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原子理论及应用:

分子、原子的理论的主要应用有如下3个方面:

(1)从分子、原子角度解释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别:

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则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如:空气中含有氧气分子、氮气分子等,是不同种分子,所以空气属于混合物,而水的三态(冰、液态水和水蒸气)都是只由水分子这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只是状态不同,所以水是纯净物,不论是单一状态,还是混合状态,即冰水混合物还是纯净物,因为其中只有一种分子。

(2)分子、原子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解释:

一般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用分子的概念解释,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用原子概念解释。如:蔗糖的溶解过程是蔗糖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均匀的分散到水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溶液;气体的扩散也是气体分子的运动所致;蒸发、挥发可理解为构成物质的微粒因受到某种力的作用使得粒子之间的距离加大,从而使得粒子之间的力的作用变弱而使得粒子蒸发或挥发;类似的解释还可以应用于“热胀冷缩”现象。

(3)分子、原子与物质的变化:

在化学学习中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别,从微观角度解释就是物理变化中的分子没有改变,造成变化的原因只是微粒之间的间隔变化——增大或减小;而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化学变化的过程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的过程——分子分裂为原子,然后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如:H2在O2中燃烧生成H2O的化学变化就是首先H2和O2分裂成H原子和O原子,然后H原子和O原子重新组合(按照2∶1的比例组合在一起)成H2O分子,是化学变化。而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水分子本身并没有变化,所以属于物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