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火星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尽管美国宇航局计划在2030年把人送到那里,但与如此巨大的工作量相比,实在没有时间浪费。

根据太空报告,不久前美国宇航局专门举办了为期三天的“人类火星表面任务首次着陆点/探索区研讨会”。这次会议不仅有名无实,而且出席人数也很多。175名专家出席了会议,另外280名专家通过互联网进行了联系。

会议人员拍了照片。

会上,科学家们提出了着陆地点的基本要求:

安全

○方便设备操作

○可以进行科学实验

○可以收集火星资源来维持人类生存。

什么?你认为这些标准是不是有点太稀了?事实上,就连科学家自己也承认,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高级工程师罗伯特·穆勒坦率地承认,他不清楚什么是“资源”,它们是否可以获得,使用起来是否经济。毕竟,实际上没有人去过火星。然而穆勒也提到: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带旷工的地质学家和土木工程师去火星。他们以此为生(开发资源),并能把资源的利用提高到真正的水平。”

基于目前的数据不足,美国航天局可以提出的具体着陆点要求是:

着陆点周围应该有一个超过100公里的“探索区”,足以支持5次着陆,允许4-6名成员探索500个火星日,并在该区域提取至少100公吨的水。

火星着陆点的例子

目前,科学家们对火星的状况仍有一些疑问,所以这次长时间的会议并不要求必须设置着陆点。科学家们仍在等待2020年发射的火星探测器发回更多数据——有雷达可以探测地形。至于已经选定的50个候选网站,让我们保留它们。

这些“还在身体里,远离心脏”的科学家正在热情地谈论着,但是真正有可能被送上火星的宇航员在想什么呢?

美国宇航局宇航员斯坦利·洛夫很冷静,只关心安全问题和任务的可操作性。他不在乎他在哪里着陆。

“我们非常担心着陆点是否会杀死我们,以及我们是否能完成预定的任务。”

“生存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经验。”

果然,还是有可能去找那个说得最实际的人。

这次会议没有太多实质性的结果,就这样结束了,但它至少提醒我们,美国宇航局真的想啃硬骨头,把人送上火星。这不是开玩笑。

原创文章,转载必须注明来自蝌蚪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