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一直是人类的噩梦,这个命题在2020年再次被证明。世界与瘟疫的斗争从未停止过,中医学者也不例外。在抗击鼠疫的过程中,留下了一系列鼠疫研究经典的足迹。其中,最全面的莫过于晚明医典和吴有科出诊时编纂的流行病理论。

吴有科温病学说(来源:南海网)

由于种种原因,被誉为中国第一部传染病专著的《温病学》起初并未得到广泛传播,也鲜为人知。几十年后,一部诠释《温病论》的医学著作问世,最终改变了这一局面。该书系统全面地阐述了鼠疫的治疗方法,至今仍为鼠疫治疗提供参考。

医生喜欢感叹“温病论”

清朝康熙年间,四海太平,人民幸福。在这种背景下,中医再次兴盛起来,医学研究者们研究了上一代医典中普通人的治疗方法。江南傣家人行医已有几代,至今已出现了一个多才多艺的傣张甜。

戴生于上元(今江苏省江宁县)。他被称为“北山先生”,因为他在晚上被命名为北山。十几岁的时候,林清磊学习古典文学和历史,并通过了所有学生的考试。他既有天赋又聪明,年轻时就懂得天文、地理、历史、书法和绘画。他擅长射击和击剑,在南方很有名。他似乎具有明代“江南四才子”的风格。

淡泊名利的戴不喜欢科举,却喜欢医学。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他阅读了古代医书,治愈了许多病人,成为了一名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临床专家。他上一代最喜欢的医学书籍是《温病论》。在他看来,瘟疫是疾病最严重的“杀手”,每一个回合都要杀死成千上万的人,称职的医生应该向瘟疫宣战。为此,他首先研究了文献目录,找出它是“流行病”还是“瘟疫”。先秦时期的古代医书本来有瘟疫的记载,但当时的名称是"瘟疫、瘟疫"等。后世医家认为瘟疫的“疫”来自于“热”和“温”,明代张介宾的《经岳全书》就是证明。吴有科继承了前人的用词习惯,拟就了《温病论》。

《京悦全书》(资料来源:史圣收藏网)

戴对《温病论》的解读有时令人震惊,有时令人惋惜。虽然这本书“贯通古今,吸收经验,可以说是创造一个广阔的宇宙,把太阳和月亮暴露在天空中的一种独特方式”,但在医生中“有些人不相信他们的书,有些人知道但不使用它们”,所以他们仍然坚持在临床实践中治疗伤寒的方法。其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明清之际,人心不稳,医书难以传播;第二,鼠疫是流行病中的一种严重疾病。普通医生可以不碰它就摸它,以免给自己带来麻烦。戴自然不能容忍这样的情况。

古典主义最好的文化遗产是写一本书并解释它。戴也不例外。他决心写一部注释《温病论》的专著,结合临床实践讲解瘟疫的防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研究这本书。

理论和临床创新理论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修订,戴的《温病论》注释、更新和编辑本于1722年初步完成。它被命名为“广义瘟疫理论”,也被称为“区分瘟疫”。从标准化写作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把“流行病”称为“瘟疫”。

这本五卷本的书《论大瘟疫》内容简洁明了,其中许多内容有深刻的见解,为后人提供了辨别温病和感冒、防治瘟疫的“经典而重要的方法”。在书的开头,瘟疫的概念就指出:“如果瘟疫是天地之气的混合体,不令人不快,不腥臭,不烧焦,不腐烂...如果知道是瘟疫而不是伤寒,那么头痛和发烧就是症状。”由此,我们知道瘟疫是由温暖的空气引起的,并且具有与伤寒相同的发热症状。

论大瘟疫(来源:孔子旧书网)

《论广义鼠疫》第一卷“辨证”一章指出了伤寒与鼠疫的区别和早期症状的区别。“辨证”分为八种类型:气、血、舌、神、脉、疫、风寒、异气。诊断是通过看、嗅、问和切来进行的。例如,在"辨气"一节中,书中指出人体应该有香味,而瘟疫病人则散发气味。遭受冻伤的病人通常不会散发气味,但是他们的身体在患病几天后会腐烂。气味不同于腐烂的气体。医生可以通过“嗅”来区分它。如果他们在知道病人散发气味的情况下坚持开伤寒药,那只会延缓病情的发展。“气、血、舌、神、脉”八法是戴在学习《温病学》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对当时的气血五法进行辨证的,这在以前是没有的。后来的学者称之为“戴五辩”,并在鼠疫研究专著或文章中多次引用。

弄清了鼠疫和伤寒的区别后,应该做的是预防和治疗。广义瘟疫理论将伤寒的防治结合起来,提出了治疗瘟疫的五种方法:发汗、降逆、清化、调和、补中。正如在“可汗”方法一节中指出的,伤寒通常是在体外表现的,因此建议使用温和的药物。瘟疫通常深入肌肉,需要刺激性和清凉的药物。这些都是戴的经历。基于证据、原则、方法和规定的立法是一致和相互呼应的。它们是中医史上唯一的“戴五法”。

无论是戴的“五辩”还是戴的“五法”,都是戴在学习吴有科瘟疫学说的基础上的创新。它是对《文怡论》的总结和改进,对瘟疫科学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这也是“广义瘟疫论”能够流传至今的真正原因。

附言

据说戴在修改《大瘟疫论》手稿后不久就病死了。这家人把手稿交给托存图书馆保存。后来,安徽歙县的一位书商郑典偶然得到了这份手稿,并以“区分瘟疫”的名义出版了它。

几十年后,在甘龙十八年(1753年),戴祖琪,戴张甜的孙子,谁是一个成功的候选人在科举考试,重新印刷和分发的名称为“大瘟疫”的基础上“区分瘟疫”。此后,该书又有两部基础著作,即《广疫论》和《疫辨》,其中前者相对较多。这本书很受后世医生的欢迎。这两本书已经被编辑过几十次了。到目前为止,全国中医图书目录已有60多个版本,显示了“广疫论”的广泛传播。

区分瘟疫(来源:孔子旧书网)

“广义鼠疫理论”的广泛传播,反映了古代“医生”在鼠疫治疗中的贡献。事实上,在中医史上,成功治疗鼠疫的案例并不少见。人们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清初的瘟疫流行理论,作为流行病理论的专业诠释,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

[参考]

1.《学术思想探析》,陈,中国医学史,2003年第1期。

2.从戴看的学术思想,作者陈大顺,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4年第3期。

3.《戴辨证论治要点》,姜勇主编,中国基础中医杂志,201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