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喜欢·202 浏览
单选题

系统的社会学功能分析推理方法的创建者是法国社会学家()。

A
卢卡奇
B
涂尔干
C
托马斯
D
孔德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举一反三
单选题

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称作()

A
知识现代化
B
社会现代化
C
政治现代化
D
经济现代化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社会现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是在社会分化的基础上,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先导,以工业化、城市化、民主化和知识化等为主要内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变迁过程。

单选题

社会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都是人的社会化的失败,因此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在于加强社会对个人的道德教育,这一观点来自于()

A
价值冲突理论
B
社会解组理论
C
社会建构理论
D
社会病理学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社会解组理论认为社会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尽快建立社会规范和秩序,重建社会的均衡体系。价值冲突理论认为,文化价值和兴趣上的冲突是造成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倡研究社会实际存在的利益关系。社会建构理论,主要关注的是社会问题如何被主观界定为社会问题,所以几乎没有涉及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法。

单选题

中国城镇化发展中的加速发展阶段是()

A
1949~1957年
B
1958~1977年
C
1978~2000年
D
1978年至今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1949-1957,平稳起步阶段;1958-1977,大起大落阶段;1978至今为加速发展阶段。

单选题

在社会分层体系中的不同层次之间的上下流动称作()

A
垂直流动
B
代际流动
C
自由流动
D
竞争式流动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代际流动指的是子女相对于父母的地位的变动。自由流动指内容不是由于体制的变化,而是由于个人特殊的原因而导致的社会流动。在竞争式流动中,作为公开竞争目标的较高的社会地位通过追求者自身努力去获得。

单选题

在解释集体行为的理论中,斯梅尔瑟提出的是()

A
搭便车理论
B
价值累加理论
C
资源动员理论
D
乌合之众理论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在解释集体行为的理论中,奥尔森提出了搭便车理论;勒庞提出了乌合之众理论;斯梅尔瑟提出了价值累加理论;麦卡锡和扎尔德提出了资源动员理论。

单选题

世界城镇化进程中,属于政治主导型城镇化的是()

A
欧美模式
B
东亚模式
C
非洲模式
D
墨印模式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世界城镇化进程中,主要有两种模式及欧美模式和墨印模式。欧美模式属于市场主导型城镇化,墨印模式属于政治主导型城镇化。

单选题

有关社区发展的具体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措施和步骤,都应该经过社区成员的广泛讨论, 并根据多数人的意愿来决定, 这体现了社区发展原则中的()

A
自力的原则
B
民众需要的原则
C
自下而上与自上面下相结合的原则
D
民主的原则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自力原则要求社区居民挖掘自身潜力,自力更生;民众需要的原则是指社区发展应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共同需求为重点;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是指社区发展过程中的具体要求一是来自社区基层群众,然后由政府有关部门加以引导和支持。

单选题

社会学者对社区的研究始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的()

A
同心圆理论
B
社区全貌研究
C
类型学研究
D
人文区位学理论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社会学者对社区的研究始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的类型学研究,他在《社区与社会》一书中分析了社区和社会两种对立的社会联系类型。

单选题

在失业的类型中,人们在转换工作过程中的失业称作()

A
摩擦性失业
B
周期性失业
C
残余性失业
D
季节性失业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摩擦性失业是指人们在转换过程中的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周期,波动所造成的失业;季节性失业是受季节性因素影响的失业。残余性失业是指因无就业能力的失业。

单选题

将研究视角引人到具体的教育场景之中,引人到人与人的互动关系之中,这是教育社会学分析视角中的()

A
冲突论视角
B
互动论视角
C
后现代视角
D
功能论视角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功能论强调对教育的社会学考察,首先应当关注其功能及专门化的社会角色,提供训练有素的能力。冲突论认为社会秩序不是建立在对共同价值的一致认可上,而是建立在统治阶级的控制权利上。互动论视角下的教育与之前的宏观社会制度不同,它将视角引入到具体的教育场景之中,引入到人与人的互动关系之中。所以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