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关键项目包括发展各种类型的车辆,从120公里/小时到600公里/小时,包括客运和货运。”8月31日,中国汽车工业研究院副院长孙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启动会上讲话。他说,“该项目分为十大任务,总资金为90亿元。”

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8月30日提出的仍处于研究和示范阶段的“高速飞行列车”项目不同,成邦提出的2016年启动的先进轨道交通重点项目是科技部18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之一。项目研究工作已经开始,将于2021年完成。

《科技日报》记者从中国铁路总公司了解到,先进轨道交通重点项目中的“各类车辆”包括6种类型,其中货运列车3种、高速列车1种、磁悬浮列车2种。

“时速120公里的货运列车,载重量很大,我们称之为‘座头车’;时速160公里的货运列车可以取代目前常见的货运列车,并为速度添加一个代码。”中国汽车集团公司重点专项办公室项目专家逐一解释,“一列时速250公里的货运列车,可以在下午将我们通常所说的“白色商品”,如海口的海鲜,拖上岸,然后再把它送到北京的餐桌上。”

研究中的每一种列车都是针对特定的市场需求——高速列车的发展侧重于“跨境联合运输”技术,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城市。“统一标准”是研发的重点。该项目的任务目标是:研究“一带一路”路线沿线国家不同轨距、不同电压系统、不同环境温度、不同技术标准和不同信号控制的应用要求,并根据统一的技术平台和不同的技术路线,开发能够以每小时400公里的速度进行跨境多式联运的高速列车。

此外,先进轨道交通的重点项目还包括开发两种磁悬浮列车——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悬浮项目和时速200公里的中速磁悬浮项目。

“高速磁悬浮技术的研发是国家科技实力的体现,是后高速铁路时代的技术储备。”孙表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就是要抢占科技前沿。

一项调查显示,时速600公里的磁悬浮列车的投资成本与时速400公里的高速列车差不多。目前,日本超导磁悬浮列车的最大测试速度为每小时603公里,德国正常导向磁悬浮列车的最大测试速度为每小时505公里,中国上海磁悬浮列车采用德国技术,运行速度为每小时430公里。

据媒体报道,山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群8月24日表示,中国首列能够进入商业领域的高速磁悬浮列车将于2018年在山东下线,2019年有一条5公里长的检测线,2020年有一条30公里长的检测线。

时速200公里的中速磁悬浮项目主要针对郊区线路。有关人员表示,磁悬浮列车不与轨道接触,磁悬浮列车与轨道之间有1厘米左右的间隙,运行噪音低,铁路建设期间的拆除范围将大大减小。据报道,北京第一条磁悬浮线路6月5日在门头沟完成了热滑测试,并将于今年年底投入试运行。

此外,根据项目计划,所有列车都提出了能耗要求。例如,跨境高速列车需要将能耗降低10%。与国外相比,高速磁悬浮列车的能耗降低了35%。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保障和承受50℃至-50℃之间多变而剧烈的环境变化也是被研究列车必须通过的“技术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