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1.浙江省科协的科普工作正逐步融入互联网因素,构建新的传播路径。在与媒体合作时,应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时代传播平台的优势,将大众科普与媒体产业化运作相结合,为科普信息工作服务。

2.整合科协内外部优势资源,开展跨境合作,将传统模式与创新理念相结合,构建新的工作模式,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共同扩大科协科普信息化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一.实际做法和经验

(一)科普工作融入互联网因素,逐步重视“科普在互联网上附加”的理念。

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坚持“开放、融合、跨界、共享”的理念,努力创造信息时代科技传播的新产品。除了与主流媒体开展原创性深度合作外,杭州市科协还加强了科普场馆和教育基地的科普信息化建设,共建共享了数字科普资源。宁波市科学技术协会以宁波市政府实施的“通用网络工程”为契机,引导公众利用网络技术学习科学知识。互联网因素逐渐渗透到浙江省科协的科普工作中,“互联网科普+”的理念已经初具规模。

(2)将媒体的科学传播责任写入科普工作条例,为社会合作提供政策依据。

杭州市于2015年5月1日正式实施《杭州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条例的第三章是“社会责任”。条例第25条明确规定:“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文化等机构和组织应当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做好科普宣传工作。”该条例为杭州市科协系统、文化、媒体等社会各方在科普工作中的合作提供了政策支持,保证了合作的顺利进行。

(3)社会资源整合和科普横向跨境合作。

浙江省科协系统在科普工作中灵活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包括系统内资源和系统外资源,通过跨境合作开展科普工作。例如,科学技术系统协会将与卫生系统和电信公司合作开展科普活动和宣传。此外,宁波市科协还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参与科普场馆建设,如宁海县强角镇海洋生物博物馆、象山县石浦镇渔业文化博物馆等。

(4)注重全方位科普渠道建设,扩大科普信息化的社会影响。

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不仅重视科普场馆建设和信息推广,还重视线下活动和网上推广的结合。与此同时,它与媒体的合作逐渐从肤浅的信息传播发展到共同创造深层内容,辅之以传统科普书籍、宣传挂图、公共汽车、地铁、电子屏幕等渠道的推广。浙江省科协不仅整合了各种资源,推出了科普传播的“科学加”模式,还支持设立“菠萝科学奖”和“AST空间”。杭州市科协高度重视与主流媒体的合作,推出了“新七天科学”、“一分钟科普”、“科学松果协会”、“好奇号实验室”等科普品牌项目。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加快科普场馆和教育基地科普信息化建设,共建共享数字科普资源。此外,杭州商城社区教育学院开发的“网上学习网”网上学习平台,让社区居民通过自主设计的课程,在不离家的情况下学习科学知识。

(5)科协要把大众科普和媒体产业化结合起来,实现双赢。

“好奇号实验室”是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和“城市快车”联合举办的一个实验性调查科普视频节目。该节目主要针对社会上的各种伪科学和谣言,通过动手实验进行现实拍摄,寻求科学真理。该节目主要通过报纸、书籍、互联网、电视、微博、微信等渠道传播。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还与城市快递公司签署了合作框架,通过自有渠道将“好奇号实验室”项目扩展至杭州地铁和公共交通等平台。此外,“好奇号实验室”还为中小学生开展了“好奇号车库”着陆项目。在这个车库里,孩子们可以免费设计实验。由于其出色的表现,“好奇号实验室”项目吸引了风险投资公司的关注和投资,目前已有上市计划。该项目将科学技术协会的公益科普工作与媒体的产业化运作相结合,实现双赢。

二。推广中的困难和问题

(1)科普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仍需持续投入。

科普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包括技术平台、沟通渠道、场馆建设、人才培养等层面。在当前工作的基础上,仍然需要持续的投资。科学传播需要现代化、品牌化的科普传播平台成为科普传播的前沿,如果壳网络、知识分子等平台。目前,浙江省科协有微信公众号“科学加”,杭州市科协有微信公众号“科普分钟”。如何在现有平台的基础上建设一个影响力大、公众认知度高的科普传播平台,仍需要不断思考和投资。

(2)科学传播效果评价体系不完善。

科学传播效果评价是科学传播的重点和难点。就科协的工作而言,虽然通过科普场馆建设、传统科普图书发行、线下组织活动以及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渠道宣传等方式做了大量科普工作,但传播效果难以跟踪和评估,因为这些都是分散的模式。

(3)公共科学普及与媒体产业化合作成果共享机制有待探索。

以“好奇号实验室”项目为例,杭州市科协与城市快车首次建立合作关系时,都是从公益科普的目的出发,没有想到会取得如此好的社会效果和市场反应。当项目发展到工业化和商业化时,如何在双方之间分配权利和利益需要进一步讨论。

(4)将采用何种机制将社会化的科普场馆纳入科普信息传播平台。

宁海县、象山县的羌角镇海洋生物博物馆、石浦镇渔业文化博物馆等社会科普场所已初具规模,但如何通过合理的机制将这些社会科普场所融入科普信息平台建设,仍需引导和支持其可持续发展。

(5)社区学院在线学习模式对社区居民的吸引力程度仍有待评估。

商城社区教育学院开发的“网络学习”网络学习模式对社区居民学习科普知识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通过搜索引擎或其他信息获取平台很容易找到问题的答案。如何让社区居民习惯于从这个平台学习和获取科学知识,也是对这种学习模式的一个考验。

三、推广思路、共建机制和项目运作等方面的建议

(1)继续深化和拓宽科普信息平台建设。除了不断优化以服务为导向的平台,战略精品平台将作为平台建设的重点,充分借鉴成功品牌和项目的运营经验,将这些经验应用到其他项目和品牌中,形成一个处处开花的协同效应。

(2)完善科学传播工作有效性评价体系建设,综合评价受众特征和科学传播的各种渠道。通过中国科协提供的与大数据公司的合作产品和他们需要的特殊产品,他们可以抓住当地受众的特点,进行准确的传播。

(3)继续加强与主流媒体的合作,创造产品,提供原创内容。如有必要,这些内容可以“与其他省份的兄弟单位共享以获得补偿”。对于科协等单位联合开发建设的产品或项目,合作前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项目后期的收入评估和核算,使科协的工作也有“效益”可循。

(4)科协开展跨境、跨系统的科普合作,可以增加合作领域。除卫生部门和科技部门外,还可以考虑与民政部门、航天部门和质监部门合作,扩大科普合作的资源领域。

(五)对个人和企业投资的社会化科普场馆,科协系统应采取积极措施,制定相关政策,从资金、网络技术和专家三个层面给予引导和支持。

(6)社区在线学习模式可以从集群、活动和兴趣的角度出发,让社区居民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了解学习平台,通过互助平台和交流模块的设计增强居民的集群意识,从而提升平台的使用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