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国媒体报道,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发现,在昏暗的房间里呆太久可能会改变大脑结构,损害记忆和学习能力。

研究人员将尼罗鼠(学名:阿尔维坎提斯尼罗库斯)暴露在昏暗明亮的光线下4周,然后观察它们的大脑变化。Niro脊鼠和人类一样是白天活动的动物。他们白天活动,晚上睡觉。研究结果发现,在昏暗光线下的Niro大鼠的大脑中,海马体的体积缩小了近30%,并且在先前训练的太空任务中表现不佳。海马体是人类和脊椎动物大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学习、记忆和空间定位相关的区域。

相比之下,在强光下生活4周的Niro大鼠在太空任务中表现出显著的改善。此外,当那些生活在昏暗光线下的Niro老鼠再次暴露在强光下时(间隔一个月),它们的大脑容量和任务表现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

这项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的研究首次揭示,在人类正常经验范围内,环境光线的变化会导致大脑结构的变化。根据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的统计,美国人平均90%的时间都在室内度过。

该研究的作者之一、心理学教授安东尼奥·托尼·努内斯说:“当我们让这些老鼠暴露在昏暗的光线下时,我们模拟了美国中西部多云的冬季天气,或者典型的室内光线条件,这些动物在太空学习中受到了伤害。”。“就像人们在商场或电影院呆了几个小时后,在繁忙的停车场找不到自己的车一样。”这项研究的结果发表在《海马》杂志上。

研究人员表示,持续暴露在昏暗的光线下会导致一种叫做“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一种在海马体中维持健康联系和神经元功能的肽)的物质显著减少,同时也会导致神经元之间“交流”的树突棘减少。随着联系越来越少,依赖海马的学习和记忆功能也会受到影响。换句话说,昏暗的光线会让大脑变得“愚蠢”。

有趣的是,光并不直接影响海马体,而是通过眼睛作用于大脑的其他部分。目前,研究小组正在研究Niro大鼠大脑中的下丘脑。下丘脑可以产生食欲素(也称为下丘脑分泌素),影响许多大脑功能。这项研究希望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如果将食欲素注射到暴露在昏暗光线下的尼罗河鼠体内,它们的大脑能在不再次暴露在光线下的情况下恢复正常吗?

对于老年人和患有青光眼、视网膜变性或认知障碍的人,这项研究可能预示着希望。“对于患有眼病且不能接受太多光线的人,我们能否直接操纵大脑中的神经元群绕过眼睛,从而为他们提供与暴露在强光下同样的好处,”研究人员说。“另一种可能性是改善衰老和神经障碍的认知功能。我们能否帮助他们恢复正常功能或防止局势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