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化给全社会带来了科普理念、内容、方法和工作机制的创新。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农民科普培训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山西的“农村微型课堂”是农村科普信息化的典型案例。中国科普研究院开展的一项调查发现,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农村微课”更好地结合了农业技术专家智库和信息技术互动功能的优势,为农村科普培训和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其经验和做法值得在全国推广。本期重点关注“农村微型课堂”的运作模式和科普效应,并对其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内容摘要

1.“农村微型教室”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本着服务产业、农艺结合、开放使用、方便农民的原则。解决了长期以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力和设施不足的问题,开辟了农村科技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为农村科普工作发挥了创新和积极作用。

2.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微型教室”的开发和推广,增强基层领导干部的科普和信息化意识。扩大专家队伍,建立强大的后台服务系统;加大媒体宣传“农村微型课堂”的力度,增强其在农民和农村的影响力和效果。

“农村微型课堂”是山西农村科技函授大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而搭建的农村科技服务微信平台。“农村微型教室”实现了智能手机与农业技术推广的联姻,解决了长期以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人力和设施不足的问题,开辟了农村科技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为农村科普信息化和农民科技培训开辟了一条新路。

一,农村微观阶层背景

1.农村微观阶层是农村信息环境下智能手机与农业技术推广的联姻

科学技术在提高农业生产、农业效率和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发展及时高效的农村科技服务不仅是农业推广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广大农民朋友的迫切需要。根据第3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截至2014年6月,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已达6.32亿,其中手机用户5.27亿,手机用户占83.4%。然而,农村人口占中国网民的28.2%,规模为1.78亿。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等即时通讯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常用工具。“科普微教室”正是为了顺应“微时代”的特点,让智能手机与农业技术推广“联姻”,为农民提供免费、实用、快捷的科技服务快餐,致力于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2.农村微课是突破科普人员和设施建设瓶颈的新途径

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人员数量不足,知识更新速度慢;二是农村科技推广服务设施落后,内容更新频率低。这两个方面已经成为农村科技服务的瓶颈,需要用更新的工作理念来突破,从而开辟“最后一公里”,使“农村微型课堂”成为一条可行的新路径。

二,农村微课运行模式

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山西省农村科技函授大学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推出了全省首个农村科技服务微信平台,即“农村微课”。微信平台的建设以服务产业、农艺结合、实用性、开放性、方便农民为原则,创新农民科技培训模式。

1.农业技术专家“出庭”以确保智力支持

山西省农村科技函授大学聘请了36位山西知名农业技术专家“坐在大厅里”,确保微信平台上科技人才的权威支持。微信平台有专家讲堂、在线咨询、蔬菜价格查询、村官聊天室等栏目。它每天出版一期,内容包括蔬菜、育种、果树和作物栽培等。

2.“班主任”收集农民的问题,促进互动空间

微信平台汇集了大学生村官、村干部、村委会成员、农村经纪人、大农民和其他智能手机,为相对熟悉智能手机使用并能快速接受新事物的群体充当“班主任”。“班主任”的职责是收集当地农民在田间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并通过手机随时随地发送给专家。专家们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提供“微服务”来解决农民的技术问题。这种模式大大提高了针对性、实用性和交互性。“农村微型课堂”平台承诺24小时内回答农民的问题。

3.线上和线下活动相结合,增强科普效果

除了在线传播农业技术,“农村微型教室”还更好地结合了离线科技服务。微型教室经常邀请工程院院士和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进行深入的现场培训,在“大专家”和“小菜农”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农民与专家面对面,有效解决生产中遇到的“疑难杂症”,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

三,农村微观阶层运行效应

1.关注“农村微型教室”的人数呈几何增长

自“农村微型教室”启动以来的四个月中,相关人数已超过20万,呈几何增长趋势。“农村微型教室”改善了技术与信息资源供给的失衡,充分体现了移动互联网的平等共享特征。在这所没有围墙的农民大学里,专业合作社成员、大农场主、农民经纪人、家庭农场主和其他新农民受益最大。

2.有效消除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疑难杂症”

由于“农村微型教室”的互动功能,农民在具体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可以由专家非常方便快捷地指导,体现了农业技术服务的价值。山西省长子县丹竹镇大理村的农民李说:“根据气候变化,蔬菜每年都会有不同的问题。我们应该仍然相信科学。”自从这个平台建立以来,他已经咨询了4到5个问题。

四、农村微课下一步发展建议

1.扩大专家队伍,建立强大的后台服务系统

根据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的实际情况和农民对科普的需求,“农村微型课堂”需要进一步丰富专家队伍建设,特别是要重视各地地方人才的作用,调动“地方专家”的积极性,以便更有效地解决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技术问题。其次,要加强微信后台编辑的建设,建立更加科学快捷的服务机制,构建更加强大的后台服务体系。

2.努力纳入基层相关评估内容,促进可持续发展

“农村微型课堂”建设应积极寻求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努力将农村科普服务工作纳入基层相关考核,增强基层领导干部的科普信息化意识,加大工作推进力度,促进可持续发展。

3.扩大媒体宣传以提高意识和影响力

应借助省市电视台、报纸等大众媒体宣传“农村微型教室”,扩大品牌知名度。“农村微型课堂”不仅要让农民了解这一回答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渠道,知道他们在遇到生产技术问题时可以得到权威专家的支持和帮助,还要充分发挥“农村微型课堂”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方面的作用。

(作者胡俊平、张峰、李宏琳、赵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