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产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8月4日,中国科学家在英国期刊《自然》的子期刊《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上报道,他们发现了一种关键基因,这种基因可以调节水稻的“理想株型”,并有可能提高其产量,这将有助于未来培育产量更高的水稻品种。

20世纪70年代,日本科学家提出了理想株型水稻的理论。20世纪90年代,国际水稻研究所的科学家在实践中应用并发展了这一技术,培育了一些在株型和产量上有突破性改进的新水稻品系。近年来,随着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一些影响水稻产量的关键基因相继被克隆,但水稻理想株型育种的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清楚。

为此,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付向东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的千千领导的团队,在将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的理想株型新品系与中国水稻品种春江06杂交后,根据后代的遗传信息,成功地分离克隆了一个关键基因NPT1。

根据该团队的介绍,NPT1可以调节水稻的理想株型,并有可能提高其产量。将该基因和其他等位基因DEP1导入中国现有的高产水稻品种后,在现有产量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

傅向东告诉新华社:“我不知道到底是哪个基因控制限制了理想株型育种的推广。现在,我们知道了NPT1基因的功能,这将为育种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从而更容易培育高产水稻品种。”

傅向东表示,该团队已经开始与负责繁殖的专业人士合作。预计2-3年后将培育高产水稻新品种,未来可能开展国际合作,将相关技术推广到更多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