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和巴西的研究人员最近宣布,他们发现了一种在实验室大量培养寨卡病毒的新方法,这将有助于病毒研究和疫苗制备。

病毒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和细胞器,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增殖。目前,非洲绿猴肾细胞和白纹伊蚊幼虫细胞通常用作病毒培养的细胞宿主。德国普朗克协会下属的复杂技术系统动力学研究所的专家选择了BHK-21细胞系(幼年仓鼠肾细胞),并使其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

研究发现,BHK-21细胞系非常适合寨卡病毒的增殖,但不同地区的寨卡病毒分离株感染细胞后病毒产量不同,并非所有病毒株都能产生高产量。

在现有的培养环境中,寨卡病毒所属的黄病毒在每个宿主细胞中只能形成约10个感染性病毒颗粒。相反,流感病毒可以在每个宿主细胞中形成数百个传染性病毒颗粒。因此,如果我们想有效地生产寨卡疫苗,我们要么寻找产量更高的细胞系,要么努力提高细胞浓度。

现在,研究人员已将细胞浓度提高到传统培养方法的6倍,并通过调节生物反应器中的温度、氧含量和酸碱度,创造了适合病毒增殖的环境。经过近两周的培养,研究人员已经从每毫升培养液中收获了4000万个传染性病毒,足以进行大量病毒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