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生物学科周周清作业

(时间30分钟满分)设计人:宁尚松审阅人:

班第学习小组学生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1分)

1.夏季是细菌性痢疾的多发季节,为预防该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防疫部门严禁学校食堂二次销售部分剩余饭菜,该传染病的类型和防疫部门要求的防护措施分别属于()

A.消化道传染病,切断传播途径B.呼吸道传染病,控制传染源

C.消化道传染病,保护易感人群D.消化道传染病,控制传染源

2.2013年枣庄市成功通过了省级卫生城市的复验,在创卫复验活动中,全市上下进行卫生大扫除,清洁环境,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来看,卫生大扫除最主要的作用是()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C.保护易感人群D.A和C

3.近期,一种被命名为"中东呼吸综合症"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中东地区爆发,该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较高的病死率。为防止该病传入我国,国家质检总局与4月3号发布公告,要求来自该地区有关国家的入境人员,如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急性呼吸道症状,应主动申请并由疾控和医疗单位进行适当的隔离检查和治疗。该预防措施属于()

A.消灭病原体B.控制传染病C.切断传播途径D.保护易感人群

4.今年4月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确认我省两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对于预防H7N9禽流感,专家提出了以下建议:

①勤洗手,不要随地吐痰;②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③生熟食物分开处理;④经常进行适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其中不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为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现在各医院都使用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这属于预防措施中的()

A、控制传染源B、保护易感人群C、切断传播途径D、杀灭病原体

6.婴儿出生后,要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接种的疫苗以及接种疫苗的目的分别是()

A.抗原、控制传染源B.抗原、保护易感人群

C.抗体、保护易感人群D.抗体、切断传播途径

7.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麻疹患者痊愈后,其体内有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

B.免疫对人体是有益的,人体的免疫能力越强越好

C.特异性免疫一般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D.计划免疫有利于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

8.受伤的哺乳动物经常用舌头舔伤口,对伤口的愈合有一定作用,下列叙述中,免疫类型与之不同的是()

A.白细胞能吞噬病菌B.接种乙肝疫苗能预防乙肝

C.皮肤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D.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能清扫异物

9.图2表示人体某种免疫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B.该防线能防御多种病原体

C.?图中细胞①表示淋巴细胞?

D.该过程为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

10.儿童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可预防小儿麻痹症。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后,能刺激人体()

A、产生抗体,获得特异性免疫B、产生抗体,获得非特异性免疫

C、产生抗原,获得特异性免疫D、产生抗原,获得非特异性免疫

12.根据农业部统计,自2005年初至2006年3月,我国共发生35起禽流感疫情。已知该病的病原体是H5N1型禽流感病毒,科学家已经研制出疫苗。疫苗在广泛应用之前必须进行动物实验:将未感H5N1型病毒的一群健康的小鸡分为A、B两组,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构成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化学成分是;

(2)A组小鸡注射H5N1型疫苗以后,小鸡体内的细胞就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图示的动物实验中,设置B组小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防止禽流感疫情蔓延,疫区周围3㎞2以内的家禽必须全部捕杀。这种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的哪种措施?。

(5)当人体抵抗抗原的功能过强时,进入体内的某些食物和药物会引起

(6)在进行器官移植时,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对异体器官产生不同程度的,因此必须寻找与患者身体相匹配的器官,同时还要长期使用药物。

28.在人类漫长的岁月里,传染病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在与之进行斗争的过程中,人类对传染病的病因及预防措施有了充分的认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

(2)细菌感染人体后,人体血液中的数目会显著增多,吞噬病菌,这属于人体的第道防线。?

(3)人类采用接种"牛痘"的方法消灭了天花,接种到人体内的"牛痘"在免疫学上被称为,该措施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4)每年冬季是流感高发季节,流感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请列举一种切断流感传播途径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