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喜欢·48 浏览
多选题

在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为了减小测量小车运动加速度时的误差,下列措施中哪些是有益的( )

A

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一些

B

适当增加挂在细绳下的钩码的个数

C

在同样条件下打出多条纸带,选其中一条最理想的进行测量和计算

D

舍去纸带上比较密集的点,然后选取计数点,进行计算

E

题目答案

BCD

答案解析

实验中如果加速度太小,会导致各段位移差太小,计算中会使误差增大,所以要适当增加钩码来增大小车的加速度;为了便于测量和减小误差,应该选择点迹清晰的理想纸带,舍去纸带上比较密集的点.

举一反三
多选题

如图所示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

$t=1\text{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text{0m/}{{\text{s}}^{2}}$

B

$t=5\text{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7.\text{5m/}{{\text{s}}^{2}}$

C

第$3\text{s}$内物体的位移为$3\text{m}$

D

物体在加速过程的位移比减速过程的位移大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A.$t=1\text{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frac{\Delta v}{\Delta t}=\frac{3}{2}=1.5\text{m/}{{\text{s}}^{2}}$,故A错误;

B.$t=5\text{s}$时物体的加速度$a=\frac{\Delta {{v}^{\prime}}}{\Delta {{t}^{\prime}}}=\frac{0-3}{4}=-0.75\text{m/}{{\text{s}}^{2}}$,加速度大小为$0.75\text{m/}{{\text{s}}^{2}}$.故B错误;

C.第$3\text{s}$内物体的位移$x=vt=3\times 1\text{m}=3\text{m}$,故C正确;

D.物体在加速过程的位移${{x}_{1}}=\frac{1}{2}\times 2\times 3=3\text{m}$,物体在减速过程的位移${{x}_{2}}=\frac{1}{2}\times 3\times \left( 7-3 \right)=6\text{m}$.故D错误.

故选C.

多选题

如图所示的是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则可知( )

A

0~2s与4s~5s内质点加速度方向相反

B

0~2s与4s~5s内质点速度方向相反

C

2s~4s内质点加速度最大

D

0~5s的位移为10.5m

题目答案

AD

答案解析

由图象可知0~2s内的加速度a1=1.5m/s2;2s~4s内a2=0;4s~5s内a3=-3m/s2,故A正确,C错.图象上0~5s内的速度均为正值,表示速度方向都与正方向相同,故B错.0~5s内的位移$\mathrm{x}=\frac{(2+5) \times 3}{2} \mathrm{~m}=10.5 \mathrm{~m}$,故D正确.

多选题

物体从静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s内通过的位移是3m,则( )

A

第3s内平均速度是3m/s

B

物体的加速度是1.2m/s2

C

前3s内的位移是6m

D

3s末的速度是3.6m/s

题目答案

ABD

答案解析

第3s内的平均速度$\bar{v}=\frac{x}{t}=\frac{3}{1}m/s=3m/s$,A正确;

前3s内的位移x3=$\frac{1}{2}$at32,前2秒内的位移x2=$\frac{1}{2}$at22,故第3秒内位移x=x3-x2=$\frac{1}{2}$at32-$\frac{1}{2}$at22=3m,即$\frac{1}{2}$a·32-$\frac{1}{2}$a·22=3m,解得a=1.2m/s2,选项B正确;

将a代入x3得x3=5.4mC错误;

v3=at3=1.2×3m/s=3.6m/sD亦正确.

多选题

一辆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历时5s,已知前3s的位移是12m,后3s的位移是18m,则小车在这5s的运动中( )

A

平均速度为6m/s

B

平均速度为5m/s

C

加速度为1m/s²

D

加速度为0.67m/s²

题目答案

BC

答案解析

设物体的初速度为v0,加速度为a,前3s的位移为x1,后3s的位移为x2,第1.5s的速度v1.5=$\frac{x_{1}}{t_{1}}=\frac{12m}{3s}$=4m/s,后3s即2s-5s的平均速度$\bar{v}_1=v_{3.5}=\frac{x_{2}}{t_{2}}=\frac{18m}{3s}$=6m/s,a=$\frac{\Delta v}{\Delta t}=\frac{v_{3.5}-v_{1.5}}{t_{3.5}-t_{1.5}}=\frac{6m/s-4m/s}{3.5s-1.5s}=1m/s²$,5s内的平均速度$\bar v=\frac{v_{3.5}+v_{1.5}}{2}=\frac{6m/s+4m/s}{2}$=5m/s


多选题

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图中$△OPQ$和$△OQT$的面积分别为$s_1$和$s_2(s_2>s_1)$,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_0$处,则(    )

