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1.基层集中治理改革为科普服务深入融入社区综合治理体系提供了契机,也从体制和机制层面对新时期基层科普工作提出了挑战。

2.智能生活公民体验中心、社区综合信息服务中心等公共空间出现了新的科普机遇,有望成为科普信息化应用的重要阵地。

3.在推动科技传播从产业集群走向公共空间的过程中,科普信息平台的重要性逐渐显现。科技协会组织在此类平台中的角色定位和工作机制仍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自2014-2020年全国新型城镇化规划出台以来,全国100%的副省级城市、89%的地级城市和47%的县级城市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作为城市化率最高(2014年为88.02%)和综合信息指数最高(2015年为99.65%)的地区,上海已形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智慧城市框架。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促进了智慧城市空间的结构性增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基层治理和服务空间的集中化、治理体系中心的下移和基层治理职能的趋同;社会机构和活动空间是基于平台的,媒体、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其他机构通过公共服务平台进入社区和商界。智能产业与生活空间联系在一起。新产品和服务通过科技展览和体验中心向公众开放。

上海的经验表明,智慧城市空间的发展从公众科学参与和居民科学素质两方面对科普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智能社区治理的创新也为基层科普信息化的持续深入实施提供了组织、规则等层面的基础和条件。通过生活、产业和治理的功能整合,科普信息化可以与智慧城市相融合。

一、上海科普信息工作的典型经验

(一)围绕智慧城市的公共空间,为科普信息化开辟新阵地

自2012年起,上海开始建设智慧城市体验中心。在过去的四年里,这座城市已经建立了16个体验中心。2014年,参观体验中心的人数超过440万。智慧城市体验中心作为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应用为特征的新型科普场馆,已经成为市民体验信息生活、进入数字时代的重要窗口。上海科普信息化抓住智慧城市体验中心发展机遇,利用体验中心的场地、设施和人员开展配套科普服务,将“智慧体验”这一新的生活元素转化为新的科普元素。

“东方社区信息中心”是一个覆盖上海所有社区的新型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它建立了300个社区信息中心和1200个农村信息点,覆盖全市19个区(县)的街道(镇)和行政村,拥有100多万成员。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与东方社区信息中心合作,为信息中心的多功能智能终端提供内容和运行支持。目前,信息中心设有科普活动、知识普及、意识培养等栏目。它将线上和线下活动完全结合起来,通过科普充电站在网上聚集人气,并在线下组织机器人生产和科普实验等支持活动。每年举行6000次科普活动,有20万人参加,覆盖300多万人。

(二)融入社区治理服务体系,促进基层科技服务落地

为了更好地实施社区导向,顾美闵行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智能医疗、智能管理和流程转型三个方面着手,构建自助体检、自助注册、医疗一卡通、资产条码等信息平台。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实现了医疗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实现了个性化的居民健康管理和干预。美国古代社区的科学普及被积极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改革。以“健康舱”等健康服务场所为依托,针对自助体检和挂号医疗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相关知识讲解和技能培训,帮助居民及时学习和接受信息和智能医疗方法,将科普服务和智能社区医疗服务有效结合起来。

陆家嘴智能社区信息发展中心是致力于智能社区全面发展的非政府组织。整合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和社区综合信息库,建立陆家嘴智能社区公民体验博物馆,承担陆家嘴智能社区的总体规划、资源整合、信息维护、创新培育和社会动员功能。该组织整合了社区治理、科普体验和游客创造空间等多种角色,可视为植根于社区并融入社区治理的科普服务的前瞻性探索。

(三)建立科普产品展示平台,促进科技与科普产业的交流

“科普产品电子联盟”是一个整合社会科普资源、具有展示、推广和应用功能的公益性科普产品服务平台。自2012年9月启动以来,已吸引了数百家科技企业加入,成为科普博览会最重要的在线平台。电子联盟以科普国际博览会为基础,面向全国科普产品研发单位、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它通过电子商务模式促进科普技术和产品应用的变革。每年组织参展单位举办大型展览,推介近百家参展企业的产品。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每年为全市科普示范街提供公益性科普产品配套服务。目前,超过120个街道社区享受电子联盟成员的产品和服务。

上海市静安区科协利用本地区技术密集型产业,以信息化为纽带,构建了科技园、科技园和科普家园的“三园一体”布局。一是将科技园内的新技术、新媒体企业整合为科普信息化的重要载体,依靠企业的技术和产品丰富科普信息化服务内容。二是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科普园区,通过科普体验营造智慧生活的良好氛围。三是围绕科普家园推进基层科普工作,建设智能家园等社区科普体验馆。“三园合一”充分发挥了科协的组织协调作用,通过“三园”之间的科技传播,形成了从产业到应用、从应用到反馈的封闭生态。

二、科普信息化在智慧城市中的三大作用

(一)在智慧城市空间提供专业科普服务

从科普的角度来看,每个智能体验中心和社区信息中心都是一种新型的科普场馆,以云计算和智能家居、大数据和精确医疗等科普展品为装饰。从体验的角度来看,智能体验中心模拟了一个面向未来的生活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存在着新的关系,要求人们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因此,智慧城市空间是科普的天然场所。展示、教育和宣传等社会价值必须通过专业和标准化的科普服务来充分释放。

(二)促进科技从科技产业向公共空间的传播

科技和科普领域的产业交流和资源合作,协调了科技创新与推广的传播、示范和扩散的发展要求,加强了新技术产品和科普应用的市场转化,丰富了科普服务的内容、设施和其他资源,促进了创新与应用的紧密联系。从科普的社会功能来看,这意味着基于科技产业集群、智慧城市空间和科普产品平台的科普信息化在促进科技从科技产业向公共空间传播方面逐渐显示出其重要性。科技组织协会在此类平台中的角色定位和工作机制仍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三)参与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

近年来,上海、南京等城市进行了新一轮的街道社区治理改革,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治理职能向街道社区趋同,上层治理分散,基层治理集中。第二是将各种社会机构的资源纳入治理职能,包括企业和非政府组织提供的资金、设施、人员和服务。职能部门联合建立综合管理平台,建立以社会组织为主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是基层治理改革的基本方向。基于基层科普服务多年的辛勤工作和探索,智能社区科普信息服务网络可以作为科协组织参与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基础。

三。相关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对智慧城市空间的科普投入,提高专业科普服务水平

分布在社区和商业圈等公共场所的智能城市空间是新技术、产品和应用的中心。建议在科普领域投入人力资源、资源和设施,参与城市智能空间的规划、规划和运营,通过公共科技传播促进科技创新过程中的参与体验,深度释放智能空间的科普价值。

(2)联合分布式和社会化的专业组织,促进科普信息服务到达智能社区

科协的基本定位是“开放、枢纽、平台”的社会组织。科技协会系统应把握这一组织特征,与智能社区发展中涌现的活跃社会组织携手,共同推进社会组织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这些机构应该有两个特点:第一,它们分布广泛,能够广泛和深入地为基层社区服务;第二是社会化,可以是企业、媒体或非政府组织。

(三)创建科技创新和科普转化平台,促进科技和科普产业的交流与发展

科普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科普产业的大力支持和服务运营模式的创新。建议围绕智能产业集群搭建科技创新和转化平台,吸引大量科技企业加入科普产业。基于该平台,开展专业科普服务,加强科普信息化在创新链中的联系和催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