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11号(网络地图)

1月19日12时12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一研究院研制的长征11号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完成“一箭六星”发射任务。这是继“一箭四星”和“一箭五星”连续发射后,火箭在多卫星发射方面的突破,也是其首次全面商业发射。

长征11号火箭总指挥杨益强说,这次发射的六颗商业卫星涉及四个用户和多种用途,发射服务复杂。此次任务的成功意味着长征11号的商业发射服务流程和服务配置将进一步完善,这将为许多商业卫星的发射提供更好的选择。

一个小小的身体有很大的不同。

与一般身高超过40米、腰围3.35米的长征火箭兄弟相比,长征11号是个小个子。他只有20.8米长,2米直径,是一个四级固体运载火箭。

虽然身材玲珑,但其能力不小。强大的固体燃料发动机可以为它提供大约120吨的起飞推力。“长征11号具有700公斤的低轨道运载能力和400多公斤的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它完全有能力发射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小型科学试验卫星和商业卫星。”火箭的总设计师彭昆亚说。

在这次任务中,长征11号将把长光卫星公司的吉林一号视频卫星07和08、天一研究所的湘江新区码卫星、泉头一号卫星、零重力空间的淮安卫星和一颗小型加拿大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彭昆亚表示,此次发射成功启动了中国商用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卫星高密度网络的发射。同时,验证了“2颗主星+N颗立方星”的卫星组合模式,与之前的“1颗主星+2颗微纳米卫星+N颗立方星”模式相比,进一步提高了长征11号多星发射能力。

它只有快速和牢不可破。

长征11号有一个美称“快嘴利箭”。

与液体燃料火箭按月计算的发射准备期相比,固体燃料提前装填在火箭中,可以长时间储存,省去了燃料装填等过程,将发射准备时间缩短到几天。

杨益强说,长征11号在充分发挥固体燃料优势的基础上,对整个火箭,特别是电气系统,采用了集成化、集成化、智能化的设计,使火箭上的单枚火箭数量比普通液体火箭少一半左右。这不仅大大提高了火箭的可靠性,而且进一步减少了发射试验的准备工作,加上快速对接各种卫星的能力,使得长征11号的最短发射时间超过了24小时,比美国同类火箭3天的发射准备时间要好,成为世界上“最快”的火箭之一。同时,从接到指令到发射嫦娥11号火箭的时间只有90天,发射场的有效工作天数也缩短到了一个位置,大大提高了火箭的性能。

因此,长征11号在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发射任务中具有很大优势,在商业空间领域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除了速度,长征11号还有极高的可靠性和灵活性。杨益强表示,该火箭是在成熟模型的基础上开发的,成熟度高,积累了大量可靠的样本。同时,该火箭采用多种标准化的星箭接口和多卫星适配器,发射过程更加灵活方便,能够满足未来大规模高密度组网的需求。

有多种商业发射模式可供选择

近年来,随着科学试验卫星和商业卫星的蓬勃发展,对小型快速响应卫星的需求日益增加。长征11号已经成为运输工具的有力竞争者。然而,第一研究院的固体火箭研究小组仍在继续实施技术改进,以挖掘火箭的潜力。在这次任务中,长征11号的运载能力比上一次增加了20%。

火箭副总指挥金鑫表示,未来一院还将发展更大规模的商用固体运载火箭,力争形成一批低轨道运载能力2吨、发射成本低、发射周期不超过72小时的固体运载火箭。

同时,研究团队也在探索多种发射需求的新服务模式,依托第一研究所成熟的矩阵产品优势,为客户提供发射资源配置和多种产品服务的优化组合。

杨益强表示,第一研究院将推出“航天飞机”、“航天飞机”和“太空之旅”服务,以及“太空之星网络”一站式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星座联网服务,从而推动航天发射从定制模式向“召唤”模式转变。同时,将引入积分制、会员制等多种合作模式,为国内外用户提供定制、众筹和推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