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喜欢·375 浏览
多选题

(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硝酸钾属于复合肥料
B
将氨气转化为碳酸氢铵属于氮的固定
C
过磷酸钙Ca(H$_2$PO$_4$)$_2$和CaSO$_4$的混合物属于复合肥料
D
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能放出氨气,因此氯化铵不能与熟石灰混合施用

题目答案

AD

答案解析

分析:

A、硝酸钾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

B、将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叫做氮的固定;

C、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D、氯化铵属于铵盐,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生成.

解答:

解:A、硝酸钾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A正确;

B、将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叫做氮的固定,而不是氨气,故B错误;

C、过磷酸钙Ca(H$_2$PO$_4$)$_2$和CaSO$_4$的混合物不是复合肥,故C错误;

D、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研磨能放出氨气,混合使用会降低肥效,所以不能混合使用,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

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化肥的判断方法和各种化肥的性质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举一反三
多选题

(多选)3.0g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4.4gCO$_2$和1.8g水.则对该物质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只含碳、氢元素
B
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
该物质一定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
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

题目答案

CD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生成物可以初步确定该物质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由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和与该物质的质量进行对比,从而确定该物质的组成元素.化合物原子的个数比=$\frac {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比}$,可以计算出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解答:

解:4.4gCO$_2$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4.4g×$\frac {12}{44}$=1.2g,1.8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1.8g×$\frac {1×2}{18}$=0.2g,生成物4.4g二氧化碳和1.8g水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和=1.2g+0.2g=1.4g,1.4g<3g,该物质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3g-1.4g=1.6g,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A、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化合物原子的个数比=$\frac {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比}$,则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frac {1.2g}{12}$:$\frac {0.2g}{1}$=1:2,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D.

点评:

本题难度稍大,主要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式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

多选题

(多选)我国政府规定,自08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据了解,一次性塑料袋大多是聚氯乙烯和聚苯乙烯制成的再生塑料制品,对人体是有害的.下面对一次性塑料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次性塑料袋是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
B
禁止使用任何塑料制品
C
一次性塑料袋具有热固性
D
一次性塑料袋是造成“白色污染”的来源之一

题目答案

BC

答案解析

分析:

A、根据聚氯乙烯和聚苯乙烯塑料的性质和结构判断.

B、根据塑料制品的使用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判断.

C、根据一次性塑料袋具有热塑性判断.

D、根据白色污染的含义判断.

解答:

解:A、聚氯乙烯和聚苯乙烯塑料有热塑性,有链状结构结构的塑料有可塑性,所以正确.

B、塑料制品虽然可能造成白色污染,但是它的使用对人的日常生活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所以错误.

C、一次性塑料袋具有热塑性,所以错误.

D、白色污染与颜色无关,是指难降解塑料造成的污染,所以正确.

故选BC.

点评:

塑料是日常生活最常见的材料之一,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与之相关的物质分类,材料的分类,白色污染的产生和防治,塑料的特性,可降解塑料的研制,以及塑料这一传统材料的发展前景,都是化学考查的热点.

多选题

(多选)在下面的四个图形中,哪组都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  )

A
B
C
D

题目答案

ABD

答案解析

分析:

图A横着的四个正方形组成正方体的四面,上、下两个正方形能组成正方体的上、下两个面,因此图A是正方体表面展开图;图B六个正方形两两折起,能组成一个正方体,因此图B是正方体表面积展开图;图C不论怎样折,都不能折成一个正方体,因此图C不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图D上下折起,上行三个正方形和下行三个正方形能组成正方体的六个面,因此图D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

解答:

图A、图B、图D都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

故选:A,B,D.

点评:

本题是考查正方体的展开图,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

多选题

(多选)关于质点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
B
研究地球公转一周所用的时间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
C
研究列车从北京到上海过程中运动快慢时,可以把列车看成质点
D
研究车轮的转动时,可以把车轮看成质点

题目答案

BC

答案解析

分析:

判断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看物体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形状和大小能不能忽略.

解答:

解:A、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地球上各个点的运动情况不一样,不能用一个点代替整个地球.故A错误.

B、地球的大小和日地距离比较,可以忽略,所以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故B正确.

C、火车的形状和大小在研究从北京到上海过程中运动快慢时可以忽略,可看成质点.故C正确.

D、车轮上各点的运动情况不同,不能用一个点来代替车轮.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物体可看成质点的条件:物体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形状和大小能不能忽略.