A

若$s_0=s_1+s_2$两车不会相遇

B

若$s_0\lt s_1$,两车相遇$2$次

C

若$s_0=s_1$,两车相遇$1$次

D

若$s_0=s_2$,两车相遇$1$次

题目答案

ABC

答案解析

运动示意图如图所示.由$v-t$图像可知甲车的加速度$a_1$,比乙车的加速度$a_2$大.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_0$处,在达到速度相等的时间$T$内,甲的位移为$s_2$,乙的位移为$(s_1+s_2)$.若$(s_0+s_2) \gt(s_1+s_2)$,即$s_0\gt s_1$,则共速时,乙车没有追上甲车,又因为$a_1\gt a_2$,以后乙车就不可能追上甲车了,$s_0=s_1 +s_2$满足$s_0\gt s_1$,选项A正确;

若$s_0=s_2$,而$s_2\gt s_1$,满足$s_0\gt s_1$,两车不会相遇,选项D错误;

若共速时$(s_0 +s_2) =(s_1 +s_2) $,即$s_0=s_1$则共速时乙车刚刚追上甲车,又因为$a_1\gt a_2$,以后甲车又会超过乙车,故两车相遇一次,选项C正确;

若共速时$(s_0 +s_2) \lt(s_1 +s_2) $,即$s_0 \lt s_1$,则共速时乙车已经超过甲车,之后因为$a_1\gt a_2$,甲车又会超过乙车,故两车相遇两次,选项B正确.

多选题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B

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受到力,不会施力

C

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相互作用才有力的作用

D

小说《水浒》中的花和尚鲁智深是一位“大力士”,是说他有很大的力

题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甲推乙的同时,乙也推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错误.不论物体是否有生命或是否有动力,它们受到别的物体作用时都会施力,也就是说,受力物体一定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如马拉车,车也拉马,故B选项错.两个物体发生了力的作用,不一定需要直接接触,如磁铁隔着一段距离时也能吸引铁屑,故选项C错.物理学中的“力”与现实中的“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故选项D错误.

多选题

如图所示,A、B两物体的重力分别是GA=3N,GB=4N.A用细线悬挂在顶板上,B放在水平面上,A、B间轻弹簧中的弹力F=2N,则细线中的张力FT及B对地面的压力FN的可能值分别是( )

A

5N和6N 

B

5N和2N 

C

1N和6N

D

1N和2N

题目答案

BC

答案解析

弹簧如果处于被拉伸的状态,它将有收缩到原状的趋势,会向下拉A,向上提B,则B正确;如果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将向两边恢复原状,会向上顶A,向下压B,则C正确,故选BC.

多选题

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

A

位移

B

路程

C

速度

D

加速度

题目答案

ACD

答案解析

ACD.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都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故ACD正确;

B.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故B错误.

故选ACD.

多选题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上物体重力mg分解为F1、F2两个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F1是斜面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下滑的力,F2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B

物体受到mg、FN、F1、F2四个力的作用

C

物体只受到重力mg和斜面的支持力FN的作用

D

力FN、F1、F2三力的作用效果与mg、FN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题目答案

CD

答案解析

F1、F2两个力是重力mg的两个分力,其作用效果与重力mg等效,性质与重力的性质相同,所以F2不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物体只受重力mg和斜面支持力FN的作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原理就是分力的作用效果与合力作用效果相同,考虑了合力作用效果后,就不能再考虑分力的作用效果,否则是重复考虑了力的作用效果,导致错误的结论,故CD正确.

多选题

(多选)在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时(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连接砝码盘和小车的轻绳应和长木板保持平行

B

平衡摩擦力后,长木板与水平面夹角不能改变

C

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且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D

实验时难以直接得到小车受到的牵引力,通常将砝码的重力近似看作小车的牵引力

E

为尽量减小实验误差,应使砝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题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分析: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实验前要平衡摩擦力,实验时要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当砝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时可以近似认为小车受到的拉力等于砝码重力;根据实验注意事项分析答题.

解答:

解:A、为使小车受到的拉力等于砝码(包括砝码盘)的重力,连接砝码盘和小车的轻绳应和长木板保持平行,故A正确;B、实验前要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后,在实验过程中,长木板与水平面夹角不能改变,故B正确;C、实验时,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且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故C正确;D、实验时难以直接得到小车受到的牵引力,通常将砝码的重力近似看作小车的牵引力,故D正确;E、当砝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时,可以近似认为小车受到的拉力等于砝码重力,因此实验时,为尽量减小实验误差,应使砝码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故E正确;故选:ABCDE.

点评:

本题考查了实验注意事项,知道实验原理与实验注意事项即可正确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