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庆来(1893-1969)是云南弥勒县人,中国现代数学的先驱。他对中国数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熊庆来的父亲熊精通儒学,但他更喜欢新学。他思想开放,对熊庆来影响很大。十几岁的时候,熊庆来经常从父亲那里听说孙中山的民主革命,这在年轻的熊庆来心中播下了爱国主义的种子。

1907年,熊庆来被昆明的云南方言学校录取,并很快被提升为云南高等学校。那时,满清王朝正在消亡。反清斗争到处都是。反捐赠、反税收、反罢工、反市场和反叛乱遍布全国。清政府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熊庆来因参加反法反清示威游行“收回采矿权”被学校记过。熊庆来认识到:要使国家富强,必须掌握科学,科学能使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1913年,熊庆来去欧洲留学。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从比利时经由荷兰和英国前往法国巴黎。在过去的8年里,他先后获得了高等数学、力学、天文学等学科的证书,并获得了理学硕士学位。1921年,28岁的熊庆来从学校回来,希望能学以致用,把人们从水火中拯救出来。1949年6月,国民党反动政府利用熊庆来巴黎参加国际会议之机,解散了熊庆来苦心经营了12年的云南大学。十几岁的熊庆来(音译)决定留在法国继续他的功能理论研究,他感到“雄心难付,没有办法报效国家”。

"...祖国欢迎你,人民欢迎你!欢迎你回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1957年4月,周总理写信给熊庆来,动员他回国。同年6月,在完成了《功能论》专著的手稿之后,熊庆来毅然启程,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说,他愿意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理论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回国后的七年里,他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近20篇世界级的数学论文。他还培养了杨乐、等一批数学人才,为祖国争光,显示了这位70岁老人对祖国的真诚热爱。

1969年,一位伟大的大师和数学家熊庆来先生逝世。在他死前,他还说他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人民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