多选题

(多选)在研究下列哪些问题时,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是(  )

A
比赛时,运动员分析乒乓球的旋转方向时,把乒乓球看作质点
B
计算在平直马路上行驶的自行车的行驶速度时,把自行车看作质点
C
研究地球绕太阳作圆周运动时,把地球看作质点
D
研究自行车车轮轮缘上某点的运动时,把自行车看作质点

题目答案

BC

答案解析

分析:

质点是在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的理想化物理模型,能不能看做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可据此对应做出判断

解答:

解:

A、运动员分析乒乓球的旋转方向时,不能把乒乓球看作质点,因为点是看不出旋转的,故A错误

B、计算在平直马路上行驶的自行车的行驶速度时,把自行车看作质点,因为自行车的各点运动情况相同,故B正确

C、研究地球绕太阳作圆周运动时,把地球看作质点,此时地球的大小相对于太阳的距离可以忽略,故C正确

D、研究自行车车轮轮缘上某点的运动时,不能把自行车看作质点,否则无法研究,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

必须掌握质点的条件,明确能不能看成质点不是由物体决定,而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

多选题

(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参考系必须是固定不动的物体
B
参考系可以是变速运动的物体
C
地球很大,又因有自转,研究地球公转时,地球不可作为质点
D
研究跳水运动员转体动作时,运动员不可作为质点

题目答案

BD

答案解析

分析:

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选取参考系时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使之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的简单.在不说明参考系的情况下,通常取地面为参考系的.

质点是只计质量不计大小、形状的一个几何点,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的科学抽象,能否看作质点与物体本身无关,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

解答:

解:A、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选取参考系时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使之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的简单.故A错误,B正确.

C、地球很大,又有自转,但在研究地球公转时,地球可作为质点,故C错误.

D、研究跳水运动员转体动作时,运动员不可作为质点,如果看成质点无法研究其动作,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

1、只有掌握了参考系的概念我们才能顺利解决此类题目,所以我们要加强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掌握了物体可以看做质点的条件就能顺利解决此类题目.

多选题

(多选)甲、乙、丙三人到某超级商场去购物,他们分别在三个都正常运行的电梯上向上一层楼或向下一层楼运动,如图所示.关于他们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乙相对丙静止,相对甲运动
B
乙相对甲静止,相对丙运动
C
甲与丙在竖直方向上是相对静止的
D
甲与丙在水平方向上是相对静止的

题目答案

BD

答案解析

分析:

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选取参考系时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使之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的简单.在不说明参考系的情况下,通常取地面为参考系的.

解答:

解:由题图可知,甲正由二楼下到一楼,乙正由三楼下到二楼,丙则正由一楼上到二楼.由于电梯的正常运行的速率相等,电梯的倾角又相同,所以,乙相对甲静止,相对丙运动;甲与丙在水平方向上是相对静止的.故AC错误,BD正确;

故选BD

点评:

本题考查参考系概念,联系实际研究物体的相对运动.

多选题

(多选)关于坐标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建立坐标系是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
B
坐标系都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
C
坐标系的建立与参考系无关
D
物体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需要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才能确定其位置

题目答案

ABD

答案解析

分析:

建立坐标系的意义是为了定量描述质点的位置变化,要根据问题的实际需要,建立合适的坐标系,沿直线运动建立直线坐标系,在平面上运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解答:

解:A、建立坐标系是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故A正确

B、坐标系都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没有参考系则坐标系无法建立,故B正确

C、由B分析得,C错误

D、物体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两条线决定一个平面,为研究方便,需要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才能确定其位置,

故选ABD

点评:

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要选择参考系,为定量描述物体位置变化要在参考系上建立坐标系,并且要建立合适的坐标系

多选题

(多选)下列叙述中表示时刻的是(  )

A
第5秒初
B
第5秒内
C
第5秒末
D
前5秒内

题目答案

AC

答案解析

分析:

时间是指时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距离,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

解答:

解:时刻是指时间点,第5秒初、第5秒末指的都是时间点,是时刻,所以AC正确;

第5秒内,是指1s的时间长度,是时间间隔,前5秒内,是指5s的时间长度,是时间间隔,所以BD错误.

故选AC.

点评:

时刻具有瞬时性的特点,是变化中的某一瞬间;时间间隔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与某一过程相对应.

多选题

(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第5秒内”指的是时刻
B
“经过0.00001秒”指的是时刻
C
“经过0.00001秒”指的是时间
D
“第5秒末”指的是时刻

题目答案

CD

答案解析

分析:

时间是指时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距离,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

解答:

解:A、第5秒内是指1s的时间长度,所以是指时间间隔,所以A错误;

B、经过0.00001秒指0.00001s的时间长度,所以是指时间间隔,所以B错误,C正确;

D、“第5秒末”指时间点,是时刻,所以D正确;

故选CD.

点评:

时刻具有瞬时性的特点,是变化中的某一瞬间;时间间隔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与某一过程相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