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贞观之治"

1、出现的原因: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

民力量的伟大,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重视发展

生产。

2、政策和措施:

(1)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同时注意"戒奢从简",

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2)善于用人,虚怀纳谏。任用人称"房谋杜断"的房

玄龄和杜如晦做宰相,重用敢于直谏的魏征。

(3)整顿吏治,发挥国家机关效能。合并州县,减轻人

民负担,要求大臣廉洁奉公。

(4)文化上,大兴学校,完善科举。

(5)民族关系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改善民族关系,唐太宗被北方和西北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

3、治世局面的形成(含义):唐太宗时期,政治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国力逐步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二)评价唐太宗:唐太宗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是一位有作为的封建皇帝。他在位期间,吸取隋亡教训,注意减轻人民负担,发展生产,虚怀纳谏,知人善任,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人民生活改善,民族关系融洽。历史上称他的统治为"贞观之治"。