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山东省数字科普工程为新形势下山东省科普信息化的发展和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十二五”规划的扎实工作,省科协和财政厅完成了数字科普资源库、省市广播控制中心和数字广播终端的建设。新时期,结合党政中心服务“精准扶贫”的工作,启动了“山东省数字科普扶贫工程”。山东省在数字广播终端管理和数字科普资源整合方面积累了经验,对各科技协会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有所启示。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普信息化建设的微观案例可以为传统科普转型升级提供借鉴。

一、山东省科普信息化建设的坚实基础和新发展

(一)持续调试能力,科学村升级为数字科学项目

山东省数字科普工程从科普村到科普村。2011年,省科协、财政厅、文化厅着力整合农村科技文化资源,投资360万元。在济南、淄博、日照等城市的乡镇社区、农村科普和农业惠民站、文化大院等公共服务场所安装了500台数字科普终端(42英寸液晶显示器),初步建立了数字科普资源库,完成了省级总控机房及配套设施的建设。

2012年,数字科普系统的功能和试点规模进一步完善和扩大。省财政投入专项资金600万元,在潍坊、威海、济宁、临沂共安装数字终端1200台。终端配置标准有所改进,采用了安卓智能控制系统。屏幕显示为独特的“三分屏”,即屏幕分为三个面板,左侧主面板播放视频,右侧两个小面板分别显示科普图片和文本。

2013年,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和省财政厅正式决定将该项目作为“山东数字科普工程”实施,并发布实施通知。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由数字科普资源库、播控平台和数字广播终端组成的新型科普宣传教育平台,定期定向播放科普节目。项目任务已经量化。到“十二五”末,将建成一个总时长20万分钟的数字科普资源库。建设一个省级通用播控平台和16个市级子控制平台。在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安装一万台数字广播终端。“十二五”期间,该项目共投资5000多万元。到2015年,建成覆盖3800万人的数字科普资源库、播控平台和数字广播终端。

2016年,山东省科协提出了“山东数字科普资源云”建设实施方案。其目的是促进数字科普资源的持续健康发展,构建科普资源的数字共享平台,提高科普资源的利用效率,丰富科普信息化的内容整合。建设完成后,数字科普资源云将具备资源存储、资源检索、资源管理和使用、用户数据统计等功能。为了调动资源共享的积极性,对市级上传的优秀科普资源也将给予开发成本补贴。

(2)服务“精准扶贫”,启动数字科普扶贫工程

为了结合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服务于政府的“精准扶贫”工作计划,省科协和省财政于2016年在山东省联合实施了一个为期三年的数字科普扶贫项目,总投资约4000万元。全省6805个贫困村安装了数字科普终端,重点提高贫困村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贫困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数字科普项目前期的工作实践为新项目的实施铺平了道路,并在此基础上为创新升级开辟了空间。

(三)山东省科普信息化建设经验

1.着陆数字终端的安装点应加强为“选择、管理和使用”

数字终端安装点的选择是基础,管理是保证,使用是关键。在试点项目的基础上,山东省进行了全省终端选择点的总体布局,并向城市社区等公共场所倾斜。据统计,68%的终端安装在乡镇政府大厅、社区服务中心等政府服务场所,19%安装在医院诊所、银行营业厅、车站等公共服务场所,其余分布在超市、供销合作社、农村专业技术合作社等场所。网站管理,根据市、县、乡、站点级别管理,根据群众需要,灵活调整播出时间和内容。

2.夯实播控系统建设,把握科普内容播出自主权

省科协在规划数字科普项目时,将广播控制系统和数字科普资源库建设纳入总体设计方案。虽然一部分财政资金将用于建设过程中,其优势尤其明显。科普播出的自主权掌握在科协系统手中,包括播出内容和具体播出时间,从而避免了与企业合作过程中诸多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

(四)山东省科普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运营费用缺乏保证

各站信息终端建设的日常维护经费需要由县级部门承担。根据实践经验,在施工期间通常会有一定的资金支持,但施工后维持运营的资金没有保证。科学技术协会的其他传统科普工作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如科普大篷车。山东省烟台市的科普大篷车使用频繁,展品破旧不堪。展品更新迫在眉睫,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文件,很难获得资金。建议各级科协部门将项目持续运行资金落实情况纳入相关政策文件,为相关工作提供依据。

2.数字科普终端设备运行不畅

山东省各数字信息终端采用一次性节目传输和本地存储的方式。在接收数据信息的过程中,电源故障等意外情况往往会导致资源下载缓慢,设备操作系统重启等不良操作。基层单位建议可以开发更先进的软件系统来弥补和改善这种情况。

3.未积累科普资源的用户数据

目前,山东数字科普工程还没有收集到用户使用科普资源的数据。异地播放的内容由总控平台和市级分控平台决定。尽管实践者在多年的科普工作中积累了经验,但仍然缺乏客观数据作为公众对科普需求的标准。下一步,通过山东省数字科普资源云的建设,完成用户数据的收集、分析和统计,实现“精确推送”。

4.科普资源共享面临的相关问题

中国科协在中国建设科普服务云时,要求各省积极共享科普资源。调查发现,目前省内部分科普资源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而其他部分只有在省内共享和传播的权利。因此,只有部分省级资源可以上传和共享到科普中国服务云。

调查还了解到,虚拟现实技术目前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但相应的软硬件开发成本非常高。基层科协希望中国科协统一开发相关产品,有利于降低成本,实现资源共享。

二、市县科普信息化建设和科普转型升级的微观案例

(一)莱州12343科普服务热线

烟台市莱州市在原有民生服务热线上增加了科普服务模块,并于2014年3月正式开通12343科普服务热线。热线充分整合和利用社会科普资源,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实现科普服务的拓展和升级。以语音网络、无线网络、互联网、物联网的“四网融合”为主要技术支撑,搭建呼叫平台、短信平台、网站平台、新媒体平台、社区服务平台、社区科普大学等“六大服务平台”,开辟信息咨询、匹配对接、专家解决方案、讲座培训、微信推送、社区科普服务等六大免费服务内容,实现全天候、全方位的公众科普服务,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实现科普知识的快速传播。到目前为止,“12343”服务热线已经为公众解答了6万多个科普问题,涉及农业、工业和生活常识,惠及8万多人。

(二)县科技馆配备现代信息技术

莱州科技馆是烟台市唯一的县级科普场馆。建设始于2013年,于2015年底完成。它将于2016年5月正式免费开放。科技馆位于市民之家的二楼,由主展厅、学术报告厅和影视厅组成。现有的主展厅包括三个主题展区,即科技之光、科技探索和科技梦想。它综合运用声学、光电等设备和多媒体技术,引入科学原理、人类科技成果、人工智能等与大众密切相关的前沿技术。迄今为止,游客人数已超过12万。

(3)老科协创办微信群“农民情怀”

70岁的老前辈马志先生是烟台龙口市科学技术协会的骨干。他也是龙口市绿色果蔬合作社的负责人。他的合作联盟保险公司、中国电信和其他企业已经使用技术服务和信息传输作为帮助农民和朋友一起致富的手段。在新媒体技术的帮助下,他组织了微信群“农民情怀”,帮助农民学会使用智能手机交流农业技术和农产品销售信息,为进入社区的农民提供优质、优惠的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