,得出了太阳比地球大的事实。所以他大胆地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关于地球中心的观点,提出了太阳中心的假设。他认为太阳和星星是固定的。人们看到它们似乎在旋转的原因是地球旋转的结果。他的书《太阳和月亮的大小和距离》流传至今。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他当时没有提出更多的论据来证明他的猜想,特别是因为这一观点与人们的常识不一致,他的观点没有得到重视。

此后,天文学家阿波罗·纽斯(约公元前262-190年)和希帕克(约公元前160-120年)等人仍然继承和发展了欧多克索斯的地心传统,提出了“本轮”和“偶轮”的概念以及偏心圆假说,用来解释地球上观测者所看到的行星亮度的变化和逆行现象以及太阳运动速度的变化。后来,托勒密总结了古希腊关于天体运动的大部分思想。他继承了“圆”和“平圆”的思想。他在《天文学大成》中提出了自己的宇宙观。他认为宇宙是一个球体,位于宇宙的中心,所有已知的天体都围绕地球运动,它们的运动轨迹是一个复杂的偏心圆和圆形模型。他的想法曾统治欧洲1000多年。直到哥白尼重新引入日心说,它才被打破。

摘自清华出版社授权的《科学技术史与方法论》

推荐:一本“透视”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史和方法论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